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消息,當特朗普還在為7月2日與越南達成的貿易協議沾沾自喜時,僅僅18天后,一支越南軍隊悄然越過邊境線。他們并非來者不善——這是中越兩國75年來首次陸軍聯合訓練,代號“攜手同行-2025”。這個看似矛盾的時間節點,如同一個精心設計的政治謎題:一邊是接受美國20%的高額商品關稅,一邊卻與中國軍隊在廣西邊境攜手演練執勤協作。
越南的外交天平從未如此敏感地擺動。特朗普的貿易協議看似“讓步”——將此前高達46%的關稅降至20%,實則暗藏鋒芒。協議規定越南對美國商品實行零關稅,卻對經越南轉運的第三國商品征收40%懲罰性關稅?;ㄆ煦y行研究顯示,這不僅是針對越南的絞索,更是懸在整個亞洲供應鏈頭頂的利劍。
然而越南并未如美國預期那樣倒向西方。就在貿易協議墨跡未干之際,越南外長裴青山在東盟外長會議期間與中國外長王毅實現關鍵會晤。雙方達成明確共識:越南將加速推進與中國在金融、鐵路、科技等領域的深度合作。更引人注目的是,越南對加入金磚國家和上合組織表現出前所未有的開放姿態。
越南外長裴青山(資料圖)
7月下旬的廣西邊境,中越軍人并肩巡邏的場景打破了歷史堅冰。不同于以往的海軍聯合巡邏或空軍交流,陸軍聯合執勤訓練具有特殊地緣意義——它直接發生在兩國陸地邊界,涉及最敏感的國土安全領域。兩軍官兵在模擬邊境事件處置中交流經驗,在聯合巡邏中培養默契,這種深度互動在十年前還難以想象。
軍事專家敏銳指出,這次聯訓選擇“邊境地區聯合執勤”為主題頗具深意。它避開了敏感的戰斗科目,聚焦于日常邊防協作,既降低了區域國家的疑慮,又通過務實合作悄然提升互信層級。這種“低調卻高效”的防務合作新模式,正在重新定義中越邊境安全格局。
美國貿易協議的光環下,越南企業正承受切膚之痛。20%的關稅壁壘直接削弱了越南出口商品的競爭力,而40%的轉運關稅更如同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協議中“美國可能針對特定行業實施額外關稅”的條款,讓在越外資企業陷入深深焦慮。
這種壓力恰似催化劑,促使越南加速“經濟向東看”的戰略調整。當特朗普政府將貿易協定包裝成“勝利成果”時,越南決策層清醒認識到:過度依賴隨時可能變臉的市場,不如深耕具有地緣優勢的穩定伙伴。中國連續十四年保持越南最大貿易伙伴地位,2024年雙邊貿易額突破2300億美元,這份經濟壓艙石顯然比美國的關稅大棒更可靠。
越南(資料圖)
幾乎與對華軍事合作同步,越南國內正進行一場靜悄悄的政治重組。新任領導人蘇林推動的權力結構優化,使決策體系更為高效統一。更具戰略眼光的是,越南大刀闊斧實施行政區劃改革,將省級行政單位精簡近半,為國家重大項目掃除體制障礙。
其中最關鍵的信號當屬南北高鐵計劃的重啟。當越南政府公開表態“將加快鐵路項目用地征收”時,觀察家們立即意識到:這條縱貫國土的交通大動脈,在技術標準、建設資金、工程經驗等維度,中國方案都已成為不二之選。這不僅是基礎設施合作,更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深度對接。
當中越陸軍首次在邊境握手時,整個東南亞的地緣棋盤隨之轉動。越南作為區域制造業樞紐的角色正在嬗變——從與中國競爭的低端產能承接者,升級為區域產業鏈的有機組成部分。近1億勞動力與中國制造業生態的深度融合,將釋放出遠超貿易統計數字的戰略價值。
美國試圖在南海編織的“菲律賓-越南”雙錨戰略遭遇釜底抽薪。當越南通過聯合演習表明其安全政策取向后,馬六甲海峽沿岸國家看待中美博弈的眼光已然不同。這種示范效應可能引發連鎖反應,促使更多東南亞國家重新評估“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的傳統模式是否可持續。
越南(資料圖)
中越關系從來不是簡單的非此即彼。從文化習俗到發展路徑,兩國共享的東方智慧使越南在外交抉擇中展現出獨特韌性。當特朗普揮舞關稅大棒逼迫選邊站時,越南用“經濟協議照簽、軍事合作照搞”的務實態度做出回答:國家利益高于意識形態站隊,區域穩定重于霸權游戲。
當聯合訓練的硝煙在廣西散去,越南決策者完成了一場精密的地緣政治平衡術。他們用行動證明:小國在大國博弈中并非只能被動承受,智慧的策略選擇同樣能贏得尊重與空間。這份植根于歷史經驗的清醒認知,或許正是當今動蕩世界中最珍貴的戰略資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