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行情一片大好下,曾經一度被基民捧上神壇的景順長城千億頂流劉彥春,又被憤怒的基民罵成“孫子”了。
最近,景順長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披露了旗下基金2025年第二季度報告,和其基金總規模的持續增長相反,其混合型基金規模還在持續縮水,環比一季度末下降9.74%,相較2021年末縮水一半。
其中,表現最為拉胯的,毫無疑問是還是曾經的千億頂流,劉彥春管理的2只基金,景順長城新興成長混合、景順長城鼎益混合(LOF),今年上半年,這兩只基金分別又虧了10.19億和4.79億。
這讓很多基民不解了,市場行情這么好,為啥還能虧成這樣?
把時間線拉長來看,景順長城旗下非貨基,近三年虧損超400億,但基金公司管理費卻收了90億。其中,僅劉彥春一個人管理的上述這2只基金,三年就虧掉248億。
如果從2021年巔峰時算起,至今為止,這兩只產品4年半已經虧了357億!但卻賺了19.54億管理費。
這讓不少基民再次吐槽起基金公司的“旱澇保收”,基民跌倒,基金吃飽。
與此同時,景順長城近期也發生人事動蕩,不僅前任董事長李進屆滿離任,明星基金經理鮑無可,也從景順長城辭職。舊帥辭任、老將出走,規模下滑,曾經的明星基金公司景順長城接下來又該何去何從?
01
三年虧掉超400億,
但管理費卻收了90億
近幾年,曾經被捧上神壇的基金們,紛紛跌下神壇。比如曾經被基民稱為“坤坤”的易方達基金經理張坤,再比如景順長城的劉彥春。沒想到,到了今年,景順長城再次引起基民的熱議。
事實上,從去年9月底以來,A股行情似乎走出了從前的拉胯局面,不少人高呼“牛回速歸”!而今年以來,股市行情持續回暖,進一步增添了股民的信心。
在此背景下,景順長城旗下的基金也持續增漲。但混合型基金卻依舊讓人“沒眼看”。據最新數據,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景順長城混合型基金規模為1071.72億元,環比一季度末下降9.74%,相較2021年末縮水一半。
而這已經是虧損收窄后的業績。之前虧得更慘!
今年4月,長城證券年報顯示,2024年,景順長城營收33.73億,凈利潤9.51億。是長城證券下一眾子公司、參股公司中凈利潤最高的一個。
資料顯示,景順長城成立與2003年6月,是國內首家中美合資的基金管理公司。其中,景順和長城證券持股49%,開灤集團和實德集團各持股1%。
從近三年的數據來看,景順長城基金的凈利潤累計超過30億元。在近三年A股反復動蕩,基金公司還能賺這么多?這讓不少圍觀網友感嘆,基金公司真賺錢啊。
但基民不爽了,因為他們這幾年,虧慘了!
財報顯示,2022年至2024年,景順長城基金旗下基金累計凈虧損377.3億元。另外據面包財經統計,剔除貨幣市場型基金的影響,景順長城基金旗下非貨基金近三年的虧損更是擴大到超400億。
虧得這么慘,但景順長城旗下非貨基金同期收取了超90億的管理費。
需要了解的一點是,基金管理費作為對基金管理人的報酬以及基金資產的成本,是要從基金總體資產中扣除的。
也就是說,這90多億的管理費,其實是包含在這超400億虧損中。
但讓基民們不爽了:我們虧得媽都認不出了,你倒是“旱澇保收”吃飽了?
02
2只基金四年半虧掉357億
“躺平”的劉彥春,還在繼續狂跌
在基民對景順長城的怒火中,曾經被捧上“神壇”的明星基金經理劉彥春,更是淪為怒氣的集火點。
無他,因為劉彥春擔任基金經理的景順長城新興成長、景順長城鼎益等基金,是景順長城基金虧損的重要來源。
比如景順長城曾經的拳頭產品——景順長城新興成長混合,今年上半年就又虧損10.19億。2022年~2024年,景順長城新興成長混合凈利潤分別為-74.83億元、-72.35億元、-26.84億元。
雖然虧損幅度有所收窄,但累計下來,其三年半就虧損了184.21億元!
