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來,俄烏戰爭、紅海沖突、中東緊張局勢持續發酵。
一個顯著趨勢正在顯現,無人飛行器成為現代戰場的核心裝備。
這些“低空、慢速、小型”的裝置早已不局限于偵察用途,已進化為可掛載彈藥、實施群體攻擊的作戰單位。
但你或許未曾意識到,它們同樣是對空防御系統的重大挑戰。
使用導彈攔截無人機,成本過高;使用高射炮應對,反應又太遲緩。
傳統防空手段,在這種“價格親民、戰力強大”的新型威脅面前顯得無計可施。
此時,激光防御系統應運而生。
2024年7月23日,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正式對外展示其最新研發的激光反無人機系統——OW5。
這套系統的實戰演示令人震撼。
它不僅打擊精準高效,還具備“瞬間摧毀”的能力,標志著激光武器從幻想走向現實。
OW5系統震撼亮相
2025年7月21日,在內蒙古某測試基地,伴隨一聲輕響。
一道肉眼可見的光束劃破天際,一架戰術無人機瞬間起火墜落。
這正是中國OW5激光武器首次公開實戰演示。
這并非首次關于激光打擊的新聞,但OW5的真正實力在于其連續打擊能力。
擊落一架目標后,系統可迅速切換至下一個目標,幾秒內完成多目標攔截。
據現場記者描述,該系統具備實時目標軌跡鎖定功能。
即便目標處于移動狀態,也能實現精準追蹤。
更關鍵的是,它不依賴彈藥,僅依靠電力。
一旦部署完成,只需持續供電,即可實現長時間作戰。
這種“每次發射僅需幾元電費”的激光武器,使原本動輒數十萬美元的攔截成本大幅下降,顯著提升了作戰經濟性。
為何激光武器備受關注?
因為現代戰場已不再是導彈對導彈、坦克對坦克的“傳統對抗”。
越來越多的攻擊方式來自無人機。
特別是那些價格低廉的民用無人機,只需簡單改裝,就能執行投彈、偵察、干擾通信等任務。
在紅海、俄烏甚至非洲局部沖突中,這類無人機頻繁出現。
面對這種“蜂群戰術”,再先進的導彈也會因“打一發虧一發”而難以應對。
中國早已在該領域展開布局,提出“新質作戰力量”理念,激光武器正是這一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相較于傳統彈藥,激光具備零延遲、低成本、高命中率等優勢,是應對小目標、密集攻擊的理想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展示的OW5系統,屬于典型的“車載戰術激光武器”。
不僅可以快速部署和撤離,還具有極強的戰場適應能力。
在城市防護、野戰陣地、關鍵基礎設施周邊,均可實施定點部署或機動巡邏。
激光發射塔采用可升降設計,可根據地形調整射擊角度。
配合光電探測系統,可實現全天候作戰。
而所有這些功能,僅需一輛標準軍用卡車即可承載。
結合未來智能戰場系統,OW5有望接入“多平臺火控網絡”,實現“打一發不重樣”的高效攔截。
中國激光武器的升級
從“可用”到“好用”,中國激光反無人機系統的發展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
最核心的便是功率提升。
從最初的5千瓦激光器,到如今展示的50千瓦系統。
再到未來可能部署的100千瓦以上平臺,中國的定向能技術正邁入“高能快速打擊”階段。
50千瓦級別已足以摧毀中型無人機的飛控模塊和電池系統。
隨著功率提升,精度與系統集成度也顯著增強。
新型系統配備了激光穩定陀螺與圖像識別模塊。
不僅能精準定位目標,還能智能判斷是否開火。
這意味著它可在人口密集區域進行精確打擊,避免誤傷。
更重要的是,中國并未將激光武器孤立使用。
而是將其與傳統防空體系融合。
多個激光單元可聯網協同,配合雷達、電子干擾器、高射炮和近程防御系統,構建分層攔截體系。
這種“強化防御”的作戰模式,正是應對高密度無人機攻擊的有效手段。
隨著中國激光武器的發展,外界也開始將其與美國進行對比。
與中國激光武器的高調亮相相比,美國的激光武器進展顯得“聲勢大、成果小”。
美國國防部自2010年代以來啟動多個項目。
包括海軍的HELIOS、陸軍的IFPC-HEL、空軍的AHEL等,投入數十億美元,試圖在陸、海、空全面部署激光打擊系統。
但實際進展緩慢,問題頻發。
雖然美國高功率激光器理論上可達300千瓦。
但目前能穩定運行的系統仍集中在50-100千瓦區間。
且需要大型冷卻設備,難以部署到艦艇或空投。
更嚴重的是,價格昂貴,維護復雜。
美軍現有激光武器對零件精度和元器件進口依賴嚴重,且存在供應鏈難題。
前線士兵曾吐槽激光系統“維護起來像供祖宗”,稍有震動就無法使用。
盡管美國在紅海地區部署了一些激光設備進行測試,但真正用于實戰打擊的案例寥寥無幾。
而中國的激光系統已在多次演習中完成實彈打擊,性能穩定可靠。
中國激光武器的發展路徑可稱為“實用為先”。
沒有一味追求極限功率,而是從20千瓦、30千瓦逐步完善平臺、傳感器、控制系統,形成成熟技術鏈后再提升功率。
在操作層面,更注重“是否打得準、是否能批量生產”。
而非“能否上太空、能否秒殺洲際導彈”。
這使得中國激光系統更具實戰價值和推廣潛力,不再是“展板武器”,而是真正的“實戰裝備”。
美國或許在技術積累上更深厚,但中國已在“能打仗”的道路上領先一步。
結語
OW5、LW-30等中國激光系統的亮相,不僅標志著一種新型作戰力量的成熟。
更預示著未來戰場的一次根本性變革。
激光武器不再是科幻概念,也不再是美國一家獨占。
如今,中國以實戰數據證明。
防空手段不局限于導彈,反無人機作戰也不必依賴天價裝備。
技術突破也可以走“務實而高效”的路徑。
美國的激光武器或許仍在試驗場艱難推進。
而中國,已經讓激光武器成為戰場上的“鋒利尖刀”。
未來戰爭將更加智能化、體系化,中國激光武器系統,正站在這場軍事變革的最前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