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從中產神話到遭遇冷風,“萬元羽絨服”還能撐多久?
作者 |高宇哲
劉楊
當夏日熱浪來襲,羽絨服屆的“一哥”加拿大鵝(Canada Goose)卻在經歷寒冬。
這個2017年上市后迅速崛起的全球羽絨服巨頭,曾在短短幾年內帶起“萬元”羽絨服的風潮。擁有一件印著醒目北極圓盤標識的派克大衣,被列入無數消費者的夢想清單。當中產們毫不猶豫花掉近萬元買羽絨服時,買的不只是冬裝,更像是一張身份通行證。因此,沒有“大鵝”的冬天是不完整的,一度成為流行語。
如今,八年過去了,“沒有大鵝的冬天”卻變得愈加完整——追捧它的中產們,將目光投向了國產羽絨服波司登,或是lululemon、始祖鳥、Salomon組成的 “三件套” 。而曾經風光無限的加拿大鵝,即使從“奢侈品”定位走向奧萊折扣區,也鮮有人問津。這份失落也體現在銷量上,2022年以來,加拿大鵝在中國市場的增速從兩位數跌至1%。
更具戲劇性的是,2025年7月有多家媒體報道,加拿大鵝大股東貝恩資本正考慮出售所持股份,開始尋求退出。大股東的退意,或許印證著“萬元羽絨服”走下神壇的現實。
1、中產標配的誕生
2018年冬天,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北區寒風凜冽,加拿大鵝全球旗艦店門前卻排起了數百米的長龍。不少人裹著厚重的羽絨服在零下十度的戶外等待超過半小時,只為搶購一件標價近萬元的“遠征系列”。開業不到三天,店內所有熱門型號,包括遠征等產品便全部售罄。
從這一天起,加拿大鵝成為了中產階層消費熱門品牌。時至今日,中國已成為加拿大鵝的最大市場。該品牌在全球擁有74家門店,其中在中國(含港澳臺地區)共設有30家。
回溯加拿大鵝的發展歷程,這個享譽全球的高端品牌,最初誕生于多倫多一間不起眼的小倉庫。彼時的加拿大鵝,長期只是一個相對小眾的專業御寒品牌。自2001年起,加拿大鵝開始通過劇組、影視明星的帶貨來提升知名度。隨后在《后天》《國家寶藏》等多部影視作品中頻繁植入,并贊助了柏林電影節、多倫多電影節等國際活動,品牌逐漸走進大眾視野。
2013年,貝恩資本的加入,成為加拿大鵝命運的重要轉折點。以2.5億美元收購其70%股權后,貝恩資本對加拿大鵝進行了教科書級別的資本運作,將服裝款式從最初的20種擴充至200種,將產品線從專業防寒服拓展至日常生活場景。同時,品牌定價向奢侈品市場靠攏,并陸續在美國、歐洲、亞洲開設電商平臺和線下旗艦店,成功將極地專業裝備重塑為全球高端品牌。
2017年,加拿大鵝在紐約和多倫多證券交易所上市,市值一度攀升至78億美元的高點。
在全球化擴張戰略中,貝恩資本尤為重視中國市場。2018年加拿大鵝進入中國,精準捕捉到國內中產階層和新貴群體對“身份認同”的需求。憑借抗寒與稀缺兼具的品牌特性,加拿大鵝迅速成為“中產標配”,甚至引發全民追捧的熱潮——網絡上百元、千元的山寨款隨處可見,紅藍相間的圓形LOGO也成為時尚符號。
這股風潮加速了加拿大鵝在中國市場的擴張。從2018年到2021年,短短三年間,其在華門店數量從1家激增至20家,覆蓋北京、上海、成都等核心城市。三里屯和香港首店開業時盛況空前,成為品牌風靡中國的縮影。
加拿大鵝不僅被譽為羽絨服界的“愛馬仕”,更不斷刷新銷量紀錄——據媒體報道,2018年“雙十一”當天,其天貓官方旗艦店1小時成交額即突破千萬元。2024年,大中華區以4.22億加元的銷售額超越美國和加拿大,首次成為加拿大鵝的最大市場。
2、“一哥”失寵
經歷了中國乃至全球市場的輝煌后,2022年起,加拿大鵝的增速明顯放緩。
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到2025年,加拿大鵝的全年銷售額增長率從21.54%驟降至僅1.1%。一度備受重視的中國市場也陷入增長瓶頸。2025財年(截至2025年3月30日),加拿大鵝大中華區收入僅同比增長1%。
為扭轉頹勢,加拿大鵝頻繁調整中國區管理層。2025年6月,公司宣布任命謝霖為中國區總裁,全面負責中國內地市場的直營業務。這已經是自2022年以來第三次更換中國區總裁。四年三次換帥,折射出品牌在中國市場的焦慮與戰略搖擺。
然而,比業績下滑更致命的是口碑危機。2021年,上海一位消費者因羽絨服質量問題要求退貨,卻被告知“中國大陸門店概不退換”,而海外市場卻享有30天無理由退貨政策。這一“雙標”事件引發軒然大波,上海市消保委也緊急約談了品牌方。
盡管加拿大鵝隨后修改了相關政策,承諾所有中國大陸地區專賣店銷售的產品均可退貨退款,并兌現了對該消費者的退款承諾,但關于品牌在中國市場“雙標”“傲慢”的標簽已難以撕下。
