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組
作者 | 黃瓜汽水
編輯、題圖 | 渣渣郡
本文首發于虎嗅年輕內容公眾號“那個NG”(ID:huxiu4youth)。在這里,我們呈現當下年輕人的面貌、故事和態度。
20年前,十多歲的小王看到電視里的《穿prada的女魔頭》,幻想著自己的30歲就會變成踩著高跟鞋趕去市中心上班的都市麗人。
10年前,二十歲的小張看到《來自星星的你》,心里暗暗發誓一定要穿著一雙全智賢同款的Jimmy Choo走向婚姻的禮堂。
后來,她們長大了,沒有結婚,也沒有高跟鞋,更沒有一份需要打扮時髦的工作。
她們蹬上那雙快要穿包漿的勃肯拖鞋,跨上電瓶車,一臉疲憊地上班打卡,過著每天膨脹外賣神券的好日子。
從紐約時尚教母到莆田鞋廠的工人,沒有人預料到,現在的年輕人,終究是被丑鞋奪舍了。
2024年的最后一天,VOGUE發表了著名講話:2024是丑鞋之年。
從好萊塢的一線女星,到大街小巷的牛馬打工人,時尚趨勢變成了穿丑鞋。
越丑,越怪,越能凸顯你獨特的生活態度。
沒人老老實實穿鞋了,大家瘋狂愛上了一切形式的“一腳蹬拖鞋”。
洞洞鞋、勃肯鞋、Ugg雪地靴、廚師鞋,被打工人稱為一年四季的四大門神。
年輕人一股腦扎進了拖鞋神教。暴打消費主義狗頭的終極答案,就是扔掉鞋柜里五顏六色的備胎,四大神鞋輪番伺候。
如果你對丑鞋的印象還停留在舊版本,那是時候來看看新版本的Z世代丑鞋了。
人們盡一切可能,讓鞋子的形態和材質變得更丑。
當江浙滬男模們恨不得踩上18cm的增高墊時,女鞋的風向卻走向了相反的路徑。
一切女鞋,最終都將面對薄底的歸宿:鞋底越薄,時尚度越高。
以老奶奶布鞋為靈感的芭蕾鞋,讓人困惑今夕是何年。
原來小學六一兒童節的經典配飾,變成了今年鞋履的終極答案,批發市場買布鞋的老板看了都要撓頭。
miumiu芭蕾平底鞋 售價950美元
SantM Mary Jane Furlane 售價195美元
Viani Milano Giulia Maryjane Friulane 售價118美元
老奶布鞋不足以概括今年丑鞋的脈搏。
漁網鞋橫空出世之后,老奶鞋賽道再一次迎來新王:把漁網襪穿在腳上。更丑的版本上還有密密麻麻的鉚釘,密恐看一眼就暈過去了。
ALAIA漁網鞋可以說是一鞋難求,讓歐美時尚圈都炸了。瑪格特·羅比等女星在日常街拍上腳漁網鞋,讓大家嘴上一邊質疑,身體卻忍不住跟風。漁網鞋透氣、鞋底舒適、還能露出美甲顏色,更重要的是,造型夠獨特。雖然遠看像是腳上套了雙漁網襪就出門了。
或許你不相信,但這雙鞋真的賣950美元(約人民幣6819元),怪不得屬于老錢風啊,兜里沒點硬資產,可能真的花不了這個錢。
BALLET FLATS IN FISHNET,售價950美元
如果你覺得老奶布鞋和漁網鞋有些過于極端了,那么你可以看看薄底鞋的溫和版本。
