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楊少華老爺子離世后,鋪天蓋地的流量涌向他,父親下葬當晚就開啟直播,雖然此事被眾網友詬病,但也確實收了不少禮物,叫人佩服。
楊少華頭七過后,楊議又馬不停蹄開啟“七月風波”一周年直播,并放話“父親遺產4個億”,再次引爆網絡。
可見楊議已將互聯網玩兒的爐火純青,這次他自曝做投資巨虧后,人們終于理解他為何如此急著開播了。
要想弄清楚楊議是怎么虧出全部家當的,就先要從他發家史說起。
一、“走運”
楊議非常有自知之明,他曾說過,自己發家就是靠著兩個字“走運”。
縱觀他前半生,這里的“走運”要分兩個部分。
楊議第一次走運是在1962年,那年1月10日他成為了楊少華的第四個親生子,過了十幾年苦日子后,楊少華終于混出了名堂。
彼時的楊議十幾歲,最適合接班楊少華,即便大兒子楊威也說相聲,但老爺子還是在四個兒子中選擇了力捧幼子楊議。
1992年,30歲的楊議被楊少華帶上大場面露臉,參加“馬三立相聲大賽”。
為讓兒子出彩,楊少華身體抱恙也要從病床上爬起來構思劇本,這才終于幫幼子打開相聲市場。
2002年,楊少華在相聲圈已是佼佼者,他將40歲的楊議帶上了全國最大的舞臺:央視CCTV電視相聲大賽。
從那以后,楊議掌握了相聲圈核心資源,相繼與侯躍文、姜昆說相聲,與蔡明、郭冬臨演舞臺劇《見人說人話》。
這樣看來,楊議的成功與岳云鵬是有曲同工,只要身后那棵“大樹”愿意,走紅的可以是任何一個人。
楊議第一次“走運”拼的是出身,第二次“走運”靠的是朋友。
楊議和韓兆(條子)結識于相聲《肉爛在鍋里》,領教了韓兆的編劇實力后,雙方立刻達成合作。
后來,韓兆給父子倆寫了春晚相聲《賀歲片》,卻在大年二十九被“斃”,春晚失利讓三人心灰意冷,相聲的天花板似乎已經走到頭,于是楊議盯上了電視劇這塊肥肉。
2003年春節過后,楊議找到韓兆提出想讓他寫劇本,就這樣兩個業余人員硬生生攢了一部電視劇,投入300萬,拍出了《楊光的快樂生活》。
韓兆說由于兩人太過業余,第一部只用了一臺攝像機,拍出來的成品根本沒人要。
后來天津電視臺出于幫忙的角度,將《楊光的快樂生活》放在了地面頻道播出,結果萬人空巷。
《楊光的快樂生活》第一部只賺了吆喝,投入300萬只回本20萬,血虧280萬。
要說第一部成功的關鍵,韓兆寫的劇本要占大頭。
接下來《楊光的快樂生活》連續拍出九部,還催生出電影版和網劇版,楊議名利雙收,卻靠“運氣”賺來的錢被他憑實力賠了出去。
二、“倒霉”
最先虧慘的是投資7000萬,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的“楊議影視”。
2021年,這棟豪華建筑被網友舉報涉嫌違建,立刻驚動全網,很快執法部門就介入了此事,楊議因此勃然大怒。
起初,楊議嘴硬,稱自己的房子手續齊全,甚至對執法隊放話:拆我房子?沒門!
當年楊議的氣勢有多囂張,后來的下場就有多狼狽。
事實證明,個人有多大能耐也無法與法律抗衡。
幾個月后,楊議的豪宅變成了建筑垃圾,7000萬投資隨著楊議的囂張氣焰灰飛煙滅。
與楊議一起“淪落街頭”還有他的博物館。
要知道,楊議愛好收藏古董字畫,為此他專門修建了一棟建筑置放,隨著“楊議影視”的倒塌,這些寶貝玩意也沒了家。
為此,他重整旗鼓,斥巨資設立了“楊議美術館”。
美術館開館當天,楊議身穿保安制服造勢,邀請諸多名流做客參觀,派頭十足。
然而,這又是一筆賠本的買賣。
在直播時,楊議笑稱自己這些年投一個賠一個,投電視劇賠了3000多萬,弄博物館賠了700萬。
現在就是“混吃”,掙個飯錢。
對于電視劇賠進去3000多萬,楊議并未說明細節。
但網傳就是因拍攝《楊光的快樂生活》系列劇,拍攝完成后最終沒能過審,導致“胎死腹中”。
按理來說,楊議拍《楊光》這么多年,對劇情的風險把控不會這么差,但他名下確實有一部《楊光的快樂生活》之《楊光那些事》開機后沒了下聞。
當時此劇大膽連拍三部,分別叫《楊光那些事1善人》《楊光那些事2藝人》《楊光那些事3富人》。
三部劇虧損三千萬,說得過去。
如今,楊議早已不同往日,他老老實實在相聲社表演,晚上開直播賣布鞋。
雖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但看到63歲的他依舊為錢賣力打拼,怎不叫人唏噓?
曾經,有人給他出點子出書賣錢,跑全國巡演撈金。
但63歲的楊議有幾斤幾兩他心知肚明,他說自己沒那么大本事,人過六旬早已認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