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爆發三年了,作為紙面戰斗力更強的一方,俄羅斯反而一次次遭遇烏克蘭的無人機襲擊。不僅邊境遇襲,甚至連腹地的首都莫斯科,也頻頻被炸。
烏克蘭用一次次的轟炸,向全世界展示了無人機的威力,也給所有國家都敲響了警鐘——再不發展反無人機技術,未來就可能像俄羅斯一樣一次次被打穿了。
隨著相關技術的不斷發展,無人機越來越能夠在戰場上證明自己的巨大優勢和戰斗力。它比傳統的軍機成本低得多,可以大批量生產。
一旦發動襲擊,成群的無人機同時升空,發動飽和式進攻。雖然俄羅斯有一定的防空能力,但同時防御這么多無人機,還是有點困難的。就好像一只獅子可以輕松拿捏一只鬣狗,但要是一群鬣狗圍毆,獅子也得蒙圈。
不僅如此,無人機體型小,飛行高度低,飛行速度慢,讓雷達難以發現,隱蔽性非常強。它的機動性也是一大優勢,比如前不久烏克蘭一連轟炸俄羅斯5座軍用機場,導致大量轟炸機損毀的事件,轟動了全世界,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他們提前將無人機埋伏在俄羅斯境內。
這還是當下的無人機,未來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之下,無人機還能通過AI自主分工、自主導航、動態目標調整來完成復雜攻擊,渾然一體,讓敵軍疲于應對。
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正在研發無人機的AI蜂群作戰,比如我國、美國、以色列等。低成本+高密度+智能算法,將成為現代空襲新趨勢。
俄羅斯血淋淋的教訓告訴我們,任何一個軍事強國,都不能不對無人機提高警惕,加強防御。因此,除了研究更先進的無人機攻擊手段之外,如何防御可能遭遇的無人機襲擊也是一個重大議題。
當下的反無人機技術
- 探測跟蹤及預警技術
想要對抗無人機,你首先得能發現它才行。要是連看都看不見,拿什么防御?
目前探測無人機的手段包括雷達探測技術、空中預警技術、衛星偵察技術和地面目視偵察等,其中雷達系統是最主要的一個。
- 毀傷技術
發現無人機之后,就可以考慮怎么消滅它們了。這里又分為兩類,分別是硬殺傷和軟殺傷。
硬殺傷就是傳統的毀傷方式,利用防空導彈、高炮、激光武器、微波武器、榴霰彈、物理/生物捕捉等方法,直接打擊無人機或者其元器件,再或者直接捕捉無人機。
軟殺傷則是對無人機的軟件進行干擾,比如干擾、阻斷、誘騙、甚至接管目標至指定區域或墜毀等方法,以較小的代價實現對入侵無人機的管控。
- 偽裝欺騙技術
當然,我們也未必需要徹底消滅這些無人機,畢竟防御的難度確實挺大的,進攻成本又很低。與其拼了命地打擊無人機,還難免有漏網之魚,不如換個思路,讓無人機找不到攻擊目標。
所以,通過隱身、遮蔽、迷彩、示假等方式,從光學。熱紅外、聲學和電子等方面,對重要的軍事設施進行偽裝,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
激光反無人機
今天咱們提到的激光反無人機,其實就是屬于毀傷技術中的硬殺傷一類。
激光武器這個詞,相信大家在此之前就聽過了。所謂的激光,就是將光能高度集中起來,從而獲得極強的能量。利用激光,我們可以精準打擊遠程目標,利用激光產生溫升、氧化、膨脹、熔融、汽化、擊穿、破裂等效果,摧毀敵軍的裝備或者其電子元件。
更重要的是,激光武器的成本也是非常低的。美國的愛國者導彈,每一枚的成本就高達幾百萬美元。以色列的鐵穹系統,單枚成本也有數萬美元。
而激光武器發射一次,成本甚至可能只需幾美元。在這樣的成本面前,無人機的巨大優勢之一,就蕩然無存了。
尤其是激光武器憑借著輕量高效、機動靈活、綜合集成等特點,具備一定的機動作戰能力,可以在不同的作戰場景中靈活配置。也就是說,無人機的機動性特點,在激光武器面前也不再是獨有的優勢。
OW5-A50激光防空系統
7月20日,中國北方工業集團首次在宣傳視頻中展示了OW5-A50激光防空系統。
實際上,早在去年珠海航展上,OW5-A50激光防空系統就有亮相。另外,同系列其他型號的裝備,也在此前對外展示過,比如今年中東的防務展上,OW5-A10也吸引了不少的關注。
你可能已經注意到了,這兩個型號,差的就是最后的數字。其實這個數字,反映的是系統的輸出功率,其中OW5-A10的輸出功率是30千瓦,OW5-A50則達到了50千瓦。
在演示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OW5-A50的戰斗性能非常優異,只需要幾秒鐘,就能燒毀一架無人機的電路系統,致其墜毀。而且,它不需要裝填彈藥,可以馬上轉向其他目標,繼續打擊。其攻擊范圍可以達到數公里,提前消滅無人機。
尤其是,OW5-A50作為車載激光反無系統,機動性更強,可以有效擴大防御范圍。未來,它不僅可以單車獨立作戰,還能和其他防空系統協同作戰,織成一張巨大的防護網,不論是低、小、慢還是戰術級無人機,都可以有效打擊。
真的無敵了嗎?
那么問題來了,我們的OW5-A50,是否真的已經足夠完善了?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直到今天,不論是我國、美國還是俄羅斯,都在大力發展激光反無系統,但都還無法在現實戰爭中發揮我們上面提到的作用。
說個最簡單的道理,要是現在的激光武器真有那個水準,俄羅斯還至于被烏克蘭的無人機一次次入侵?
你可能覺得這只是俄羅斯自己的問題,其實不全是,因為激光武器也有它與生俱來的弊端。
首先,激光武器對天氣有比較高的要求,別說下雨,哪怕僅僅是霧霾甚至多云天氣,都有可能造成激光散射、吸收、衰減能量,影響作戰效果。或者是不穩定的大氣湍流,也會造成激光折射路徑偏移,降低精度。
這進而影響了激光武器的打擊范圍,因為激光走的路線越遠,就越有可能因為上述原因,達不到預定的打擊效果。
同時,激光武器的作戰時間也有了嚴格的限制,全天候作戰能力不足。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敵軍無人機只要找個刮風的陰天,就能讓激光武器無用武之地了。
另外,激光武器不是射到目標的一瞬間就能造成殺傷的,而是要累積一點點時間。在這個過程中,無人機要是飛走了,擊中的部位變化了,就要重新累積時間。所以,盡管只需要幾秒就能破壞關鍵部位,激光武器也要“預判”敵軍無人機的軌跡,才能真正造成殺傷。
不僅如此,激光武器消耗的能量是非常大的,如何在戰場上保證充足的能源,也是個問題。還有激光武器在散熱方面暴露的巨大問題,也需要專家們攻克。為了提升激光武器的戰斗力,我們還必然要在功率上進一步提升,這兩個問題也會更加嚴重。
總之,激光反無確實是一個重要的防御手段,是未來對抗無人機集群作戰的殺手锏。但目前,它馬上就在戰場發揮威力,還是不太可能的。
不過我們相信,如果有一個國家能夠率先將這種武器提升到實戰標準,那么很有可能就是我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