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社會,越來越多的孩子,過著從前我們想都不敢想的童年。
他們住大房子、吃進口零食、過生日直接請到迪士尼,甚至還沒進小學,就已經出國旅游。
可這些被“富養”的孩子,卻經常喊出一句話:“我覺得人生沒什么意思。”
誰能想到,聽上去像是成人世界的倦怠,卻正發生在一群十幾歲的孩子身上。
他們不是吃不飽穿不暖,也不是家里沒人管,反而生活富足,衣食無憂,可問題恰恰也出在這。
一位博主分享了自己身邊的一個案例。
那天,她去朋友家做客,吃飯時,朋友突然質問孩子:“你到底想干嘛?”
孩子愣著,不說話,桌上還有他沒動的早餐,那是孩子最愛吃的煎餅果子。
孩子越是沉默,朋友越生氣,甚至氣到渾身發抖,不斷逼問“你說話啊,到底在發什么瘋?”
博主說,朋友的兒子成績不錯,家里的條件也很優越,他也沒有什么叛逆行為。
可是,最近孩子卻突然變得沉默寡言,不愿上學,甚至說出:“不想活了”的話。
朋友帶著去咨詢心理醫生,醫生的判斷是輕度抑郁,而原因卻讓朋友始料未及。
孩子竟然說:“生活太滿了,沒什么想追求的東西,所以覺得人生沒意思!”
其實,這也是很多家長面臨的困境,明明給孩子創造很好的條件,他們卻反而說:“沒意思!”
其實,現在年輕的父母,童年大多過得不富有。
小時候想要一塊橡皮,要攢一周零花錢,新衣服永遠是堂哥堂姐穿剩下的。
但那樣匱乏的生活環境,反而每一個小確幸都能激發我們前進的動力。
而現在的孩子,從一出生,世界就好像已經為他們準備好了盛宴。
玩具堆成山,興趣班從不缺席,假期不是在補習班,就是在環球影城。
童年是被“安排得滿滿當當”的幸福人生。
問題在于,幸福太容易到手,就會讓人失去對幸福的渴望。
一個孩子,從小什么都有,哪里還知道什么是“獲得感”?
有個博主分享說,她的女兒9歲,英語說得溜,鋼琴彈得好,畫畫拿了獎,一切都優秀得不得了。
但她說:“我女兒一點都不開心。”孩子對什么都提不起興趣,做任何事都像在完成任務,完全沒有一個孩子該有的興奮。
我們大人以為把最好的都給了孩子,可忘了,對孩子來說,“最好”不是你買來的東西,而是他親手爭取的過程。
沒有期待,也沒有付出,那些從天而降的擁有,也就無法激起內心的滿足。
心理學家馬斯洛說過,人在特定狀態下,會產生一種巔峰體驗,那種專注、自我沉浸、充滿意義的感覺,是人最接近幸福的瞬間。
但如果一個孩子從小被推上高峰,體驗太早來得太滿,反倒會對所有新鮮事物失去興趣。
這就像一個人連續吃了十年鮑魚魚翅,再端上來一碗清粥小菜,哪怕營養更健康,他也提不起勁頭了。
曾有網友問過一個12歲的孩子:“你最期待的事情是什么?”
他說:“我不知道。”
網友追問:“有沒有想做成一件事的感覺?”他還是搖頭。
你會發現,這種沒有目標感的孩子,其實并不少。
在北京兒童醫院,僅拒學的孩子一年就能接診上萬人次,更別提一到青春期,焦慮、抑郁、躺平這些詞,已經滲透進越來越多中產家庭的日常生活。
為什么會這樣?
因為當我們用盡全力想給孩子鋪好人生的路時,也不小心把他們原本該走的彎路全擋掉了。
沒有彎路的成長,是無法體會真實的世界的,他們沒有挫敗感,也就沒有重新站起來的勇氣。
沒有想要卻得不到的時刻,自然也沒有拼命爭取的理由。
父母越是舍不得孩子吃苦,孩子就越不會懂得生活的重量。就像你一直替他背著書包,他永遠都不會知道書包有多沉。
真正讓孩子強大的,是在磕磕絆絆中自己修復、自己生長的能力。可是太多家長,把這部分人生,給代勞了。
很多人都走過這樣的誤區,給孩子買最貴的鋼琴,報最好的補習班,旅游、玩具、衣服都不差。
可有一天卻發現,孩子越來越不愛說話,也不再對任何事情表現出強烈興趣。
其實問題不是出在孩子身上,而在家長身上,面對這種情況,有的家長開始想辦法去改變。
比如,把零花錢改成每周固定發放,由他自己管理,想買玩具就要攢錢。
其次,不再替孩子安排全部的學習計劃,給他留下思考和選擇的空間。
起初孩子也許會很抗拒,也很不習慣,但幾周后,會發現孩子開始拿個小本子記賬,開始對“要不要花這筆錢”有自己的判斷。
慢慢的,孩子會為了“想得到”的東西去而去努力,這微小的轉變,比任何輔導班都來得更重要。
所以,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我們把一切都準備好,而是教他如何為自己準備好一切。
童年富裕癥并不是富養本身造成的,而是在富養的同時,剝奪了孩子建立價值、尋找意義的機會。
給他衣服、玩具、旅行、好學校當然沒錯,但別忘了,更重要的是,教他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去爭取這些。
教他在失敗中找到意義,在等待中品嘗希望,在努力中收獲成就。
與其給孩子一個豐盛的童年,不如給他一個有價值的人生。
有時,愛不是多給一點,而是慢一點、松一點、少一點,讓他學會自己走。
只有經歷過迷路,他才知道方向的珍貴;只有嘗過挫敗,他才明白成功的甜。
孩子的人生,不需要我們一步步規劃好,而是需要我們在一旁默默陪伴,看著他在真實的世界里,摔倒、爬起,然后,一步步走成他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