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12日,就在長津湖戰役即將爆發之際,毛主席一封急電發到了志愿軍司令部,彭總看后眉頭深深皺起。只見上面寫著:
“美軍陸戰第一師戰斗力據說是美軍中最強的,我軍以四個師圍殲其兩個團,似乎還不夠,應有一個至兩個師作預備隊。九兵團的二十六軍應靠近前線,作戰準備必須充分,戰役指揮必須是精心組織的,請不斷指導宋陶完成任務?!?/p>
此時第九兵團尚未全部就位,美陸戰一師卻在持續北上,如不及時遏制,整條戰線都有被突破的風險。
一個美陸戰一師,竟能讓毛主席重視、彭老總緊張,其到底是什么來頭?這個問題,其實從他們入朝前那場獨特的閱兵中就能略見一二。
陸戰一師是美國海軍陸戰隊資歷最老的師級部隊,組建于二戰期間的1941年2月,最初配備了3個陸戰團、1個炮兵團、2個戰斗工兵營、1個兩棲攻擊營、1個坦克營、1個偵察營等,共計約1.9萬人。
成立沒多久,該部就被調到太平洋戰場,先后參加瓜島、貝里硫島、沖繩島等戰役。因表現出眾,得到過5次總統嘉獎。
古往今來,能打的部隊,都會獲得優先供給,陸戰一師也不例外。美軍有什么新式裝備,都優先給該部補充,因此很多美國人都將陸戰一師視為最強精銳,無論什么地方出現麻煩,只要陸戰一師發起進攻,情況就會好起來的。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美、韓聯軍前期被打得節節敗退,美國高層不愿放棄這個可以攪動亞洲局勢的支點,便迅速調動部隊,美陸戰一師也接到了入朝命令。
或許是想“秀一把肌肉”、增強民眾信心,該部在出發前的7月,特意在位于美國洛杉磯的彭德爾頓軍營舉行了一場閱兵,讓在場觀眾無不發出壯觀之感嘆。
當天陸戰一師2萬余名官兵排列整齊,在鏡頭下威風凜凜。
大地上,M26潘興坦克與155毫米的M59、105毫米的M2榴彈炮洪流般魚貫而出。這些裝備能夠實現10余公里的火力覆蓋、壓制對方的炮兵。步兵在其掩護下,可迅速突擊推進;
蒼穹下,該部配備了直屬的“陸戰隊第一航空聯隊”,H-5直升機撕裂長空,配合鋪成鋼鐵地平線的3800輛戰車,讓人一眼望不到頭。
強大的機動性,使得在戰術支援、戰場壓制等方面占盡優勢,這一個師的裝備,甚至要超過志愿軍的一個兵團。
彭德爾頓軍營里的觀眾看得熱血沸騰,時不時發出驚呼。他們激動于自己國家擁有如此強大的軍隊,期望陸戰一師投入戰場后發生質變。
沒多久,陸戰一師登船開赴萬里之外的朝鮮半島,被編入美第10軍,充當仁川登陸的主力。
他們最初的表現也如美國民眾期望得那樣,打得朝鮮人民軍節節敗退。被攔腰斬斷的人民軍傷亡慘重,很難再發起像樣的還擊。
此時的陸戰一師各方面都極其突出,別的美軍師級編制大約1.8萬人,同在美第10軍建制下的第3師和第7師都只有16000人,但陸戰一師人數超過2萬。
別的美軍部隊為了維持框架,并入了很多南朝鮮附屬部隊,第3師有8500余名、第7師有6794名,陸戰一師只有110名。客觀來講,南朝鮮軍戰斗力不及美軍,所以附屬部隊的多少也決定了整體實力。
更何況陸戰一師有直屬的航空聯隊,空中支援響應時間平均只有10分鐘,這是其他步兵師不具備的。
有如此精銳在,麥克阿瑟非常豪氣,叫囂著要在圣誕節前結束戰爭。而陸戰一師在仁川登陸后的一個月里沒有遇到什么抵抗,他們也認為回家只剩下時間問題,直到他們在長津湖遇上了志愿軍。
客觀來講,志愿軍的火力配置、武器裝備都不及陸戰一師,但意志、決心以及戰術卻更勝一籌。為了等待合適的進攻時機,缺衣少糧的第九兵團指戰員潛伏在冰天雪地里,沒得到進攻命令就保持著靜默。強大的紀律性,就是勝利的基礎。
志愿軍總部下達的命令是東線于27日發起總攻,第九兵團十萬人只能埋伏在狼林山脈。
本來他們就缺乏御寒物資,為避免被敵人發現,還不能燒火取暖、搭帳篷阻風。想要驅寒,只能是不斷小范圍隱蔽走動,或十多個人躺在棉被上,大家擠在一起靠體溫取暖。
此時的長津湖氣溫已降至零下三四十度,第九兵團的應對方法起不到太大作用,凍死凍傷的非常多。種種狀況,讓人無比心痛,不過他們還是強忍著,始終沒有暴露。
到了27日,第九兵團猶如神兵天降般從冰雪中殺出,讓長津湖地區的美軍大驚失色,一番激戰后,美軍被切割成五塊。
陸戰一師原先要“飲馬鴨綠江”的豪氣瞬間消失,唯一的念頭就是尋找出路,不少美軍在祈禱:請讓我看到明天的太陽。
在志愿軍的頑強阻擊下,陸戰一師這支高度機械化的部隊,3天只走出22公里。消息傳回美國后,引起軒然大波。
原以為天下無敵的部隊,竟然被天降的神兵打得如此狼狽?這對美國人來說,是巨大的心理打擊。如果陸戰一師被全殲,那不僅是軍事上的失利,更會摧毀美國人的精神支柱。
因此很多媒體開始呼吁:“我們應該做點什么,要不惜代價挽救陸戰一師?!?/strong>雙方都在爭分奪秒。
可惜的是,雙方的整體硬實力相差太大了。第九兵團所有火炮加起來都沒陸戰一師一個炮團多,即便志愿軍可以一時遲滯美軍撤退,但其龜縮起來、用重型坦克當堡壘,我方就無可奈何。
并且美軍的后勤保障能力太恐怖,糧食、武器、彈藥,什么缺,就空投什么,甚至水門橋被炸毀,都能直接空投過來。
這種工業體系下,一窮二白的新中國很難應對,第九兵團拼盡全力也沒攔住敵主力突圍。
即便有所不及,志愿軍依然在各方面做到了極致,讓陸戰一師戰斗傷亡4000余人,凍傷(含凍死)7000余人,減員過半。
其南逃的道路上,隨處可見路邊倒斃的陸戰隊員,坦克和榴彈炮被大量拋棄,再也不復閱兵時的豪氣。
這一戰,算是打掉了陸戰一師的自信心,他們回國休整后于1953年再度被派遣入朝。
5月志愿軍進攻馬踏里西山和梅靚里東山陣地的戰斗中,陸戰一師傷亡、失蹤共1017人,志愿軍則傷亡200余,還成功拿下梅靚里東山;
同年7月的金城戰役,陸戰一師在馬踏里東山再次跟志愿軍作戰,其傷亡1660余人,志愿軍傷亡750余人。
每次都打出此等戰損比,陸戰一師的精銳之名算是被徹底砸爛。而這一切都源頭,就是長津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