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中國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正式開工,這項總投資約1.2萬億元、建成后將成為全球最大水電站的超級工程,吸引了全球目光,也讓印度的神經緊繃起來。
雅魯藏布江發源于中國,下游流經印度,是印度北部重要的水源之一。印度認為中國在上游修建大型水電工程,可能會影響下游的水量分配,擔心中國通過工程在上游“控制”其水源,進而威脅到農業灌溉、民生用水等基礎需求。這種對水資源主導權的擔憂,讓印度對中國在該河流上的任何動作都高度警惕。
在印度看來,中國的水電工程不僅是水利項目,更帶有地緣戰略意味。印度試圖在南亞地區保持主導地位,而中國在周邊的大型工程常被其解讀為“影響力擴張”,這種無力感加劇了其對中國工程的抵觸。
然而,印度沒有選擇通過對話與合作來解決潛在的問題,而是轉頭將矛頭對準了下游的巴基斯坦,宣布了一項令人咋舌的計劃。
印度將投資50億盧比,約4億元人民幣,在接下來10年里修建6條大運河,構建起一個長達3500公里的運河網絡,意圖讓流入巴基斯坦的印度河水改道,使巴基斯坦水源減少25%以上。
從表面上看,印度此舉是對巴基斯坦的致命一擊,但其深層動機很大程度上是對中國雅魯藏布江水電工程的一種扭曲反制。
印度自知無法在上游對中國進行有效制約,便妄圖通過打壓下游的巴基斯坦來找回戰略平衡,這種柿子挑軟的捏的做法,本質上是將水資源當作地緣政治武器,盡顯霸權思維。
印度過往在水資源問題上劣跡斑斑,今年5月印度突然宣布暫停執行《印度河用水條約》,要切斷源自其境內并灌溉巴基斯坦的河流水源,以報復4月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發生的武裝襲擊,使得巴基斯坦陷入嚴重的水危機,從而導致印巴劍拔弩張、沖突爆發,印度慘敗。
不過,印度這一計劃被指更像是政治秀。印度這項運河計劃從一開始就面臨重重困境,幾乎可以斷言,它將只是一場無法實現的黃粱美夢。
3500公里長的運河,總造價卻只有50億盧比,平均每公里造價約11.4萬元人民幣。這在中國修建一條普通村級公路的預算都不夠,更別說修建復雜的運河工程了。相較于中國雅魯藏布江水電站1.2萬億人民幣的投資規模,印度這些預算簡直是杯水車薪,巨大的資金缺口是橫亙在計劃面前的一座難以逾越的大山。印度本身經濟實力有限,財政分配捉襟見肘,要拿出巨額資金投入到這個運河項目中,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再者,印度計劃10年建成6條運河,這對于基建能力強大的中國來說或許并非難事,但對于印度而言,卻近乎天方夜譚。征地難、施工管理混亂等問題嚴重制約著印度的基建進程,10年時間建成運河無異于癡人說夢。
技術層面更是印度難以攻克的難關,按照規劃,這6條運河要穿過喜馬拉雅山南麓、塔爾沙漠等地形極為復雜的地區。這些地方地形落差巨大,氣候環境惡劣,施工技術難度絲毫不亞于三峽大壩和雅魯藏布江水電站的修建。
印度缺乏先進的盾構技術、地質勘探技術以及應對復雜氣候和地質條件的工程經驗,以印度目前的技術水平,根本無法滿足如此高難度工程的要求,使得計劃寸步難行。
同時,而且,該計劃忽視了南亞的水文和氣候規律,可能導致印度自身小麥、水稻減產,還會破壞生態鏈,到時候印度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如果印度真的一意孤行推進這項計劃,一旦得逞,巴基斯坦的農業和生活用水將遭受重創,可能引發兩國間新一輪的沖突和戰爭。畢竟,水是生命之源,關系到一個國家的生存和發展,巴基斯坦絕不可能坐視自己的水源被切斷而無動于衷。而印巴之間的緊張局勢升級,將會讓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受到嚴重威脅。
中國在雅魯藏布江的水電工程,秉持著可持續發展和國際合作的理念,不僅充分考慮了對下游國家的影響,而且采用先進技術,通過科學合理的設計和管理,實現了水電開發與生態保護的平衡,與印度形成鮮明對比。
中國建設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站的主要目的是發展清潔能源、應對氣候變化、提升能源結構,同時可避免極端水文災害。
在工程開工前,中國就準備充分,打出了組合拳,水文數據從每月推送升級為每日共享,邀請印度理工學院參與生態研究,甚至預留200億度電力南送期權。
印度的運河計劃,看似是地緣政治博弈的大膽出擊,實則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它不僅無法實現印度的戰略意圖,反而可能進一步激化地區矛盾,損害印度自身的國際形象和利益。
印度一味地揮舞水資源武器,挑起地區沖突,最終會得不償失。印度若不吃一塹長一智,仍抱有不切實際的霸權幻想,或許又會再次迎來巴基斯坦的迎頭痛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