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前言:
特朗普搞定了一些“中小國家”的關稅政策,顯然也打算繼續“搞定”中歐兩大經濟體。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歐盟敢在這個時候忽然“囂張”起來,在訪華后馮德萊恩突然對美來了一句“大實話”。
馮德萊恩到底說了啥?咱趕緊一起來看看!
特朗普搞的“極限施壓”有用了。
近來他簽署了多份貿易協議,既有日本這種投資5000億卻只要1成收益的“冤種”,也有菲律賓這種“對美完全開放”的小弟。
眼瞅著很多中小型國家紛紛扛不住壓力后,23號特朗普索性搞了一個“總結性發言”,說將會對大部分國家以征收15%-50%的簡單關稅作為收尾。
所以眼下國際輿論也就將目光投向,中美歐這世界主要的三大經濟體上,想看看這3家到底會怎么“協調”。
先說中美,雖說目前兩國之間仍舊有很多的“根本性”問題沒有解決,
比如特朗普又給了臺灣40多輛坦克,繼續搞“對臺軍售”的貓膩,又比如在南海問題上美方仍舊“喋喋不休”。
但是不可否認,近來美國也確實展現出來了不少對華的緩和動作,解禁英偉達對華H20的銷售權限就是之一。
所以在貿易端雙方確實存在在繼續推進談判的可能性。
這也讓美財長貝森特能在22日直接說出:第三輪中美貿易談判,即將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
雖說按照分析,此番美國將會把地緣政治問題帶入談判里作為籌碼,
但是在雙方高層達成共識的基礎,以及倫敦談判的結果來看,這次談判可以持樂觀態度。
所以貝森特又說了:在貿易談判之外,中美還可能直接探討其他方面合作的議題。證明了確實中美關系有所緩和。
再說美歐,兩邊確實可以說鬧的不算愉快,因為特朗普對于歐盟的關稅施壓一直都沒有結束。
咱掰著手指頭算算,從推出關稅政策以來,美國就通過10%的基礎關稅涵蓋了歐盟輸向美的大部分產品。
除此之外,還有25%關稅精準打擊歐盟的汽車和零部件產業,50%的關稅重擊歐盟鋼鐵與鋁等相關產業,甚至本月美方還威脅要對歐盟農產品下手。
尤其是本月中旬,特朗普直接一封信寄了出去,明確告訴歐盟你要是還不跟我談好,從8月1號起,關稅就是30%了而且還會“立即執行”。
就這歐盟能愿意?所以歐盟也必須拿點“真格的”給老特瞧一瞧。
24日,歐盟成員國直接投票通過了一項對價值930億歐元的美產品加征反制關稅的方案。
這事不是第一次說,但卻是第一次正式通過投票,更多目的還是在“萬一”達不成方案,歐盟手里也有反制的牌可打。
不得不說,美歐眼下的關系正在逐步走向惡化。
不過反過來想,歐盟能夠“被迫”對美硬氣也不是毫無緣由,除了自身的經濟體量夠大外,對華關系有機會改善也是重中之重。
沒錯,這就是中歐關系的現狀。
雖說這幾年從“電動車關稅”到“白蘭地反擊”中歐之間不算愉快,但這并不能動搖中歐都是支持多邊發展的底層邏輯。
就是帶著這種想法,7月24日,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以及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共同落地北京來和我們好好聊一聊。
在接待過程里,中方直接以“中歐建交50年”作為開場,證明了中方對改善關系和加深合作的誠意。
同時中方也在交談里說了一些“掏心窩子”的話:
要想中歐相互信任、互利共贏,那么兩方就必須要做到不能搞針對,也不能受制于第三方。
雖然話里面沒有點名道姓,但相信歐洲領導人心里明明白白第三方指的是誰。所以歐方也明確做出回應:歐洲肯定不會想和中國“脫鉤斷鏈”。
畢竟他們還想要續寫“更加精彩的篇章”呢!
當然這種外交現場有的話馮德萊恩不能說得太明白,但在之后的記者采訪里就不一樣了,這也是此事“有趣”的地方所在。
馮德萊恩在臨走之前,直接對記者說:
“歐盟加強與中國的貿易關系,與歐美關系是否緊張無關?!?br/>
不得不說這句話“太炸裂”了,這不單單代表著歐盟公開承認與美關系“惡化”,更是展現了不想要再在大國博弈中“站隊”美國的態度。
翻譯成大白話,歐盟的意思就是反正現在美歐“不太愉快”,那么咱寧可“得罪”美國,也不能忽視中國這個關鍵合作伙伴!
那么歐盟的這個想法對嗎?我們都不用做出判斷,歐洲媒體已經率先給出了“評斷”。
上月底歐洲《現代外交》網站發了一篇文章,為歐洲為什么比起美國更應該“選擇”中國做出了詳細剖析。
雖說美歐在歷史上聯系比較緊密,不管是文化還是軍事都“剪不斷理還亂”,但談到發展則不應該只看“過去”,更應該放眼未來。
目前中國作為世界第2大經濟體,還是歐盟第1貿易伙伴,中歐供應鏈連接的太緊密了。不管是電子產品海上汽車產業,想斷都斷不了。
舉個例子大眾、西門子、巴斯夫這些企業,哪個不是已經都把業務重心放在了中國?讓他們走?歐洲承擔不起。
同一時間,美國的發展策略呈現明顯的單邊主義色彩,原則是“你可以好,但我得先好”,這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形成鮮明對比。
目前中方已經對希臘、意大利等國在港口和鐵路方面提供了基建投資機會。
以希臘為例,他們已經在中國造船廠里建造多艘船只,50%以上進口船只還都是從中國船廠訂購的,在海運領域獲利匪淺。
這些國家都是歐盟成員國,就這歐盟能不對與中國深化合作心動?
況且中方的多變化態度足以讓歐盟通過更深入地和中國合作,加強自身戰略自主性,從而避免過度依賴跨大西洋聯盟。
這些才是歐盟此次放話的真實原因。
所以這次歐盟在特朗普看來是“囂張”的話語,其實本質上還是經濟發展必然選擇的“大實話”。
參考資料:
環球時報《美財長:美中第三輪磋商將于下周舉行,將討論兩國在其他方面合作的議題》
人民日報《特朗普:將對大部分國家征收15%至50%的簡單關稅》
央視新聞《應對美關稅大棒,歐盟通過總額930億歐元的對美反制計劃》
直新聞《馮德萊恩將于7月24日訪華》
新黃河《“為何歐盟應選擇中國而不是美國?”歐洲媒體這樣分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