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之內竟然有3位鄰居向美國低頭,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亞洲的貿易格局又是否會被特朗普攪亂,而他公開談到的訪華問題又代表著什么呢?
美國時間7月22日,特朗普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連續發文,先后宣布美國已經和三個亞洲國家達成了貿易協議,而他們分別是菲律賓、日本、印度尼西亞。
不得不說,在美國與別國關稅談判陷入僵局的時候,這三個國家對美國的妥協,對特朗普來說無疑是一場外交和關稅上的勝利,而且這還會動搖那些考慮對美國妥協的國家。
其實,菲律賓方面對美國的妥協本來就是我們都能料想到的事情,一方面菲律賓本來就是充當著美國在南海地區遏制中國的馬前卒,所以他們對美國如此的配合也可以理解。
而且,馬科斯最近一段時間也去了美國訪問,很明顯他是有求于美國的,因為有美國的“背書”,馬科斯才能更好的維持自己的執政地位。
有意思的是,在美菲協議中,特朗普對菲律賓的關稅從最初的20%下降到了如今的19%,合著馬科斯親自前往美國訪問,換來的也只是1%的關稅下降。
而菲律賓不僅要對美國實行零關稅,更要配合美國在印太的戰略部署,如此“賣國”的行為,就看馬科斯該怎么面對菲律賓的民眾和那日益下滑的支持率。
印度尼西亞對美國的妥協其實也是意料之中的,因為之前就爆出過類似的消息,7月15日,特朗普稱,印尼首次向美國開放整個市場。
之后便是7月22日,印尼對美出口商品需繳納19%關稅,美國則以零關稅進入印尼市場。
另外,印度尼西亞還承諾將購買15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產品,和45億美元農產品及50架波音飛機,顯然對美國妥協,印尼還是嚴重吃虧的。
其實,最讓人意想不到的就是日本,但意想不到也晚了,因為連對美國關稅持強硬態度的石破茂都決定辭職了,雖然沒過多久他又重申了留任的意向。
但在執政聯盟參議院選舉失利,內閣支持率新低的情況,石破茂想要破局簡直是難上加難,最關鍵的是就在石破茂面臨困局的時候,美日協議也是簽署,這讓人難免思考,石破茂的困境是不是和特朗普政府有關?
美日協議是,日本將向美國支付15%的關稅,并向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對此,特朗普稱,僅僅是這筆交易,就能為美國提供數十萬個工作崗位。
其實,這就能夠確定,石破茂決定辭職和美國有著直接的關系,畢竟石破茂已經和特朗普政府僵持3個月了,而且還明確表示自己不愿被美國當傻子耍,可如今境況確實令人唏噓。
從這三份協議中可以看出為什么馬科斯的美國訪問之旅會折戟沉沙,因為特朗普現在的目標就是搞錢,同時才是用關稅杠桿打開亞洲的大門,從而對中國形成“包圍”的態勢。
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在白宮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除中國外,向我發起邀請的國家有很多,我正在考慮”;“我可能會在不久后到訪中國”。
說白了,特朗普這番言論就是想在中國面前故意抬高自己的姿態,也是在為即將到來的中美第三次會談定基調。
但我國早有明確,談判應該遵循尊重、平等、互惠的原則,而就目前來看,美國是遠沒有做到這些的。
就比如:不允許中國購買俄羅斯的石油,美眾議院也剛剛通過對中國的三條法案,即“通過5億美元對臺軍援法案;禁止美國官方地圖將臺灣標注為中國領土;要求華盛頓市與北京解除友好城市關系,甚至直接將中國定義為敵對國家。”
說白了,特朗普政府已經在準備中美第三次談判中讓中國妥協的籌碼,但中國同樣也有未雨綢繆的行為,即連續三個月拋售美債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