無論是Adidas的Samba薄底鞋,Puma的Speedcat賽車鞋,還是鬼冢虎經典“混的鞋”,這兩年已經變成時尚寶貝們的固定穿搭,被譽為年輕人自己的足力健。
宋佳在《好東西》里踩著鬼冢虎抽著煙,已經變成國內超一線城市獨立女性的經典畫像:不過度穿搭,追求恰到好處的舒適和隨意。
你要是不小心穿著高跟鞋出門,也只會被人當成銀行的苦命柜員,或者鏈家的熱血中介。畢竟只有電視劇里的女強人每天才打扮得像微商女王,真正的潮流大女人,不屑于讓自己增加一公分。
當然,這波薄底趨勢最開始仍然是由韓女和愛豆們帶火的。
Rosé腳上的Puma賽車鞋,Jennie腳上的Adidas芭蕾鞋,宋妍霏腳上的Puma芭蕾鞋,讓正在苦惱穿搭的女孩找到了新模版。
韓女是一個很神奇的群體,不管多么不合理的穿搭,經過韓女的煉化,總能搭配出符合東亞人的時尚感。自從韓女上腳之后,輕巧玲瓏的芭蕾鞋徹底征服了這一批東亞年輕人。
和愛豆綁定的Puma,還推出了Rosé專屬限定款式的賽車鞋與芭蕾鞋。
自從Rosé開始帶貨Puma賽車鞋Speedcat OG,薄底賽車鞋成為韓女最愛的鞋履之一,經典配色一度賣到斷貨,二級市場的價格也一度原地起飛。
芭蕾鞋和瑪麗珍的融合,甚至再度讓Nike的Air Rift系列忍者鞋死灰復燃。
其經典的分趾設計讓人很難不聯想到梅森·馬吉拉著名的tabi。這種靈感來自日本和服木屐的分趾設計,讓弄潮兒們不惜掰開自己頑固的腳趾豆,也要擁有一雙小豬蹄。
tabi可能是非時尚人士最無法理解的丑鞋,但絲毫不影響它高達1000美元的售價。于是Nike的忍者鞋成為最佳平替。
離譜鞋履永遠不嫌多,韓女捧紅的果凍鞋也算一員猛將。
韓國品牌Heavenly Jelly可能是今年夏天最令人費解的時尚穿搭之一,一雙你小學穿過的批發市場塑料彩色涼鞋,搭配幾朵塑料花,就能賣500塊錢了。
看了的人,都后悔沒把自己小時候的澡堂涼拖留下來。
類似于搭配crocs洞洞鞋的可愛鞋花的思路,Heavenly Jelly的塑料鞋花主打貴婦風范。只要你懂得搭配,在一雙透明涼拖上,能改造出塑料花園和塑料珠寶店。
裸鞋4-5萬韓元(約合人民幣210-262元),單個鞋花7-8千韓元(約合人民幣37-42元),搭配好的“鞋+鞋花”套裝8-1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420-525元),這還不算代購費用。
更重要的是,穿著透明涼鞋的點睛之筆,是做過美甲的玉足。
塑料涼鞋的缺點也顯而易見。只要你用過透明手機殼就知道,風吹日曬久了,塑料pvc材質會發黃發脆。許多消費者表示,自己好不容易買到的韓國原裝果凍鞋,穿了沒多久就斷裂了。
就像洞洞鞋和勃肯鞋火了,但Crocs和Birkenstock仍然待在原地,當韓女果凍鞋火了之后,真正高興的是拼多多商家。20塊錢的水晶鞋,做不了灰姑娘,但至少能過把癮。
