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青年網消息,7月中旬,敘利亞南部蘇韋達省的槍聲打破了短暫平靜。英國廣播公司(BBC)梳理沖突脈絡顯示,7月13日一名德魯茲商人遭綁架,引發德魯茲民兵與貝都因部落人員在蘇韋達市的武裝沖突。次日敘政府軍進駐干預,卻在15日與德魯茲武裝爆發巷戰。就在敘利亞內部矛盾激化之際,以色列從14日開始介入,16日更是對大馬士革的軍事總部及總統府附近實施猛烈空襲,將地區局勢推向更復雜的境地。
以色列的軍事行動讓白宮陷入被動。美國Axios新聞網援引白宮官員的話稱,敘利亞的空襲讓總統和白宮大吃一驚,“總統不喜歡打開電視,看到炸彈投在他尋求和平的國家”。要知道,美國正推動敘利亞與以色列的和平進程,而以軍空襲直接威脅到這一計劃的存續。這并非首次出現類似情況——上個月特朗普調停以伊沖突時,內塔尼亞胡曾下令空襲德黑蘭,特朗普在電話中強令以軍戰機調頭才阻止了轟炸。
敘利亞政權領導人艾哈邁德·沙拉(資料圖)
三名匿名美國官員的表態透露出政府內部的不滿。第一位白宮官員直言:“Bibi表現得像個瘋子。他總是轟炸一切。這可能會破壞特朗普的努力。”Bibi是內塔尼亞胡的昵稱。第二位高級官員困惑道:“每天都有新狀況,他到底在搞什么?”第三位官員則指出,政府內部對內塔尼亞胡的懷疑持續升溫,認為其政策“過于具有破壞性”,甚至用“不會表現的孩子”形容他的行事風格。
國際社會對以方行動的擔憂也在擴散。沙特和土耳其官員已向白宮投訴內塔尼亞胡“難以約束”,美國中東特使史蒂夫·威特科夫也表達了類似看法。這種不滿并非無的放矢——除空襲敘利亞外,不久前以色列坦克炮彈擊中加沙教堂造成3人死亡,特朗普雖未公開表態,卻專門致電要求內塔尼亞胡發表遺憾聲明。而以色列對加沙的全面封鎖已持續140多天,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譴責這種“以饑餓為武器”的行為,指出加沙100萬名兒童正面臨饑餓威脅。
敘利亞大馬士革(資料圖)
以色列的行動有其深層邏輯。據法新社等媒體分析,對敘軍事介入是其“新中東”戰略的一環——通過影響地區格局獲取安全空間。一些以方政策制定者認為,一個分裂的敘利亞更符合以色列利益。這種思路下,以軍在7月16日空襲大馬士革敏感目標,顯然帶有戰略試探意味。但代價同樣顯著:“敘利亞人權觀察組織”統計顯示,蘇韋達省沖突已造成上千人死亡,以軍介入讓人道危機進一步加劇。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主要大國的沉默。盡管英國、法國等25國7月21日發表聯合聲明呼吁結束加沙沖突,但對以色列空襲敘利亞一事,俄英法德均未作出明確回應。以色列外交部同日還發表聲明,拒絕這份聯合聲明,稱其“脫離現實”,這種強硬態度背后,或許正是看準了大國協調的暫時缺位。內塔尼亞胡的激進政策與其國內政治處境密切相關。以色列《國土報》指出,他正通過軍事行動轉移國內焦點——涉貪腐案的交叉質詢聽證會因“食物中毒”再次推遲,而這已是審判5年來多次推遲中的最新一次。
內塔尼亞胡(資料圖)
目前他依賴極右翼政黨支持維持執政,而這些政黨反對加沙停火,這也成為其延續激進政策的重要動因。局勢發展仍充滿不確定性。敘利亞蘇韋達市雖在7月20日恢復平靜,人道主義車隊開始進入,但以軍介入已埋下新的沖突隱患。美國對以方的不滿是否會轉化為實質性約束?俄英法德等國是否會打破沉默?這些變量都將影響中東局勢走向。正如一名美國官員所言:“Bibi的政治議程正在驅動他的理智。從長遠來看,這對他來說將是一個大錯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