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航導彈是現代戰爭中不可或缺的遠程戰略武器。
以美國的戰斧巡航導彈為例,它的射程在1600公里至2500公里之間,可以對地面目標進行精確打擊。那么問題來了,距離這么遠,還能如此精確命中目標,巡航導彈到底是靠什么進行制導的呢?通常來講,巡航導彈的制導方式并不是單一的一種,而是由多種制導方式結合而成的復合制導,其中包括了慣性制導、導航衛星制導、地形匹配制導、以及數字場景匹配制導。先來說慣性制導吧,它是依靠陀螺儀和加速度計等設備來實現的。
對于航空愛好者而言,這些設備應該并不陌生,因為飛機自動駕駛系統最初使用的就是這些設備。
通過這些設備導彈可以實時了解自己的飛行狀態,然后再將預先設定好的參數與實時數據進行比對,如若出現了偏差則及時調整。如果單純使用慣性制導是很容易出現偏差的,所謂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在巡航導彈超長的射程下,這種偏差很容易造成災難性的后果,所以就必須要加上導航衛星制導。關于導航衛星制導,這與我們平日里使用的導航原理是一致的,只是精度上有所差別,所以也就無需贅述。
接下來是地形匹配制導。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過,巡航導彈不僅可以在地面上發射,也可以在空中或海中發射,但無論從哪里發射,其打擊的目標基本都是不會移動的地面目標,而這就與地形匹配制導息息相關了。在陸地上,基本上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通過周圍地形的垂直等高線來進行確定,在巡航導彈之中裝有雷達高度表,可以通過掃描地面獲取導彈的離地高度,另外,導彈中還裝有氣壓高度表,這可以用來測定導彈相對平均海平面的飛行高度。
有了這兩個數據之后,再加上慣性測量裝置所測出的加速度數據,導彈內的計算機就可以計算出極為精確的絕對高度信號。
最后再用絕對高度減去離地高度,所得出的就是當前地形相對于平均海平面的地形標高了。在導彈的計算機之中已經預先存儲了基準標高,將計算所得的數據與預先存儲的數據進行比對,就可以確定導彈所處的具體位置了,如果一模一樣,就繼續前進,如果出現偏差,則進行調整。
以上這些制導方式只是保證導彈可以順利到達打擊目標所在的位置,而要想精確命中目標,還需要最后的一種導航手段,那就是數字場景匹配制導。
在巡航導彈上裝有攝像機,在來到目標附近時,攝像機會打開,拍攝打擊目標周圍的影像,然后用這個影像與預先存儲在系統內的影像資料進行比對,如果一致,就可以朝著預設的打擊點飛過去了。現在你應該已經明白了,為什么巡航導彈的打擊目標都是不可移動的陸地目標了吧。
無論是地形匹配制導,還是最后的數字場景匹配制導,這些都需要在陸地上才可以實現,如果是在茫茫大海之上,就都無法完成了。
因為海面的高度不僅是基本一致的,就連海面上的景色也沒有什么明顯的區別。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巡航導彈就永遠無法用來打擊海上的目標,因為科技是不斷向前發展的,所以還可以開發可以進行海面導航的新的制導方式。比如一些國家正在研發過程中的新型巡航導彈,就擁有可以打擊海面目標的能力,至于其具體是如何制導的,目前還不太清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