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消息,莫斯科與華盛頓的關系正劍拔弩張。而此時,北京突然成為微妙的外交博弈場。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在7月21日親口證實,普京總統將于9月訪華,出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俄方正緊鑼密鼓為此次行程做準備。
當記者追問訪華期間會否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會晤時,佩斯科夫回應意味深長:“如果特朗普恰好也在中國,我們當然不排除討論舉行會晤的可能性。”這句話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瞬間激起國際輿論千層浪。
普京此次北京之行遠非尋常訪問。俄羅斯總統助理烏沙科夫透露,行程將持續整整四天,從8月31日延續至9月3日。一位總統在單一國家停留如此之久,用烏沙科夫的話說,“極為罕見”。
這“三個最”勾勒出訪問的分量:俄羅斯是首個且目前唯一公布領導人出席計劃的國家,籌備工作啟動最早,停留時間最長。
普京(資料圖)
四天行程被精確分割:出席上合組織峰會、參加二戰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重頭戲則是與中方領導人持續一整天的雙邊會談。每分每秒都在向世界宣告:深化與中國的戰略協作,是當前俄羅斯外交不可動搖的優先方向。
普京跨越千里赴約,背后有俄羅斯經濟的迫切需求。西方制裁的重壓下,俄羅斯經濟正尋求突圍。2024年,中俄雙邊貿易額已突破2400億美元,能源合作在其中占據重要份額。如今,中國已取代歐洲,成為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的主要買家。
更令美國不安的是,中俄間超過90%的貿易結算已完全擺脫美元體系。當特朗普政府近日威脅對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實施“二級制裁”時,中俄用實際交易結構證明:美元武器正在失去鋒芒。
普京的目光已投向更遠的經濟版圖——俄羅斯遠東開發。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他公開呼吁擴大中俄在航天、飛機制造及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的合作。
開發遠東不僅是經濟戰略,更是俄羅斯“向東看”的地緣政治宣言。美國試圖分化中俄的伎倆,在現實利益面前顯得蒼白無力。莫斯科用行動表明:無論華盛頓如何施壓,俄羅斯深化對華合作的決心不會動搖。
普京(資料圖)
普京訪華行程中的最大懸念,莫過于與特朗普的潛在會晤。特朗普最近向普京發出“最后通牒”:要求俄方在50天內與烏克蘭達成停火協議,否則將面臨100%關稅制裁。
耐人尋味的是,這道時限的終點恰與普京訪華日期重合。佩斯科夫此時拋出會晤可能性,等于給美俄元首直接對話打開了一扇窗。
美國《國會山報》慌忙刊文勸阻特朗普,稱會晤將“損害美國尊嚴”。這種焦慮恰恰暴露了西方傳統政治力量對失控對話的恐懼。
北京作為中立外交舞臺的價值在此刻凸顯。當美俄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鴻溝難以跨越時,第三方場合提供了難得的緩沖帶。中方的建設性角色與強大協調能力,為潛在的美俄接觸創造了相對安全的外交空間。
普京(資料圖)
即使會晤最終未能實現,俄羅斯釋放的信號已足夠清晰:不排斥在關鍵問題上與美方溝通,但絕不以犧牲對華關系為代價。
距離普京專機降落北京還有月余時間,外交棋局卻早已展開。俄羅斯用四天行程和2400億貿易額,構筑了對華關系的基本盤。在烏克蘭前線炮火未歇之際,佩斯科夫一句“不排除會晤”,又為大國互動預留了彈性空間。
當美國仍在揮舞制裁大棒時,中俄正用本幣結算和遠東開發項目書寫新的合作范式。無論特朗普最終是否現身北京,普京的四天中國行都將成為一個鮮明路標。它指引著大國關系在動蕩世界中的新航向——戰略自主的國家不會屈服于脅迫,而真正的伙伴關系經得起風浪考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