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書單
讀一本書 懂一段史
學堂君:這是一套僅出版三輯便夭折的史學奇跡,只出三輯卻成學界“地下經典”的禁斷檔案。這套書解密1950年,一個全新時代開啟的方方面面,上到大事件,下到茶館曲藝、科學家薪資、小商販改造等等,都成為解碼那個時代,如何“由舊過渡到新”的密鑰。學堂君推薦大家一定不要錯過,這套書可以看到很多你不曾見過的民間資料和地方檔案,極為震撼。。
《中國當代史研究》1-3
楊奎松 著
九州出版社
出版年 2011年8月
豆瓣評分:8.5
我從未見過內容涉及范圍如此之廣,切入點如此細微且接地氣的一套書,書中敢說敢講,無論是政zhi、經濟、文化、法律、國防、外交、教育、科學、社會等歷史問題,都在討論范圍。建議大家可以看看文末附上的書中目錄,就知道它的尺度和價值。
書中有很多細節寫得非常細微,在顯微鏡下解讀1950年代“大變”的中國,比如:
王笛筆下的成都茶館里,民間藝人如何被時代改造,川劇唱段里的帝王將相變成“工農兵英雄”,一杯蓋碗茶的政zhi化折射意識形態的全面滲透;
阮清華研究的上海“割瘤”行動中,流浪者聚集的哈爾濱大樓如何被清理,城市縫隙的整肅成為新政權重塑基層社會的縮影;
張藜對中科院科學家薪資的統計更顯荒誕:一級研究員月薪345元堪比部長,而政zhi運動一來,“高薪”瞬間淪為“原罪”,經濟數字背后是知識階層地位的斷崖式跌宕。
1950年這些看似很微小的縮影研究,都不約而同指向核心命題:新政權如何用“改造”手術刀,肢解舊社會骨骼,再植入新社會的基因。這套書的主編是楊奎松老師,他的著作有多硬核,大家上網查查就知道。
圖書實拍
為何它能成為學人私藏的“地下經典”?
這套書在某瓣上,很多讀者評論“可惜不能繼續”,足以證明這套書的價值已不言自明,它像一顆時間膠囊,封存了歷史研究最珍貴的求真時刻。在宏大敘事與個體記憶激烈爭奪解釋權的今天,它提醒我們,真正的歷史,永遠在茶館的茶沫里,在科學家的工資條上,在夭折的未竟之志中。
下方購買,還為大家爭取到一個帆布袋,很精美的哦。
附 目錄
中國當代史研究(1)
卷首語
建國初期zhong共干部任用政策考察——兼談1950年代反“地方主義”的由來
從民辦到黨管:上海私營報業體制變革中的思想改造運動——以文匯報為中心案例的考察
國家控制與社會主義娛樂的形成——1950年代前期對成都茶館中的曲藝和曲藝藝人的改造和處理
科學家的經濟生活與社會聲望:1949~1966年——以中國科學院為例
“割瘤”:1950年代初期上海都市基層社會的清理與改造——以哈爾濱大樓的清理為例
1950年中蘇聯合上海防空保衛戰
對比研究
從反抗共chan黨人到反抗美國——中國西南地區的內戰與朝鮮戰爭:1950~1951年
征糧、民變與“匪亂”——以zhong共建政初期的貴州為中心
史實討論
1950年代初關于是否允許農民勞動發財的爭論
外稿選譯
選擇共chan黨中國的資本家——1948-1956年的上海劉氏家族
“第一節課”——1950年代初期中國人類進化的教學
回憶與口述
沈善炯院士訪談錄——《我的科學生涯》補遺
許良英先生訪談錄
史料輯錄
朝鮮戰爭文獻·志愿軍戰士家書往來
書評書介
季羨林:《我這一生》
傅高義:《共chan主義下的廣州——一個省會的規劃與政治(1949-1968)》
張勝:《從戰爭中走來——兩代軍人的對話》
謝泳:《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困境》
智效民:《劉少奇與晉綏土改》
1950年舊照
中國當代史研究(2)
卷首語
從政治控制到社會控制:中國城鄉二元戶籍制度的建立——對中國當代戶籍制度的歷史淵源和形成建立過程的考察
新中國新聞報刊統制機制的形成經過——以建國前后王蕓生的“投降”與《大公報》改造為例
政治生存與經濟生存:上海商人如何走上公私合營之路?
zhong共對城市的接管與改造——一個初步的研究回顧與思考
“窮棒子社”故事中的權力與社會裂痕
水旱之爭的歷史審視——1950年代皖西北稻改中的政府與農民
私人歷史敘述的解讀與考證:以天津地震日記為例
外稿選譯
接生的故事——1950年代中國農村接生婆
回憶和口述
怪誕莫名法官路
史料輯錄
一位中學教師的整風筆記(一九五八年)
學術評論
近期中國的毛澤東研究:一個政治意識生態的框架草圖
書評書介
王亞志回憶,沈志華、李丹慧整理:(彭德懷軍事參謀的回憶)
《1950年代中蘇軍事關系見證》
賈植芳著:《我的人生檔案——賈植芳回憶錄》
1950年舊照
中國當代史研究(3)
卷首語
“社會主義”的邊緣人:1956 年前后的小商小販改造問題 ∕馮筱才 3
同業公會的改造與國家的行業控制:以1950–1953 年成都市茶社業同業公會的重組為例 ∕王 笛 46
與新政權結盟的知識分子:共和國初期的幾個側影(1949–1952)∕克里斯汀·維德爾 72
“國家資本主義”:毛澤東加快“過渡”的理論支點之由來∕龐 松 91
邊疆中國和1949年∕劉曉原 117
1950年代zhong共黨務機構行政職能的強化——兼談高層權力分工的兩次變更∕韓 鋼 137
建國前后zhong共對基督教的政策演變∕劉建平 165
建國初期新政權在上海郊區農村的征糧問題(1949-1953 年)∕黃金娟 195
外稿選譯
冷戰宣傳再研究——細讀中美電影中的朝鮮戰爭形象∕畢克偉 249
回憶與口述
初到國wu院四辦的調研∕趙家梁 267
史料輯錄
公私合營橡膠廠黨支部會議記錄 297
書評書介
道可道——試析楊奎松《“中間地帶”的革命》的理路∕王海光 327
崔奇:《我所經歷的中蘇大論戰》∕邱 路 355
鄭重:《毛澤東與文匯報》∕邱 路 359
啟之:《毛澤東時代的人民電影(1949-1966)》∕邱 路 362
張錫金:《拔白旗——大yue進歲月里的知識分子》∕邱 路 365
王德威等:《一九四九以后》∕邱 路 369
袁敏:《重返1976:我所經歷的“總理遺言”案》∕邱 路 373
---------- 完----------
秦漢史、唐宋史、明清史等,點下方查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