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曾經發生在內蒙的一則真實事例,聞者無不落淚。
1933年,董棟小出生于內蒙的一個貧農家庭里,從小過著食不果腹的日子。
本來一家人的日子已經夠苦的了,幾年后,董棟小的父親因病猝然離世,只剩董棟小和母親相依為命。
家里的頂梁柱一下子倒了,董棟小的母親不得不挑起了養家糊口的大梁。
彼時的董棟小雖然年紀還小,但在親眼目睹了母親的艱辛后,他也開始試著幫母親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孤兒寡母就這樣舉步維艱地生活著。
等到董棟小稍微大點時,為了能讓自己和母親的生活有所改善,他果斷干起了苦力活,沒兩年,家里的生活條件終于有了些許起色。
之后,董棟小娶了個賢惠孝順的媳婦,又生了兩個可愛的兒子,家里一下子變得熱鬧了許多,同時,董棟小也越來越有干勁了。
當時董棟小的母親身體還算康健,董棟小又有一膀子力氣,妻子溫柔賢惠,孩子天真可愛,一家子幸福又溫馨。
但這樣的日子并沒有持續幾年……
1979年,46歲的董棟小先后經歷了兩個孩子夭亡以及妻子早逝的打擊,本來還充滿干勁的他一下子變得萎靡不振。
妻兒是董棟小活下去的全部希望和動力,現在他們早早去了另一個世界,董棟小一時難以接受。
有那么一陣子,董棟小都買好了老鼠藥準備就這樣隨妻兒去了,可是一想到自己從小沒了父親,是老母親一手將自己撫養長大的,現在母親老了,正是需要兒子給自己養老的時候,要是他走了,又有誰給母親養老送終呢?
想到這,董棟小便打消了輕生的念頭,堅持在母親床前侍奉湯藥,但除了照料母親之外,董棟小仍沒有完全從妻兒離世的陰影中走出來,每天都渾渾噩噩的。
彼時,董棟小的母親身體也恢復了許多,已能自如下地,母親不忍看到兒子這個樣子,便拒絕了兒子的照料,之后又去捉了一頭豬崽,她打算自己給自己養老。
母親的態度轉變讓董棟小有些內疚,也就在這時,村里有人突然抱過來一名3個月大的男嬰,說是隔壁村一戶人家的,那家已經有好幾個男孩兒了,養不起,故而送人。
鄰居知道董棟小家的情況,便詢問董棟小要不要收養這個孩子。
看著那嬰兒稚嫩可愛的小臉蛋,一時間,董棟小有些恍惚,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已故兒子小時候的模樣,越看越喜歡,越看越心痛。
董棟小有些猶豫,他回頭看了一眼母親,母親則不由好氣地來了一句“還愣著做什么,趕緊把孩子抱進屋??!”
董母看得出來,兒子對這個嬰兒很喜歡,假如接納了這個孩子能讓兒子重新振作起來,這倒是一件兩全其美的好事。
知子莫若母,董棟小確實很喜歡這個孩子,有了母親的表態后,下一秒,他直接從鄰居手里接過了孩子,一邊小心安撫著,一邊逗孩子笑。
看到這一幕,董母心里好受多了。
也就是從那天開始,董棟小又恢復了往日的積極狀態,在母親的配合下,他是既當爹又當媽地照顧著這個孩子。
也許是希望這個孩子能無災無難順利長大,也許是表決心,隱喻自己會會永遠守候在孩子身邊,董棟小給這孩子取名為“董永在”。
以前自己兒子剛出生那會兒,董棟小忙著做苦力,幾乎沒有幫妻子照顧過兒子的起居,現在董永再來了,董棟小盡心盡力地給他換尿布,洗尿布,沖泡米糊,哄他睡覺,無微不至。
小永在似乎很喜歡這家人,無論是看到董母還是董棟小,一般情況下,他都會露出個笑臉,特別是看到董永在,總揮舞著小手要他抱抱。
頭兩年,永在還小,董棟小又不放心將孩子扔給母親,所以也沒出遠門,但家里突然多了一張嘴,開支肯定也會逐步增加。
關鍵那段時間,董棟小似乎是吃米糊吃膩了,慢慢地也不太愛吃了,擔心永在營養跟不上,董棟小和母親簡單商量了一下,便把家里的那頭豬趕去賣了,換了錢后的一大部分都用在了永在身上。
買奶粉,買嬰兒衣物,買小玩具,董棟小毫不吝嗇。而為了保證永在奶粉不斷,董棟小和母親經常吃咸菜就饅頭。
后來,董棟小又擔心母親年紀大了,經常這么吃會出毛病,他一咬牙又去捉了兩頭豬崽,等永在大一點時,他便留母親在家照看永在,自己又出去打工了。
幾年后,永在長大了一些,看到家里這種情況,他也理解了父親和奶奶的不易。于是,在董棟小出去打工期間,小永在就主動承擔起了照顧自己和奶奶的擔子。
由于家里養了豬,之前董棟小在家時都是他上山打豬草,現在他不在家了,因擔心奶奶年邁上山有危險,小永在就自己上山打豬草。
平時像洗衣做飯這種家?;钜捕际切∮涝谧?,他知道奶奶牙口不好,所以每次都特意把飯菜做軟爛一些。