與此同時,動輒萬元以上的加拿大鵝也屢陷品質爭議。2021年9月,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加拿大鵝關聯公司——希計上海商貿有限公司,因在廣告中宣稱其產品含有“優良且最保暖的加拿大羽絨”,被認定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被處罰款45萬元。相關事件還一度登上熱搜,類似的問題進一步削弱了消費者信任。
即便在爭議持續發酵時,加拿大鵝似乎并未警覺品牌危機的到來。無論價格定位還是門店選址,它依舊極力維持“奢侈品”形象,與奢侈品牌為鄰,選址聚焦高端成熟商圈。在北京,三家門店分別位于三里屯太古里、北京SKP和王府中環;上海則布局環貿IAPM、IFC國際金融中心和興業太古匯,2024年武漢新店也開進了SKP。
根據贏商大數據顯示,在全國27座城市、5萬方以上的代表性購物中心中,加拿大鵝超過八成的門店開設在市級商圈,約95%的門店選址于成熟商圈。
顯然,優選高端商場是為了保持品牌調性。然而,近年來全球各區域業績持續放緩,讓堅持奢侈品路線的加拿大鵝不得不放低身段。2024年以來,為拓展銷售渠道,不少消費者發現,天津佛羅倫薩小鎮、上海比斯特購物村、蘇州比斯特購物村等奧萊也出現了加拿大鵝代理門店的身影。
3、圍剿大鵝
當加拿大鵝深陷泥潭之時,始祖鳥、Salomon、lululemon組成的“中產三寶”則正在加速瓜分市場。近年來,作為亞瑪芬集團旗下的高端品牌,始祖鳥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大中華區已成為集團增長最快的區域,其“硬殼沖鋒衣”系列更成為都市白領的新寵。同時,Salomon的徒步鞋和lululemon的休閑運動服飾,也逐漸成為中產階層的首選,三者合力擠占了加拿大鵝原有的市場份額。
在國內“戶外熱”潮流下,意大利高端品牌Moncler同樣加入了角逐。2022年,Moncler簽下王一博擔任全球品牌代言人,進一步契合本土化營銷,并精準把握國內戶外風潮,將“奢華”與“戶外”元素相結合,加緊搶占中國市場。
本土品牌波司登同樣不可小覷。早先,波司登曾試圖高端突圍,推出售價上萬元的“登峰系列”,但因“高價不叫好”一度陷入瓶頸。近年,旗下平價品牌“雪中飛”銷量大幅攀升,2024/25年度,截至2025年3月31日,“雪中飛”實現收入約22.06億元,同比增長9.2%。同時,波司登在羽絨服淡季大力布局防曬衣、沖鋒衣等功能性產品,推動多元化發展戰略。
看似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品牌加入競爭,對加拿大鵝市場地位造成了不小沖擊。實際上,加拿大鵝的“下行”背后,是消費趨勢的深刻轉變。健康戶外的生活方式興起,“中產三寶”等新興品牌迎合了年輕人和中產階層的新消費偏好。與此同時,消費愈發理性,消費者已不再盲目追求高價標簽。
2024年以來,沖鋒衣等“山系穿搭”走紅,意味著市場重新關注產品的功能性與實用價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用適用性更強的沖鋒衣替代了羽絨服。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內地高性能戶外服飾市場規模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其中沖鋒衣褲表現尤其出色,占據29.2%的市場份額。可以說,加拿大鵝的困境,正源于“高價+單一功能場景”與新消費觀的錯位。
面對困局,加拿大鵝正努力轉型自救。2025年,品牌推出了Snow Goose春夏膠囊系列,涵蓋派克大衣、長褲、毛衣、夾克等產品,試圖打破單一產品線的局限。不過這類轉型效果尚不得而知。更雪上加霜的是,據彭博社等媒體2025年7月報道,控股股東貝恩資本正考慮出售所持加拿大鵝股份,當前交易尚處于初步洽談階段。大股東有意退場,無疑為品牌未來的發展蒙上陰影。
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鵝的“失寵”只是外資品牌在中國市場整體遇冷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無論是高價定位的奢侈品,還是Zara、H&M這樣的快時尚品牌,都難以抵擋本土品牌崛起和消費觀轉變帶來的壓力。
隨著奢侈品日益大眾化、中產消費回歸理性,依賴高溢價的外資品牌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在百元沖鋒衣熱銷的當下,屬于那些靠標簽和高價賣點生存的外資品牌的黃金時代,正逐漸遠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