2025年7月7日,湖北第二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志遠”志愿服務隊懷揣熱忱整裝出發,以“栗鏈生態,鄉興共富”為主題深入羅田鄉間。為讓調研精準落地,隊員們提前完成多維度籌備,用充分準備為這場鄉村探索筑牢根基,只為探尋當地特色產業價值,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思考。
調研首站,隊員們走進黃岡羅田農業智慧園,仿佛踏入一幅立體的鄉村產業畫卷。園區講解員細致勾勒出當地特色產業矩陣——板栗的醇厚、黑山羊的鮮活、中醫藥的溫潤在此交融,而羅田板栗作為“當家花旦”,更是被細細解讀:從琳瑯滿目的品種譜系,到井然有序的標準化生產流水線,再到輻射全國的銷售網絡,每一個環節都彰顯著產業升級的活力。隊員們在傾聽中清晰看到,羅田板栗如何借著新媒體的東風,打破山川阻隔,在更廣闊的市場舞臺綻放光彩。
告別智慧園,甫薇山莊的板栗林鋪展成一片綠色海洋。數十畝栗樹枝繁葉茂,沉甸甸的果實藏在刺苞中,似在訴說豐收的期待。隊員們穿梭林間,指尖輕觸果實,目光掠過枝葉,捕捉著第一手生長密碼。羅田板栗是大自然的匠心之作:大河岸的毛板栗裹著暖陽般的金黃,入口粉糯如沙,甜度恰如其分;北豐的草板栗透著玉般的瑩白,咬下脆嫩多汁,清甜直抵心間。品種基因與生長水土的奇妙碰撞,讓每一顆板栗都成為獨一無二的味覺符號。
在三里橋村委會,村書記的講述為隊員們展開了板栗全產業鏈的生動畫卷。疫情之后,政府的扶持如春雨般滋養著板栗產業,政策紅利持續釋放。當地板栗園規模錯落有致,從百畝到兩百畝的版圖上,穩定的產量書寫著耕耘的收獲。盡管當前市場仍面臨需求回暖的挑戰,但“頭部企業引領、整體市場向好”的態勢已然明晰——大型企業憑借通暢渠道與穩健經營,為產業發展錨定了航向。
面對普通農戶的發展困惑,創新思路正悄然萌發。“板栗采摘+鄉村旅游”的融合構想,恰似為產業發展打開一扇新窗:游客親手采摘的樂趣,既能讓板栗附加值節節攀升,又能以體驗式消費化解傳統采收的人力難題,讓效益與效率同頻提升。而品質保障的課題,更呼喚著科技與匠心的雙重守護——通過培育專業采收隊伍、推廣科學種植技術,讓每一顆板栗都經得起市場檢驗,讓“優價”與“優質”形成良性循環。
此次羅田之行,隊員們觸摸到的不僅是板栗的溫度,更是鄉村振興的脈搏。從栗林生態的守護,到產業鏈條的延伸,再到農戶與集體的利益共生,羅田以板栗為媒,正走出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融合之路。這既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注腳,更是鄉村蓬勃生命力的真實寫照。
作為青年學子,隊員們帶著滿滿的收獲與思考踏上歸途。這份調研所得,將化作助力鄉村振興的微光,照亮羅田板栗的生態價值與富民潛力。期待更多青春力量扎根鄉土,與羅田共赴“生態更優、產業更強、百姓更富”的美好明天,讓這條“栗鏈”在新時代的陽光下,串起更多共富夢想。(通訊員 萬佳)
圖為團隊成員在板栗園了解板栗的生長狀況。萬佳 供圖
圖為村書記為團隊成員講解板栗市場情況。 萬佳 供圖
圖為團隊成員向群眾調查板栗。 萬佳 供圖
圖為團隊成員調研結束大合照。 萬佳 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