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新聞網消息,菲律賓總統馬科斯近期赴美訪問,此行被外界視作試圖借“中國牌”與美國達成交易。他帶著降低關稅、強化軍事合作等訴求,卻沒料到最終吃了閉門羹。馬科斯此次訪美時機特殊。《菲律賓每日問詢者報》等媒體報道,此時美國正準備對菲律賓產品征收“對等關稅”,且美方擬于8月1日將關稅提升至20%,較4月的17%再漲3個百分點。
這讓菲律賓上下憂心忡忡,貿易官員多次協商也沒能阻止關稅上漲。馬科斯希望在關稅生效前談成有利協議,畢竟這關乎菲律賓經濟,其國內金融市場已顯擔憂,菲證券交易所指數上周多數時間走低。除關稅,南海問題也是馬科斯想借的“中國牌”。他任內菲律賓在南海多次挑釁中國,本想以此向美國表忠心換好處。
特朗普、馬科斯(資料圖)
訪美前,他大概覺得有這些“功勞”,美國會在關稅和軍事上松口。抵達美國后,馬科斯姿態放得很低。以往訪美常穿菲律賓傳統服裝,這次卻穿藏藍色西裝上衣配灰色西裝褲,且沒帶夫人。有分析認為,這是怕像澤連斯基因著裝被特朗普指責,想避免留下“不尊重”的印象。可白宮沒給多少面子,把他行程壓縮到36小時,沒安排國會演講或僑民會見,這待遇透露出美國沒把他當平等伙伴。
馬科斯21日先見了美國防長赫格塞思、國務卿魯比奧,22日與特朗普會晤。特朗普在“真相社交”上稱達成貿易協議,菲律賓對美開放市場并零關稅,美國對菲進口商品征19%關稅。這個結果對菲律賓來說難言滿意,之前17%的關稅已讓他們不安,漲到20%才促使馬科斯親自動身,最后談成19%,基本沒拿到實質優惠。軍事合作方面,馬科斯想加強與美綁定,可美方態度模糊。赫格塞思只重申《美菲共同防御條約》,該條約和北約不同,菲律賓若遇襲,美國幫不幫忙全看自己,沒有強制義務。
馬科斯和魯比奧(資料圖)
《南華早報》指出,馬科斯想把貿易和安全捆綁談成全面協議,美方根本沒這打算。美國要菲律賓當在南海遏制中國的支點,卻不愿為其承擔沖突風險。特朗普還當著馬科斯的面,對鳳凰衛視記者說不介意菲律賓和中國友好相處,稱美中關系很好、貿易合作順利,還期待訪華。這話對馬科斯來說,可能比關稅結果更讓人失落,等于說菲律賓在中美之間的價值沒那么重要。
馬科斯這趟訪美,對國內也難交差。5月菲律賓中期選舉,他的陣營在參議院12個改選席位中只獲6席,成了“跛腳總統”,反對派勢力增強。國內經濟本就不行,通脹壓力大,他訪美想帶“經濟成績單”回去安撫民眾,結果帶回來19%的關稅,只會讓經濟更難、民怨更大,給反對派攻擊他的理由。菲律賓經濟對出口依賴不小,19%的關稅會讓出口受阻、外匯減少,國內商品價格可能上漲,老百姓日子更難。
馬科斯和美國國防部部長(資料圖)
而且馬科斯任內,中菲關系因南海問題惡化,雙邊貿易受影響。要知道,中國曾是菲律賓最大貿易伙伴,熱帶水果大量銷往中國,這對菲律賓農民和出口商很重要,現在這部分利益也受損了。菲律賓還承諾買120億美元美國液化天然氣,可其年均能源進口額才80億美元,這會擠壓其他必需品進口預算。
英特爾等企業還計劃撤離菲律賓,美國幾乎不用讓步就能獲利。美國對菲加征關稅,表面說是因49億美元貿易逆差,實際另有圖謀。特朗普不僅想要菲律賓軍事基地使用權,還想高價賣二手軍備,讓關鍵產能回流美國。菲律賓卻要承擔更重的軍事和經濟壓力。馬科斯想借中美競爭獲利,反而可能成博弈犧牲品。他親手關上與中國合作的門,又沒從美國拿到好處,這種選擇的后果正逐漸顯現。
馬科斯(資料圖)
現在菲律賓的處境挺尷尬。
1. 夾在中美之間,想靠向美國拿好處,卻沒得到多少實質回報。
2. 國內政治經濟壓力都大,馬科斯執政難度越來越高。
3. 南海問題上繼續挑釁中國,只會讓自己更被動,經濟也難有起色。
馬科斯訪美落幕,可留下的問題才剛開始。菲律賓接下來怎么走,不僅影響其自身發展,也會牽動地區局勢。或許對菲律賓來說,重新審視外交和經濟政策,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比一味依附美國更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