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里“小鳥”投喂“大鳥”,不同種喂養的還是“別人家的孩子”,這樣劇情你見過嗎?近日,有市民在呼蘭河口濕地拍攝到這稀奇的一幕,在感嘆“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的同時,也被大自然的神奇和一些物種特殊的生存法則所折服。
“在呼蘭河口濕地內有‘新一景’,東方大葦鶯成鳥給大杜鵑幼鳥喂食的畫面,成了攝影愛好者們追拍的熱點”,哈爾濱鳥類攝影愛好者史敏捷告訴記者說,她查詢了相關資料后發現,這種在鳥界“給別人帶孩子”的現象并不簡單。從偶然發現,到持續關注,一連數日她像“追星”一般,時刻關注著這個“特別家庭”的變化。大杜鵑幼鳥已經出巢,且羽翼漸豐,體型上也比東方大葦鶯大上兩三倍多,可這個“巨嬰”就是貪婪,還一直依靠著哺食。“東方大葦鶯媽媽”也是盡心盡責,每天早出晚歸的到處覓食,一趟又一趟地捉回昆蟲,投喂給這個長得又大又不像自己的“孩子”,十分有趣。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地學院鳥類研究專家許青教授看過照片后確認,這是東方大葦鶯成鳥在給大杜鵑幼鳥喂食,“小鳥喂大鳥”的現象在自然界里存在的,且不僅僅是東方大葦鶯,還有別的鳥也會喂養大杜鵑幼鳥。這是因為大杜鵑是一種典型的“巢寄生鳥”,它會采取“偷襲”行為,將自己的蛋下在其它種類鳥的巢里,讓其代為養育。
據介紹,大杜鵑從不自己做巢和孵卵,而是通常將卵寄生在雀形目鳥類巢中,由寄主父母對幼鳥進行照顧。有些鳥確實“不識數”,且大杜鵑善于偽裝,并在巢內產下與宿主卵顏色相匹配的卵,讓寄主父母難以辨別,不過,也有“聰明鳥”會一眼看出破綻,將大杜鵑的卵蛋從自己的巢里弄出去,這就是“偷襲不成功”的情況了。
有意思的是,“只管生不管養”的大杜鵑雖然“懶”但十分機靈,它一般只在一個巢里下一個蛋,有時會把人家的蛋再叼走一個,然后就溜走。出于生存競爭需要,大杜鵑雛鳥破殼后,它就會將巢里其他的蛋或剛出生的雛鳥全部拱出巢外面去,最終只剩下自己一個“寶”讓寄主父母“獨寵”。而像東方大葦鶯等一些鳥,本能上只要是在自己窩里孵化來的鳥,不管它長啥樣,都會當自己親生的一樣撫育。
東方大葦鶯是鶯科葦鶯屬的一種動物,主要棲息于湖畔、河邊、水塘、蘆葦沼澤等水域或水域附近的植物叢和蘆葦與草叢中。大杜鵑,俗稱“布谷鳥”,是鵑形目杜鵑科杜鵑屬的一種中型攀禽,它能適應多種環境,棲息于山地、丘陵和平原地帶的森林,以及村莊附近的高大喬木上,喜開闊的林地和大片蘆葦地,也可見于草原和半荒漠地區。
據了解,這兩種鳥都是冰城的夏候鳥,同時出現在呼蘭河口濕地,說明哈爾濱松花江濕地環境適宜,可同時滿足它們對生境的需要,而且兩種鳥都喜歡在有大片蘆葦的水域附近棲息,也給這種巢寄生行為創造了條件。大自然有自己的競爭法則,一些物種在動態變化中維系著生態平衡。其實,大杜鵑也是益鳥,能夠消滅大量森林害蟲,對植物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眼下,7月份正值冰城候鳥的繁殖季,專家表示,通過這些鳥兒能夠感受到生態之美,在觀察和拍攝它們時不要干擾,應與鳥保持安全距離,靜靜守護就好。保護鳥類生態、維護自然平衡,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與義務。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記者:王鐵軍/文
“哈報手機記者” 史敏捷/攝/視頻
編輯:劉奕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