除了果凍鞋,今夏還有一位涼鞋王炸,那就是由Jennie帶火的Vibram五趾鞋。
這鞋就更離譜了,應該賜名為“野人的大腳”,《走近科學》看了都得拍五集。
五顆腳趾豆粒粒分明,時尚再一次讓人一頭霧水,590元的售價,也讓好奇的群眾望而卻步。
該品牌以創始人Vitale Bramani命名,他發明了第一塊橡膠凸緣鞋底,這種鞋底最初用于登山靴,取代了當時普遍使用的帶有平頭釘或鋼夾板的皮底。
后來我們看到了,這種帶有標志性凸起的鞋底,變成了赤足鞋的代表。
這雙誕生于2005年的意大利機能鞋履,其實是許多運動愛好者們的老朋友。
無論是普拉提瑜伽,還是健身房硬拉,健身教練給你的第一個建議,就是買一雙價格500元的五趾鞋。當雙腳緊緊抓住地面,那兩瓣死于工位的屁股,才能重新復活。
當足弓塌陷接替骨盆前傾成為當代年輕人的最大身體焦慮時,五趾鞋的功能就差寫在消費者臉上了。想要變瘦,想要輕盈,想要腰不酸腿不疼,你必須先學會正確走路。
足弓塌陷、拇指外翻、XO型腿、脊柱側彎,當健身教練的科普視頻一次次彈出屏幕的時候,你猛然發覺,鞋柜里的鞋全都想害你。一切體態的扭曲,最終都被指認為“現代人的雙腳喪失了抓地力”。
這時候,終極答案就變成了赤足上路。商家告訴你,為什么非洲人擅長跑步?因為他們從出生就光腳踩在土地上,你也應該如此。
這個賽道仍然還是韓女,把丑到極致的野人五趾鞋穿出了時尚單品的味道。
既有芭蕾鞋的優雅,又有機能鞋的功能,還帶著一絲丑萌搞怪的味道,誰能頂得住啊?
連老牌整活玩家巴黎世家都忍不住聯名一下。
丑鞋沒有個性,人們不屑一顧。
但一雙丑鞋一旦丑得別出心裁,丑得抽象可愛,或許就要面臨斷貨的盛況了。
當傳統鞋履還在糾結人體工學和美觀時尚之間的矛盾時,一雙五趾鞋足夠讓整個時尚行業陷入沉默。
除了材質形態上的徹底反叛,丑鞋徹底徹底放逐瓦解了我們對儀式感的追求。
曾經我們遵守著默認的社會規則,在職場上要用嚴肅的穿著保持體面。而如今,這條陳舊的觀念徹底被年輕人掃進垃圾堆。
當北京國貿的高級牛馬們脫下上一季的薩洛蒙,紛紛換上KEEN的溯溪鞋,仿佛向全世界宣告:別對年輕人的穿搭指手畫腳。
現在去日本旅游,小紅書攻略上最頻繁出現的土特產,除了日本戶外品牌montbell,就是這個經常被誤認為日本品牌的美國丑鞋KEEN。
丑鞋不能只是丑,還必須有看點。洞洞鞋可以DIY有設計感且價格不便宜的鞋花,勃肯鞋可以故意蹭上生活的痕跡,而KEEN的丑,在于它又扁又笨的外形,實在丑得有點可愛。
這雙近似高中物理老師的丑涼鞋,到底是如何征服城市牛馬的?
年輕人愿意為一雙丑涼鞋交出一千元鈔票,原因可能很簡單:一是涼快透氣,二是丑得有意思,三是他們與精致徹底撕破臉,演都不演了。
鞋楦又寬又扁,丑得像被車碾過一樣,但偏偏是這種獨特的丑,給消費者一種健康、舒適、對得起自己疲憊腳丫的美好感覺。
你可能也會疑問,明明大家都在寫字樓里踩著瓷磚地毯木地板,上哪溯溪?公司廁所嗎?