后來,小永在開始上學了,每天放學回來或者是節假日,他仍會爭著搶著幫奶奶做家務。盡管如此,永在的學習成績一直都很好。
值得一提的是,彼時小永在上學的地方離家足足有六公里的路途,為了省下車費,永在選擇步行上下學。天氣好就不用說了,遇到刮風下雨的天氣,永在也很機靈,他往頭上套一個事先裁剪好的化肥袋子,就當樣遮擋著上下學。
不僅如此,在學校里,永在也是經常吃最便宜的飯菜,很多時候他甚至都只吃饅頭片就白水,盡管董棟小當月給他的生活費足夠。
永在覺得,只要自己節約一點,手里的錢就可以用得久一點,那樣到下次買課外作業本時就可以少問父親要點,父親在外工作的壓力也會小點。
由于永在每天往返學校和家要走十幾公里的路,小腳丫子都會紅腫,有一次,奶奶做了一雙新布鞋,要給永在試一試,說著就讓永在脫鞋。
永在擔心奶奶看到自己紅腫的雙腳會傷心難過,于是堅持拿著鞋子進屋試穿。
結果,等永在進屋全神貫注試穿鞋子時,奶奶卻悄然走到了他身后。當看到孫兒那雙腫得跟饅頭似的小腳丫子時,奶奶當即明白了一切,頓時抹起了眼淚。
見奶奶哭了,永在急忙上前用衣袖給奶奶擦眼淚,還主動問奶奶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奶奶說,讀這書太遭罪了,要不不讀了吧?
永在表示自己喜歡讀書,將來一定讀出個名堂來,讓一家人過上好日子。聞此,奶奶的眼眶又濕潤了許多。
當時,不管家里條件再怎么艱難,董棟小都沒讓永在餓過一次肚子,挨過一次凍,不管自己有多累,他也都沒吭一聲。
董棟小也想開了,雖然妻兒早早離去,但既然有了永在,這就是他們父子的緣分,也是他重新活下去的勇氣和希望。
所以,平時別人都嫌累嫌臟的活兒,董棟小來者不拒,對于他來說,只要有的掙,他就愿意干,只要永在書還沒念完,再苦再累,他都會堅持。
之后,學校老師也是發現了永在的情況,老師擔心永在正是讀書長身體的年紀,倘若一直這么節省,肯定會影響身體健康,于是老師跟校方反映,申請免除了永在的學費和其他一些雜費。
所幸,永在也很爭氣,沒有辜負周圍人的付出和幫助,他在之后的高考中穩定發揮,考出了優異成績,他本可以被北京的名校保送,但是考慮到家庭條件,他不忍白發叢生的父親太過勞累,于是毅然決然選擇了留在內蒙,報考了學費全免的內蒙古師范大學。
當年,董棟小家里條件那么困難,但他依然抱養了永在,而且為了給永在買奶粉和衣服,甚至連眼睛都不眨一下,把家里的豬給買了,當時就有村民說董棟小傻,這孩子又不是親生的,值得這么付出嗎?
甚至還有村民說,像董棟小這樣自己都養不活,還抱養別人的孩子,指不定哪天就要餓死。
現在,董棟小熬過來了,而永在也很有出息,這讓村里人都對這家人刮目相看。
永在進入大學后,雖然學費免了,但是生活費和其他部分費用還是要自己掏腰包。
為了不給家里再添負擔,永在決定自己想辦法掙生活費。
周末,當別的學生出去旅游玩耍時,永在積極參與勤工儉學,做兼職、發傳單、做飯館服務員,有一陣子他甚至上工地搬過磚。
但這事還是讓董棟小知道了。
董棟小表示,做勤工儉學可以,但是必須要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像工地、工廠這種一線的操作崗位對于毫無經驗的永在來說,充滿了諸多的不確定因素,他讓永在不要再考慮這種。
也是為了不讓父親擔心,永在后來盡量做一些符合自己職業身份的兼職。
有一次,永在發現馬路旁電線桿上貼了一張招聘家教老師的宣傳單,雇主想找個人上門給女兒補補課,酬勞也比較豐厚。
永在覺得這完全是給自己量身定做的一份兼職,他毫不猶豫聯系了那個雇主。見面后,通過簡單的交談了解,雇主對永在很滿意,之后永在便開始給雇主孩子輔導功課了。
一段時間后,雇主和雇主孩子都對永在的輔導很滿意,但就在這時,雇主支付完永在之前的報酬后突然表示自己工作上出了點狀況,已經沒有經濟能力再請永在補課了。
當永在了解了雇主的難處后,他竟然表示自己可以留下來無償給雇主的孩子繼續輔導。雇主不解,一分錢沒有怎么還愿意留下來,只聽永在說:“每個人都會遇到難處,我當年差點就沒錢讀書了,是老師,學校領導給予我幫助才住我順利完成學業,我愿意將這份善意傳遞下去,我覺得這才是讀書人該做的事情。”
彼時,董棟小的歲數也慢慢上來了,之前長年累月地做苦力活導致他的身體開始走下坡路,但他知道,僅僅靠永在做勤工儉學是不足以支撐他的生活費的,于是他重返工地。