另一只產品景順長城鼎益混合(LOF)雖然沒那么慘,但虧損也不小。今年上半年虧損4.79億元。此前的2022-2024年四年里,分別虧損29.43億元、32億元、12.72億元。三年半累計虧損78.94億。
僅這兩只基金,近三年就虧了248.12億。而近三年景順長城一共才虧了377億,這兩只就占了六成多!
如果從2021年巔峰時算起,至今為止的四年半里,這兩只基金累計虧損357.15億,而同期收取的管理費累計高達19.54億。
于此同時,劉彥春的管理規模也在急速縮水。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劉彥春的管理規模已經縮水到了364億出頭。而當初,劉彥春風光時,其管理的基金規模可是一度達到1163億!相比之下,如今已經縮水了超 68%!
具體來看,劉彥春管理的6只基金(A+C)中,表現雖然沒有以前慘淡得那樣“一片全綠”,但依舊是“綠肥紅瘦”。今年以來,其管理的6只產品,跌幅從1%-3%,雖然不大,但在4500多只同類型基金中,其排名基本都在4300名開外,妥妥的墊底。
近兩年來的表現也基本跌去了17%~20%不等,在3700多只同類基金中排名墊底。
對此,股吧里的基民也是怨聲載道,吐槽不斷,主要集中在對基金的持續虧損、高昂的管理費上,其中大多數基民都在吐槽劉彥春“躺平式”的操作上。
“是不是機器人在操作?” “劉彥春愧對基民和他的名譽” “為啥不換股?辜負大好行情” “基金經理虧損幾年,一點動靜都沒有,根本沒有一點起色。”
基民的吐槽也有理可循。相比一些風格漂移、換手率動輒就1、200%往上走的基金經理,劉彥春的動作小到一度被外界認為是在“躺平”。以其管理的“虧損王者”景順長城新興成長混合為例,2022年以來,其基金換手率從此前的50%左右直線下滑到10%以內。
也因此,不少基民發帖吐槽劉彥春“不作為”,希望更換基金經理。
03
舊帥辭任,老將出走
但基民沒想到的是,劉彥春沒走,景順長城卻走了“一帥一將”。
今年5月,景順長城基金發布公告稱,董事長李進因任期屆滿離任,由總經理康樂暫代其職。
公開資料顯示,李進曾是華能集團旗下公司華能財務、華能資本擔任總經理、副董事長等職務。2020年9月,正式擔任景順長城基金董事長。
在李進任職期間,景順長城基金的管理規模取得了不小的增長。其剛上任時,景順長城基金的管理規模為3325.04億元,而到了今年,其管理規模已成功突破6000億元大關,幾乎翻了一倍。
與此同時,景順長城還出走了一名權益名將,鮑無可。
5月17日,景順長城基金的元老級基金經理鮑無可也卸任了其管理的全部產品,從公司離職。鮑無可雖然沒有劉彥春名氣那么大,但也是一名明星基金經理。在景順長城基金工作長達15年,管理基金年限超10年,年化收益超10%,是業內備受矚目的“雙十”基金經理。
鮑無可有個“原則哥”的外號,因為他不追熱門,不追短期,追求安全邊際,曾說,“從做投資第一天起就把不虧損放在首位”。其管理的8只產品規模曾于2024年二季度達到271.86億元的峰值,以374.75%的最佳任期回報率,最近5年最大收益率94.31%,僅11.31%的最大回撤,波動、回撤均優于90%以上的同類產品,在業內名聲大噪。
雖然風格不同,但鮑無可和劉彥春一樣,都是屬于價值派,在當下的市場風格中并不是主流。
這一帥一將的出走,多多少少會對景順長城帶來一定的影響。
事實上,盡管景順長城這幾年收取了這么多管理費,但整體業績,卻也明顯承壓。
2022年至2024年,景順長城基金連續三年營收、凈利潤“雙降”。營收分別為42.34億元、38.3億元、33.73億元,分別同比下降6.34%、9.53%、11.93%,同期凈利潤分別為13.68億元、11.75億元、9.5億元,分別同比下滑2.46%、14.05%、19.09%。
如今,景順長城舊將剛剛辭任,新將未定,15年權益老將也出走,另一個名將,昔日的千億頂流劉彥春,管理規模大幅縮水,仍在基民的口誅筆伐中。未知的新將,到底能否能打破景順長城的“權益困境”?
我們將為你剖析更多社會熱點,拆解經濟事件背后的邏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