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822字
閱讀預計7分鐘
作者|薩仁山(Shyam Saran)
編譯|陳玨可
編譯審核| 胡可怡 阿斯蘭
本期編輯|張咪咪
本期審核 |陳玨可
編者按
印度前外交秘書薩仁山(Shyam Saran)結合2023-2025年三次訪華的一手觀察,在印媒《商業標準報》發表深度評論。他認為,隨著經濟復蘇和“特朗普效應”的雙重鼓舞,中國的地緣政治博弈姿態更加自信、進取。中印關系正經歷“表面緩和”與“實質競斗”并存的復雜階段。印度在地緣安全、經濟自主和海洋戰略等領域面臨的困難不減反增。薩仁山文章表明,當中國將“特朗普效應”逐步轉化為地緣政治領域的有利條件與戰略收益,印度貼靠美國、“倚美制華”的杠桿效應逐漸失靈,導致印戰略界焦慮情緒上升。在莫迪政府醞釀退出“印度-東盟自貿協定”的政策背景下,薩仁山強調以經濟合作夯實“東進”戰略,以經貿支柱重構印度東部防線的建議與當前印官方的外交實操取有所背離,顯得尤為諷刺。南亞研究通訊特編譯此文,供各位讀者批判參考。
印度前外交秘書薩仁山。圖源:AIMA Blog
在2023年和2024年訪華期間,我在與一些中國朋友交談時感受到了一種壓抑甚至悲觀的情緒。由于房地產行業普遍存在的危機,中國經濟陷入低迷。而過去四十年來,房地產一直是中國經濟加速增長的主要引擎。
房地產行業曾貢獻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增長的30%,并催生了許多配套產業以支持其快速發展。因此,當中國房地產行業在2021年遭遇挫折時,其連鎖效應在整個經濟領域中蔓延。目前,由于消費需求持續疲軟,經濟仍然面臨通貨緊縮壓力。
在銀行存款收益平平、股市回報又起伏不定的情況下,房地產投資因有增值預期,成了不少中國人打理儲蓄、做投資的首選。如今房價大幅下跌,讓很多有房家庭的積蓄打了水漂,消費需求也因此受到抑制。
此外,對于亟需就業的年輕知識群體而言,崗位機會確顯不足。在過去三年里,18至25歲年齡段的失業率持續保持在25%的高位。2024年,一位受人尊敬的中國對話者將當前經濟形勢描述為“極其嚴峻”(Dire),并且擔心若特朗普重返美國權力中心,貿易戰的負面影響或將使經濟局面雪上加霜。
本月初我最近一次到訪北京,曾向同一位對話者問及經濟形勢是否已有起色。他回應說,目前確實顯現出一些復蘇的初步跡象,但經濟要回歸正軌,恐怕還需要兩到三年時間。我接著問,既然中國領導人已親自與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等昔日“明星企業家”互動,民間投資為何依舊停滯不前?他的答案是,信任缺失問題始終存在——正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不過,中國國內整體氛圍相較前一年,確實顯得更為自信、積極且樂觀。如果說,中國經濟尚未擺脫結構性困境,那么美國經濟則儼然已經走上了“自我毀滅之路”。
中國成功頂住了美國的霸凌行徑,特別是利用其在稀土礦產等關鍵供應鏈上的掌控力進行有力反擊,這令中國民眾倍感自豪。在關稅對峙中,美國最終不得不讓步。因此,盡管中國經濟仍然面臨逆風,但人們普遍認為,中國當前相較于其地緣政治對手處于相對強勢地位。此外,美國實質上已放棄全球經濟合作與援助領域的主導空間,特別是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遭大幅裁撤,這進一步強化了上述樂觀情緒,也為中國升級“一帶一路”倡議、擴大在非洲的影響力創造了有利條件。
作者簡介:
薩仁山(Shyam Saran),印度前外交秘書、前國家安全顧問委員會主席。
本文編譯自印度《商業標準報》2025年7月15日文章,原標題為
Trump makes China great again as it grows bolder with India,原文鏈接: https://www.business-standard.com/opinion/columns/donald-trump-makes-china-great-again-as-it-grows-bolder-with-india-125071501549_1.html
本期編輯:張咪咪
本期審核:陳玨可
*前往公眾號后臺發送“編譯”,即可查看往期編譯合集
更多內容請見↓
評論區留下寶貴的意見或建議,但請務必保持友善和尊重,任何帶有攻擊性和侮辱性語言的留言(例如“阿三”)都不會被采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