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幾種雉科動物都被喊做“野雞”,但比較典型且常見的是紅原雞和環頸雉!
△ 野生雄性紅原雞
其中紅原雞是熱帶雉科動物,在中國只有特定的幾個地區有所分布的,比如云南南部,西藏南部,海南,還有兩廣地區也有部分分布。
而且它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就數量上來說其實已經沒多少了!
在中國真正常見的野雞是環頸雉(下圖),大部分地區的“野雞”就是特指它!
△ 東亞常見的環頸雉,左邊是雌性,右邊是雄性
環頸雉在中國東西南北都有所分布,它們耐寒耐旱,最高出現在海拔2000米的地方,而且喜歡出現在農田周圍,所以也很容易和人接觸。
在中國它們有幾個亞種,分布在不同地區,不同亞種的顏色略有不同,比如下面這個是環頸雉的臺灣亞種:
△ 環頸雉臺灣亞種
環頸雉現在在鄉下確實比較常見,有時候走在鄉間小路上,都能突然竄出來嚇你一跳!
之所以會越來越多,主要原因是現在農村人少了,沒人打擾它們了,也沒什么人去抓它們了,而很多稻田依然還在耕種,環頸雉會被農作物的害蟲和種子吸引,所以經常出現農田,與人的照面就顯得多了。
需要指出的是,環頸雉在2008年的時候就被列入“三有動物”行列了,不能隨便抓打的。
不過,就我觀察來看,現在依然有人在捕捉環頸雉,我家那邊有一個高速路口,每次上高速都能看到有人在挑著扁擔在售賣野兔和野雞,那個野雞我一看就知道是野生的環頸雉。
△ 一只受驚的環頸雉,?Dori
現代家雞是由紅原雞馴化而來的,而環頸雉是野生動物,直到今天也沒有被馴化。
您可能會好奇,既然環頸雉在中國這么常見,為什么它們沒有被馴化呢?
任何動物的馴化其實都不是人類的獨特選擇,而是出于某些原因,那些馴化動物的祖先和人類產生了某種生態關系,然后隨著時間推移,人們為了強化某種生態關系,才逐漸馴化它們。
其實,只要我們簡單了解紅原雞的馴化,就知道為什么環頸雉沒有被馴化了!
△ 野生雄性紅原雞,?Subramanya C K
紅原雞的馴化
就現有的研究來看,雞的馴化時間可能比想象得要晚得多,可能直到最近3000多年才真正被馴化。
2020年的一項研究指出,現代家雞最初應該是由紅原雞亞種Gallus gallus spaedicus馴化而來。這項研究對863只現存雞的基因組與各種原雞的基因組進行比對,發現該亞種與現代家雞共享的DNA最多,因此得出這個結論[1]。
這個原雞亞種現在依然存在,它們生活在泰國和其周邊的幾個島嶼中,而直到大約3250至3650年前,那里的農民才開始種植水稻。
水稻的種植可能將原本生活在叢林中的紅原雞吸引到人類社區,它們被稻谷吸引,并在稻田周圍筑巢繁殖。
而在長期的共處過程中,人們會偷拿它們的雞蛋,也會狩獵它們,但是真正讓人決定馴養它們的原因可能是雄性紅原雞早晨的鳴啼和那漂亮的羽毛,人們需要以此作為一種時間的提示,也需要羽毛來裝飾。
△ 家養公雞打鳴
之所以不是因為雞肉和雞蛋,是因為最初這些雞的體型并不大,雞蛋產量也很少,沒有多少這方面的馴養價值。
換句話說,最初馴化雞其實是一種觀賞性的,這和現在全球每天要吃掉數千萬只雞形成鮮明對比。
2022年的另外一項研究證實了這點——家雞是泰國等部分地區的人們開始種植水稻之后(大約3250至3650年前)才被馴化的,比以前預估的8000年馴化時間晚了數千年[2]。
這項研究還指出了家雞分布到世界各地的時間點,其中大約在3000年前開始傳入中國,然后在大約2800年前出現在中東和非洲東北部。
△ 環頸雉的蛋
為什么環頸雉沒有在中國馴化?
中國許多地區開始耕種的時間遠超過3000年,比如浙江河姆渡遺址距今7000年前,而那時候浙江的居民就已經開始在種植水稻了。
當然環頸雉在浙江也是隨處可見的,它們和紅原雞一樣一定會被田地吸引,就像現在喜歡在天地周圍活動一樣,但是它們和紅原雞有一個顯著不同——就是雄性鳴啼時的聲音完全不同。
紅原雞的鳴啼聲和家養公雞打鳴是一模一樣的,如果您看過公雞打鳴,您就知道家養公雞打鳴時會伸長脖子,然后發出渾厚有力的聲音,一次鳴啼就像是要斷氣一樣。
其實,雄性環頸雉也會像紅原雞一樣伸長脖子鳴啼,這是這些雉科動物宣示領地和求偶的方式,但是它的鳴啼就是兩聲“啯~啯”,就沒了,聲音非常普通,和紅原雞沒得比。
△ 打鳴的環頸雉
另外,環頸雉的體型還沒有紅原雞大,蛋也沒有紅原雞多,既然紅原雞最初馴化大概率不會是因為蛋和肉,那中國的先民也不可能因此馴化環頸雉。
而環頸雉還沒有像紅原雞一樣會打鳴,自然而然失去了大部分的馴養價值。
其實,我們前文提到的那篇研究還指出,最初家雞傳入中國北方,以及其它大部分地方時,它們都是非常高貴的觀賞性動物,因為家雞是熱帶動物,在中國靠北的地區,養殖難度較大,物以稀為貴,更別提它們還會打鳴和漂亮羽毛了。
直到傳入幾百年后,家雞的適應能力變強了,養殖的人變多了,它們才逐漸變成專門為了肉和蛋而養殖。
△ 環頸雉經常會飛上樹
當然,環頸雉的羽毛也很漂亮,作為純觀賞性養殖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這種動物天生膽子比較小,而且相比于紅原雞,它們飛行能力還比較強。
所以,整體馴化難度也比較大,如果僅僅只是因為觀賞的話,是難以真正被馴化的。
參考:
- [1].DOI: 10.1126/science.368.6498.1411
- [2].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how-wild-jungle-fowl-became-chicke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