憑借著自己的努力以及父親董棟小的支撐,之后,永在順利完成了學業。
大學畢業后,永在成了當地武警總隊包頭支隊的一名警官,除暴安良、守一方平安是永在的理想,他覺得自己讀書路上享受了國家的補貼和資助,畢業后就應該為國家做點什么。
之后,永在一步一個腳印,從普通警員做到干事、指導員,甚至還考取了吉林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后來更是獲得了國防大學的博士學位。
隨著自身出色的表現,后來,永在被調到了天津工作,考慮到奶奶已經過世,只剩老父親一人,永在又將父親一并帶去了天津。
從生活了幾十年的內蒙一下子搬到天津,永在自己倒覺得沒什么,但他擔心父親不能很好適應,于是每天下班后堅持給父親做飯,和父親共進晚餐,之后,永在在做完家務后,又會陪父親聊天,整個日常生活跟在內蒙時差不多。
正是有了永在用心的安排后,父親董棟小很快便適應了天津的生活環境。
又過了兩年,董棟小的身體狀況已大不如從前,很多時候上個廁所或者下個樓梯都需要有個人攙扶幫忙,永在二話不說,當起了父親的“拐棍”,不管父親想去哪,他都會不厭其煩地陪伴其左右。
不僅如此,考慮到父親年紀大了,諸如洗澡、剪指甲、洗腳這些都是永在主動幫父親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彼時的永在早已知曉了自己的身世,但對于他而言,董棟小對他有養育之恩,這么多年來,董棟小的無私付出和愛,永在都看在了眼里,他也早就下定了決心:董棟小就是他的父親,他要給父親盡孝,直至養老送終。
又過了兩年,永在談了對象,之后順利步入婚姻殿堂。
看到兒子事業有成,如今又成了家,董棟小打心眼里高興。
而得知了永在真實的身世經歷后,他的妻子也對董棟小充滿了敬意,她也盡心盡力侍奉著老人的起居。
之后,永在的妻子相繼給他生下了兩個孩子,看著可愛的孫女,董棟小心里充滿了無盡的滿足感。
2019年時,永在因在工作崗位上表現突出,領導決定將他調到首都發展。
這對于永在來說是件好事,他即將走上一個更寬闊的舞臺來實現自己的抱負和才華,但同時,他也陷入了兩難。
彼時,永在的妻子也在上班,兩個孩子剛剛上學,要是自己獨自去了北京,父親只能交由妻子照料,可是妻子也要上班,還要照顧兩個孩子,他擔心她顧不過來,于是決定帶父親一起去北京,這樣爺倆也有個伴兒,他還能更好地照顧父親的起居。
但永在知道,部隊里有明確規定,是不能帶家屬一起出勤的。
思慮再三,永在最終還是鼓起勇氣向領導提出了這個請求,哪怕他知道不可行,但還是要爭取一下。
果然,當領導聽完永在的要求后立馬皺起了眉頭,永在似乎早有準備,他不慌不忙將自己的身世經歷和盤托出,直言當年如果沒有繼父的收養,就不能有他今天的進步,這些年來,繼父含辛茹苦將他帶大,對他恩重如山,現在父親年邁,不能自理,他沒有道理拋下父親不管。
永在說得句句在理,領導沒有辦法拒絕,最終破例準許了他的請求。
之后,永在便將父親一同接到了北京,每天天不亮,永在就起床幫父親準備早餐,照料父親吃完,自己又簡單吃了點,接著他簡單叮囑了幾句便去上班了。
等到了晚上,永在陪父親吃完晚餐,簡單收拾一下后,他又會推著輪椅上的父親外出散步消食,邊走邊和父親回憶自己小時候在內蒙的趣事。
昏黃的路燈下,父子二人一前一后漫步的慢時光構成了一幅溫馨和諧的父親情深畫卷,讓人生羨。
有人曾經問過永在,“你直接請個保姆不就行了嗎?為何要執著地自己照顧父親呢?”
永在是這樣說的,他說:“我不是舍不得請保姆的那個錢,只是不放心,當我還在襁褓中時,是父親抱養的我,是他一把屎一把尿地將我養大,現在他老了,我服侍他左右,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董永在和董棟小本無血緣關系,而且當時正是董棟小說身心最艱難的時候,但是他還是抱養了永在。
關鍵是抱養之后,董棟小將永在視如己出,家里唯一具有經濟價值的豬也是被他說賣就賣了,難的是,那些年里,董棟小從沒有讓這個繼子挨過餓。
董棟小前半生充滿了悲傷,妻兒相繼病故,但是永在的到來讓他獲得新生,而永在在董棟小的悉心呵護下也重獲新生,可以說,兩人彼此成全,這份緣分實屬難得。
董永在知恩圖報,他的孝行值得我們每個人敬佩和學習!
百善孝為先,祝福這對父子永享天倫,家庭幸福,越來越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