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國務院總理在林芝宣布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開工,中國雅江集團同日掛牌,國資委直管第99家央企。
雅魯藏布江發源于西藏杰馬央宗冰川,在中國境內長2057公里,天然落差5435米,干流水能理論蘊藏量約8000萬千瓦,相當于3.4個三峽。印度一側的布拉馬普特拉河,水量八成源自上游西藏,旱澇節奏由中方控制。
雅魯藏布江(資料圖)
工程選址在米林縣派鎮至墨脫縣背崩鄉的大拐彎,河谷陡降2190米,可裝機7000萬千瓦,年均發電3000億度,替代9000萬噸標煤,減排2.4億噸二氧化碳。
新成立的中國雅江集團注冊資本1萬億元,由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監管,排位第22,僅次于中石油。董事長由正部級官員兼任,董事會成員來自三峽集團、國家電網、中國電建、中國能建、國開行,資金池涵蓋政策性銀行、社保基金、四大行。
集團任務只有一個:把雅江大拐彎打造成全球最大清潔能源走廊,同步建設川藏鐵路二期、滇藏鐵路和±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外送通道,總預算3.8萬億元,工期15年。
印度外交部當晚召見中國大使,表達“嚴重關切”。印度水利部測算,若中方在墨脫筑壩蓄水,布拉馬普特拉河枯水期流量最多下降六成,阿薩姆邦2000萬畝稻田、提斯普爾煉油廠和古瓦哈提機場都可能缺水。
印度戰略界更擔心:大壩一旦具備調蓄功能,等于把“水開關”交到中方手中,旱可截流、澇可泄洪,下游6億人口的生計被綁在閘門之上。印媒“今日印度”用頭版標題形容:“中國把水龍頭裝到了印度門口”。
衛星圖像顯示,過去24個月,工程區新增兩條硬化公路,一條鐵路隧道,三座混凝土拌和站。美國行星實驗室7月20日照片里,派鎮施工現場燈火通明,單日土石方開挖量達3.2萬立方米。
中國電建透露,已調集世界最大直徑16米盾構機“雪域先鋒號”,穿越喜馬拉雅山脊,把右岸導流洞工期從5年壓到18個月。川藏鐵路同步延伸,拉薩到林芝段2021年通車后,現在繼續向南,目標直指墨脫,預計2029年貫通,屆時重型裝備可由成都48小時直達壩址。
雅魯藏布江(資料圖)
雅江集團在成立當天與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分別簽署購售電協議,3000億度電量中的七成將送往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三成通過滇藏線與瀾滄江、金沙江梯級電站聯合調度,形成“藏電外送”第三通道。
能源局文件顯示,2035年西藏外送電力將占全國綠電的12%,每年為東部省區減少2億噸碳排放。換句話說,一個雅江工程就能幫中國提前兩年實現“2030碳達峰”。
對印度而言,數據更冰冷。布拉馬普特拉河年均徑流6180億立方米,其中5100億來自西藏。若上游截留一成,下游恒河三角洲海水倒灌面積將擴大1200平方公里,孟加拉國1/3稻田鹽堿化。
印度現有灌溉系統依賴季風與上游來水,任何人為調節都會打亂播種節奏。印度學者在《水資源管理》期刊模擬:極端年份,墨脫大壩可把阿薩姆邦洪水峰值削去40%,也可把枯季流量減半,糧食減產或達15%。
邊界另一側,中國把工程定義為“國家水網骨干工程”,寫入“十四五”102項重大項目清單,享受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進口盾構機關稅全免。
西藏自治區政府同步啟動“雅江經濟帶”,規劃在林芝、米林、墨脫布局清潔能源制氫、高耗能數據中心、鋰鹽加工,預計新增就業30萬,人均GDP十年內翻兩番。對雪域高原而言,這是第一次把資源稟賦直接變現為產業資本。
國際水電協會秘書長在日內瓦表態:“雅江項目若按國際標準建設,將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里程碑。”潛臺詞是,中國掌握了規則制定權。
雅魯藏布江(資料圖)
世界銀行、亞投行未參與融資,但德國西門子、法國阿爾斯通已收到水輪機意向書,標準全部用國標GB/T,而非IEC。西方設備商想分羹,得先適配中國規范。
雅魯藏布江的水,從雪山出發,繞過大拐彎,一路向南。閘門合攏那天,世界屋脊將亮起全球最大綠色電源,而南亞平原的稻田與港口,將在另一條時間線上感受水位的每一次升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