都市山系機能穿搭的第一步就是忘記產品原本的功能。
這家來自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品牌,在2003年推出戶外涼鞋Newport,簡單來說,就是一雙毫無美貌的老頭丑涼鞋。
創始人Martin Keen是一位帆船運動愛好者,他想找到一雙既能涉水又能保護腳趾的鞋子,于是KEEN誕生了。基本上所有KEEN的鞋底都有一個黃色感嘆號標志,這就是標志性的腳趾保護技術。這個故事就像這個品牌的外觀一樣,充滿功能性的無趣。
當然,如果KEEN只有冷冰冰的戶外實用主義,就不會火成現在這番景象。并且這種爆火建立在單價高昂的基礎上。
形狀類似法棍的Jasper(1059元),仿佛一碗泡面蓋在腳上的Uneek(999元),遠看似羊蹄子的Howser(759元),兩條緞帶組成的極簡涼鞋Zerraport(999元),勢頭快要趕超洞洞鞋的拖鞋Shanti(599元)——每一款都丑得各有特點,讓人欲罷不能,多巴胺配色在淘寶上常年處于斷貨狀態。
讓KEEN重回大眾視野的,是溯溪這項小眾戶外運動。
溯溪正在接替飛盤和騎行,成為露營運動中最時髦的細分分類。
所謂的溯溪,其實就是在山野里沿著溪流徒步,溯溪結合了登山、攀巖、游泳等多種技能,時常需要跨越小溪和石灘,在布滿青苔的巖石上也得站穩抓地。
這時候一雙溯溪鞋就顯得尤為關鍵。
這雙鞋必須借助地底部鏤空的出水孔和網狀鞋面進行排水,同時還要排出水中的泥沙,使用速干面料,可以避免悶腳潮濕的情況。而KEEN就是所有溯溪鞋里的祖師奶。
也就是說,KEEN原本應該出現的場景,大約只會在山野叢林、帆船甲板、小溪巖石旁。
但都市年輕人偏要把這雙鞋穿進CBD的會議室里。山系穿搭的靈魂,就是哪怕身處全世界班味最重的地方,也要把自己打扮得像剛從密云郊區趕回來。
這或許是他們在逼仄生活里能做出的為數不多的反叛。
另一方面,和日本潮牌眉來眼去,也幫助這個美國直男戶外品牌成為東亞時尚的代表人物。
根據銷售記錄,亞洲的26-35歲年輕人是KEEN的主要消費群體。
經過日本山系文化的煉化,KEEN變得越來越日系。和MURASAKI SPORTS、FUJI ROCK、BEAMS、SNOW PEAK、HYKE、SOUTH2 WEST8、Atmos等潮牌進行的一系列都市機能風聯名,讓許多消費者一度以為KEEN是日本牌子。
當功能足夠強悍的時候,丑也會演變為另一種潮流符號,讓人們搶得頭破血流。
畢竟丑和美都是人為造勢的結果。你就算不理解,也攔不住如今的KEEN一鞋難求。
在IP上海的小紅書帖子里,總能看到年輕人腳踩一雙Jasper,騎著Brompton在安福路上等待街拍。你既可以穿著它去室內攀巖,也可以蹲在路邊喝咖啡拍照,縱享絲滑。年輕人毫無障礙地接受了這雙丑鞋。
《時代周刊》曾經把洞洞鞋稱作最糟糕的發明,似乎你對生活的最后底線,是拒絕把腳伸進洞洞鞋。
但穿過洞洞鞋的人都懂,這是面對疲憊生活的一種軟著陸方式,穿上它,就像走進了屬于自己的階級溫室,舒適且自洽。
KEEN的哲學和洞門類似,作為一雙忠誠牢靠的丑鞋,它目前唯一的缺點只剩下價格了。
時尚界的集體慵懶化,就是在對曾經舊時代繁復審美的宣戰,是對“受罪美學”的一次全面反叛。
舒適的東西有可能也會變成最貴的。
當The Row發布了一雙售價620美元的Ama拖鞋時,連掙美元花美元的國外群眾也坐不住了。
