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驍最近參演了電影《南京照相館》,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南京大屠殺時期的故事,王驍的母親王馥荔是80年代知名的演員,但王驍從小并沒有走上娛樂圈的道路。
大學時期,他選擇出國深造,回國后才開始從事演藝工作,剛入行時,他長時間做配角,跑了十幾年龍套,直到去年才憑借努力獲得金雞獎,可沒想到,在他獲得突破的同時,父親在前一年去世。
從“星二代”到演員的自我選擇
雖然他的父母王群和王馥荔都是家喻戶曉的演員,擁有顯赫的家庭背景,但這也成為了他人生中必須面對的巨大壓力,對很多人來說,擁有這樣的“星二代”身份無疑意味著更容易進入演藝圈。
可是王驍卻視這份身份為一種枷鎖,他不想依賴父母的光環,而是想要在自己的領域里打出一片天地,所以他選擇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出國留學,攻讀與表演毫無關系的三維動畫和工商管理碩士。
留學歸國后,王驍做出了一個令父母失望的決定,他要當演員,讓父母擔心的是,王驍并沒有選擇依靠家庭的資源,而是毅然決然地選擇從頭開始,去追求自己真正熱愛的演藝事業。
他拒絕了父母的引薦,甚至拒絕了所有“星二代”通常會享有的便利條件,像一個普通新人演員一樣,制作自己的簡歷,一個劇組一個劇組地投遞,他從無臺詞的龍套角色做起,憑借自己的努力和堅韌一點點突破了自己。
除了從演藝圈的入行方式上做出與眾不同的選擇,王驍還用身體的變化來證明自己,這一變化并不僅僅是外形上的改造,更是一次徹底的身份剝離,為了符合演員的標準,他花了整整七個月的時間,減掉了60斤的體重。
這個過程不僅僅是對自己身體的挑戰,也是對外界對他“星二代”標簽的徹底拒絕,他的努力和改變體現了他對自己未來的高度自信,也讓人看到了他從內到外的蛻變。
通過不斷的努力,王驍逐漸脫離了“星二代”的陰影,站到了自己的舞臺上,他在《盛夏晚晴天》中飾演的謝創,雖然是個配角,卻憑借立體的角色塑造和獨特的表現風格獲得了觀眾的關注。
真正讓王驍走進更多觀眾視野的,是他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飾演的司命星君,這個角色雖然是負責推進劇情、輕松幽默的配角。
但王驍卻賦予了角色深度,他的表現讓司命這一人物既有神性又有人性,成為了最受觀眾喜愛的配角之一。
憑借這些出色的演技,王驍在《流金歲月》中的表現同樣獲得了極高的評價,尤其是他與陳道明的對戲,展現出了他不遜色于老一輩演員的演技。
通過這些作品的積累,王驍逐漸脫離了“星二代”的標簽,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位置,憑借著扎實的演技,他在行業內積累了口碑,逐步樹立了自己的地位。
告別過去,成就父親遺愿
王驍的演藝生涯一直都與他父親的影像緊密相連,從他獲得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獎的那一刻起,王驍的演技得到了行業的認可。
這座獎杯背后承載的不僅是他多年來的辛勤付出和對演技的堅持,還飽含著一種深深的遺憾,那時,他的父親王群已經去世,無法親眼見到他站上領獎臺,這個遺憾成了王驍心中的一個痛點,也成為他堅持向前的動力。
《南京照相館》是王驍演藝生涯中的一次情感升華,也是他與父親的最終“對話”,這部電影的背景設定在南京,這座城市是王驍的故鄉,也是他父親曾經奮戰一生的地方。
影片中的角色金承宗,是一位勇敢記錄歷史、冒死保存底片的攝影師,這個角色的使命感和情感深度,和王驍在父親離世后接下這部電影的決定有著驚人的相似,他通過自己的表演,完成了對父親的深情告白。
電影上映后,王驍并沒有止步于角色的完成,而是將片酬的一部分捐贈給抗戰紀念館,這個舉動,既是對父親的深刻紀念,也是對自己家族、故鄉和歷史的致敬。
片尾那行“特別感謝王群”的字樣,凝結了王驍無數的思念與情感,不僅是對父親的感恩,也象征著他對父親遺志的承接與傳承。
王驍通過這部電影,終于走出了父親的陰影,也找到了與父親之間的一種情感連接,他用演技、用真誠將自己和父親的故事傳遞給了每一個觀眾,而這個情感的回歸和延續,成了王驍最值得驕傲的成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