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籃亞洲杯剛剛落下帷幕,日本女籃沒能頂住壓力,決賽惜敗澳大利亞,冠軍夢碎,場面確實讓人有點意難平,但比起輸贏,場邊討論的焦點卻逐漸偏向了一個19歲的名字——田中心,這姑娘在決賽轟下21分、6籃板、9助攻,數據一擺出來,不說亞洲新星都覺得有點虧,可你仔細一查她在日本聯賽的表現,乍一看竟然是個邊角料的數據,場均只有3.6分,三分命中率不到17%,要不是寫在官方數據表上,你都懷疑是不是記錯人了,這落差,擱誰身上不得琢磨琢磨,田中心憑啥能在國家隊混個首發,還能打成亞洲杯一陣,問題來了,日本女籃到底圖啥。
其實看了田中心這幾場亞洲杯的表現,確實有點“爆種那味道,尤其是面對澳大利亞那場,上半場她的突破和投籃一度讓對手防線吃不消,活生生把比賽咬住了,然而下半場體能下滑、被重點夾擊后,立馬就被打回原形,運動戰得分幾乎停擺,這種高開低走的劇情,熟悉籃球的人都見多了,靠年輕人的激情可以撐一陣子,真要穩定輸出還早著呢,但你說她沒本事吧,也不完全是,場均14.8分、5.5助攻,三分命中率48.4%,這賬面數據真不拉胯——關鍵是,她把最好的狀態留給了最關鍵的比賽,這一點確實得點贊。
那又回到另一個現實問題,田中心在日本聯賽到底什么水平,她在ENEOS向日葵隊一整個賽季下來,打了27場,數據只能用慘淡形容,別說首發,擱WCBA估計連輪換資格都得打問號,這種表現擱中國女籃,別說上場,怕是連大名單都進不了,尤其三分只有16.95%,這在強調外線火力的現代籃球里簡直致命,問題是日本隊教練偏偏敢用她,而且不是一場兩場這么用,是整個亞洲杯都讓她首發——你說巧不巧,歷史上真就有類似的例子,男籃的趙繼偉不也曾被質疑數據不夠看,結果國家隊照樣捧出來,事實證明有時候看數據未必靠譜,但也不能全靠“玄學選人。
仔細琢磨,其實日本女籃這波操作也不是一時頭腦發熱,而是有點被現實倒逼的味道,自蓋恩斯上任后,日本后衛線直接大換血,林咲希、宮澤沙織、山本麻衣等主力全員缺席,留下的都是高田真希這些前場老將,整個陣容結構直接偏向年輕化,戰術上也干脆放棄傳統陣地打法,主打外線投射和快速反擊,所以田中心這種敢打敢拼、能帶節奏的后衛自然成了首選,外加她在亞青賽就有過和張子宇同場競技的經歷,成長軌跡擺在那兒,教練組想賭一把新鮮血液,也算情理之中。
不過再往深里看,日本女籃其實是把“擺爛換代玩明白了,直接給年輕人開路,哪怕犧牲成績也要鍛煉新人,這種魄力放在中國女籃身上基本看不到,中國隊后衛線長期靠老將撐場,年輕球員要么一直坐冷板凳,要么就只能在非關鍵場次刷存在感,明明有不少潛力新星,卻始終等不到真正的舞臺,這種用人思路,和日本隊這波“全員青春風暴一比,高下立判。
當然,日本這套打法也不是沒有代價,決賽打澳大利亞,田中心下半場被掐死,球隊立馬陷入得分荒,沒人能站出來救場,老將經驗缺失的短板徹底暴露,最后只能看著冠軍拱手讓人,說到底,青春風暴再熱鬧,也要有人能頂住壓力,穩定輸出才行,田中心這次能爆發,下次能不能,誰都說不準,畢竟聯賽數據擺在那兒,想要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核心后衛,還差點火候。
另一方面,田中心本人倒是放話說“會努力嘗試挑戰WCBA,如果有機會愿意來中國聯賽試試水,單從她目前的日本聯賽表現看,想在WCBA混個主力不容易,但以她在亞洲杯的表現,肯定會有球隊愿意賭一把天賦,畢竟現在中國女籃也缺年輕后衛,萬一真有交流合作,說不定還能給本土球員帶來點新風氣,這事還真值得期待一下。
說到底,田中心的爆發既是個人能力的體現,也是日本隊整體戰略調整的必然產物,從亞青賽到亞洲杯,她一路見證了日本女籃的年輕化升級,而中國隊在用人上依然偏保守,成績壓力下不敢輕易換血,兩種思路彼此對噴,誰對誰錯一時難有定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亞洲女籃的格局正在悄然變化,誰能抓住新一輪洗牌的機會,誰就有可能在未來幾年里脫穎而出。
最后還是得說一句,田中心現在光環很亮,但要想真正立足亞洲頂級后衛,還得補上聯賽短板,做出持續穩定的表現,靠一兩場爆發刷存在感,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年輕人的機會值得點贊,但想成為傳奇,還需要更多的磨礪和成長,這波青春風暴,才剛剛開始,誰能笑到最后,咱們走著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