它完全就是一雙拖鞋而已,和樓下大潤發超市20塊錢一雙的老廣塑膠拖鞋沒有任何分別。
不止如此。Loewe有售價585美元純白色背心,巴黎世家有售價968美元的洞洞鞋,還有售價2150美元的宜家購物袋。
誰能說清楚時尚到底想干嘛呢。畢竟這雙令人無法理解的拖鞋,剛發售就售罄了。
不管是漁網鞋、五趾鞋、洞洞鞋還是一雙普通的涼拖,相信你也發現了,鞋這玩意兒終于要服務于穿鞋的人了。
變扁、變丑、變寬、變薄——鞋履的進化方向,正在走向新的工業革命。
這場工業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全人類的腳丫子,讓腳趾頭在每雙鞋里都能隨意擺放,任憑你用腳趾抓出三層別墅也不帶累的。
可能連迪卡儂自己都沒想到,兩雙丑得挑不出任何特點的游泳拖鞋,憑借其低廉的價格和舒適的腳感,竟然變成了小紅書上今年最熱門的夏日涼鞋之一。
人們對鞋的要求終于返璞歸真:你只要舒服就行,多丑都好商量。
與此同時,關于高跟鞋的一切都正在走向消亡。
高跟鞋要么出現在時尚秀場的T臺上,要么出現在高端名流的晚宴上——總之,不會出現在普通女性腳上。
哪怕是在周末的三里屯觀察半個小時,穿高跟鞋的女生也超不過10個。
更不用說日常情況下,從家門口走到地鐵口,再經歷兩趟地鐵換乘,人還沒到工位,腳就磨出了一路的血和泡。有什么工作值得你這么玩命盛裝出席的?穿衣服已經是對同事最大的尊重了。
如果你是地鐵鞋履觀察家,你會發現年輕人的鞋履越來越平,越來越薄,越來越一腳蹬。一節車廂里,至少能遇到兩個趿拉著拖鞋的年輕人。襪子+拖鞋變成了讓時尚人士感到絕望的普通人穿搭公式。
一雙不同形態的拖鞋可以應對多種場景,無論是坐到工位上悄悄把腳趾頭從拖鞋里翹出來放風,還是周末壓馬路逛街,各類平底鞋徹底變成了年輕人最忠誠的人生伴侶,它們結實牢靠,絕對不會讓腳丫出現一個大可不必的水泡。
高跟鞋也變成了一項丟失的民間技藝。
還記得小S在《康熙來了》和劉真斗鞋,印象中總有幾期節目,是女星們展示自己的愛鞋。蔡康永也回憶過,身邊很多女孩子都對高跟鞋有一種無法理喻的偏愛。“好比大S,她走進一家鞋店,看到一雙很喜歡的鞋,就好像看到自己的名字浮現在鞋子上面。”
高跟鞋曾經代表了關于女性的一切價值觀:性感、美麗、優雅、以及被觀賞的客體。
穿好高跟鞋,曾經是堪比女性成人禮的儀式,是打開戰斗姿態的開關,似乎想要踩碎任何阻礙,都需要換好一雙昂貴紅底的高跟鞋。還記得十年前的《侏羅紀世界》, 女主角穿著一雙裸色的Sam Edelman在霸王龍前面奔跑——這幾乎是高跟鞋時代留下的最后余暉。
《經濟學人》在一篇文章里分析,為什么連世界上最時尚的法國女人都開始不穿高跟鞋了?在歐洲,高跟鞋踩在地上的嘎噠聲響,如今逐漸被橡膠鞋底的沉靜所取代。
高跟鞋消失的原因,一部分是因為疫情期間居家辦公引領的“休閑風潮流”,而另一部分是源自MeToo運動后的性別反抗。
年輕一代正在反對高跟鞋扭曲女性身材的本質——電影《芭比》中就提及這一點,當芭比娃娃脫下高跟鞋、穿上勃肯鞋之后,她終于走向了屬于自己的女性主義世界。
回到十年前,青春期的女孩們夢想著成年之后換上高跟鞋,昂首挺胸進入城市CBD最高的大廈寫字樓工作。
直到后來她們發現,寫字樓里的也不一定是需要穿高跟鞋的精英,也可能是趿拉著拖鞋、頂著油頭改方案寫周報的你我他她。
《穿Prada的惡魔》編造的是一個來自上個世紀大洋彼岸的美麗謊言,《欲望都市》里的Carrie語錄也沒人再提了。
跟隨高跟鞋共同退場的,還有精致的帶著蕾絲花邊的鋼圈胸罩。
幾乎整個內衣市場都在向無鋼圈隱形舒適內衣發力,畢竟資本也知道,女性的追求方向變了:從向他人展示曲線,過渡到自己舒服就行。
高跟鞋被置之高閣,再穿著它出街,都會有一種不合時宜的尷尬,后來人們發明了一個詞來描述這種尷尬:精致土。
Christian Louboutin和Jimmy Choo,也從控制女性的美麗詛咒,變成了被大眾遺忘的遺老。
“每個女人都需要一雙好鞋,它會帶你去美好的地方。”
“每個女人一輩子至少有一雙Jimmy Choo。”
“站在高跟鞋上,我能看見全世界。”
清醒的人總會清醒過來。
當結婚的人變少了,自然也就少了許多夢想買一雙Jimmy Choo做婚鞋的女性。灰姑娘的故事過時了,水晶鞋也變得可笑。
女明星們都開始帶頭脫掉高跟鞋了。畢竟沒有任何凝視,值得讓我們的雙腳踩在刀尖上,即便是紅毯上的攝像頭也不值得。
高跟鞋變成了一個等待隨時被打碎的父權符號,脫掉高跟鞋,被賦予了“反父權凝視”的深層意義。
在小紅書上,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了“給空姐寫意見卡”的活動中。
具體操作方法,是在航班過程中問乘務員要一張意見卡,并且事先強調此意見并非投訴。
年輕人用這種方式,建議各大航司可以給予乘務員更大的著裝自由。裙裝、絲襪、高跟鞋不應是乘務員著裝的唯一標準,緊急情況下甚至存在安全隱患。全程褲裝和平底鞋可以更好地提高乘務員的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
航空業內部從業人員也表示,女乘務員常年需要帶兩雙鞋上班,對于每天要飛四段、走廊橋、上客梯、甚至跪地心肺復蘇的她們來說,包臀裙和絲襪高跟鞋只不過是服務舊時代審美的殘影,和她們的日常工作內容并無關系。
即便存在爭議,許多年輕人仍然堅持每次坐飛機都寫一張意見卡,用微小的行動幫助女性乘務員脫下高跟鞋。
今年7月,春秋航空發布公告:從航前簽到到航后講評結束,女乘務員全程可以穿自購平底鞋。
鞋跟越來越低,鞋底越來越薄,鞋楦越來越扁寬——這不只是鞋履潮流的演變,更是一個時代經濟面貌的濃縮,是一群年輕人用穿搭抵抗精致,消解一切。
一位穿搭博主在短視頻中曬出了20年前收藏的各式高定高跟鞋。即便鞋底全是灰塵和磨損,還是能從千奇百怪的高跟鞋設計配色里看到經濟上行的張揚向上。那時候的高跟鞋恨不得把最夸張的顏色和最昂貴的皮料堆疊在一起,人們昂首挺胸,把腳擠進不合適的美麗刑具里,大步邁向滿地黃金的時代。
而現在,商場一樓的黃金位置變成了Lululemon和始祖鳥,即便是走向女鞋柜臺,也很難再找到一雙欲與天公試比高的鞋。
經濟環境沉悶,大家更希望的是能在擁擠的地鐵換乘過程中走得不那么狼狽,能在保住工作的時候,讓自己盡量舒適一點。
我們逐漸承認自己并非主角,只是這場游戲里的NPC,就算整節地鐵里的人都穿著一樣的拖鞋,也無人在意。連中介小哥的領帶都松弛了,一切徒勞的時候,大家對秩序不再敏感。
我們只知道,丑鞋永遠不會背叛這雙腳疲憊的主人。
本文來自虎嗅,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606622.html?f=wyxwap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