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啥新活動?下周涼快,草坪音樂會組織起來?”前不久,在“社區集盒大石壩朋友圈”聊天群里,居民小程一個提議,很快得到了群里年輕人的響應。
幾天后,重慶市江北區大石壩街道忠恕沱社區旁的口袋公園草坪上,露天音樂會如約而至。現場,晚風拂面、燈光璀璨,處處是居民的歡聲笑語。“每次持續兩個多小時,要唱20多首歌,結束時好多居民都舍不得走。”社區黨委書記向佳說,音樂會間歇,還會穿插一些惠民政策宣傳和環保知識問答。
去年以來,忠恕沱社區增設了咖啡館、壩壩茶、養老服務站,添置了小朋友喜愛的游樂設施;設在玻璃房里的一窗綜辦政務服務大廳布置溫馨;多年的斷頭路與小區道路實現連通。
老街巷煥新、特色小店進駐、年輕人相約活動……近年來,江北區積極發揮黨建統領的優勢和作用,探索城市內涵式發展的實踐路徑,瞄準民生所盼、治理所需,招募社區合伙人發展社區經濟,為居民提供更精細更多元的服務,加快推進“新江北·幸福里”現代社區建設步伐。
參加社區活動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周末沒事,我喜歡帶朋友到社區的咖啡館喝咖啡閑坐,給他們講這些年社區的變化。”小程自小在忠恕沱社區長大,他告訴記者:“不知不覺中,我們的社區,變得更讓人喜歡了。”
“一年前社區試點‘百事崗’,整合了多個辦事窗口,騰出一些公共空間,我們就想利用起來做點什么。”向佳介紹,社區為此開了好幾場院壩會,征集居民建議,最后聚焦在養老服務和社區活動上。
可這些服務由誰提供?怎么提供?向佳想起這些年社區工作的尷尬:組織的活動形式比較單一,居民積極性不高,來的都是老面孔;申請活動經費流程繁瑣……
最后,社區決定試水招募社區合伙人,請專業機構來做專業事。
養老服務方面,大家選擇了附近口碑較好的德馨養老機構,以站點形式入駐社區一樓的功能區,開展艾灸理療等健康養生,以及配餐送餐等服務。
組織社區活動方面,正好附近的川頁公司因片區拆遷,在附近找新址,這家公司雖然規模小,但深耕大石壩片區,善于策劃組織活動,還精于文創、海報等藝術設計。雙方達成合作,社區向川頁公司開放公共空間,川頁公司每年要在社區開展至少16場大活動,并將部分營收反哺社區。
“我們首先對社區的小院子進行了微改造。”川頁公司負責人文雅說,入口處增設微型咖啡館和壩壩茶館,展示文創產品。好多老居民沒事都愛到這里坐坐,或者按摩一下肩頸,喝口老鷹茶。
社區上班族較多,川頁公司為他們量身定制了夜間集市系列活動,草坪音樂會便是其中之一。
“近期我們正在籌備‘一米世界’活動,在社區打造兒童友好場景。”文雅說,“系列活動迎合了各個年齡階段居民的喜好,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愿意走出家門,參加社區活動。”
健身房里找到歡喜“搭子”
家住石馬河街道來鹿寺社區的小周喜歡健身鍛煉,但以前住家附近沒有健身房,讓他很是苦惱。去年,小周搬到鳳凰灣小區后,發現社區辦公室樓上就有一個健身房,可把他高興壞了。
“還挺大,有近300平方米,氛圍也不錯,每次來都有七八個人在鍛煉。”小周說,更讓他高興的是,在這里結識了一群有共同愛好的鄰居,久而久之大家也成了朋友,“這兩天我們還在約周末一起騎車呢。”
“這個公益健身房,是社區專門騰出空間,為居民打造的。”來鹿寺社區黨委書記李倩介紹,社區與運營單位協商,每天下午3點前居民進場鍛煉只需預約,不收取任何費用。此外,這也是一個讓居民相互交流增進感情的平臺。
健身房的運營單位是來鹿社區服務公司,公司負責人說,這里還是退役軍人的培訓點,他們免費培訓退役軍人,幫助他們掌握職業技能,成為持證健身教練,實現就業創業。
此外,健身房樓下還設有城市書房,居民可在這里看書、學習;外面還打造了口袋公園,讓居民休閑有去處;立足轄區的師資優勢,社區還開辦了公益課堂和托管班……
為居民建一個家門口的菜市場
“自從橋下開了這個菜市場,我們買菜方便多了!以前買菜要坐公交車到建新西路的大超市,來回起碼40多分鐘。”華新街街道橋北社區,張婆婆拎著新鮮的排骨和藤菜高興地說。
橋北社區位于牛角沱大橋、渝澳大橋北橋頭,面積0.3平方公里,有常住人口1.2萬人,周圍沒有大的菜市場,居民買菜非常不便。
“前不久,我發現軌道交通3號線華新街站出口附近,有個簡易房屋一直閑置。我就想,能不能引入一家市場主體,在這里打造一個微型菜市場呢?”社區黨委書記黃磊說。
社區放出了信息,很快就有經營者來咨詢,最終和長期從事生鮮配送行業的周小平達成協議,雙方共同投入70萬元用于門店裝修和經營。今年5月1日,微型菜市場正式開業,附近居民早上出來遛個彎,順手就能把菜帶回家。
“和這個微型菜市場一樣,社區許多公共空間都‘藏’在橋下,空間不少但很零碎。”黃磊說,因為缺乏統一規劃和系統梳理,這些空間一直沒集約利用起來。此外,社區還有不少上世紀80年代的老居民樓缺少物業服務。這些需求,鮮有市場主體接手。
今年以來,橋北社區通過市場化手段,盤活閑置空間,瞄準老舊樓棟物業、適老化設施改造等領域開展服務,招募合伙人開展專業化運營,共同培育社區經濟。目前,社區老年食堂、無障礙環境建設,以及社區合伙人與特困家庭結對幫扶等工作,都在積極開展中。
江北區委組織部副部長何勇表示,接下來還將加大體制機制的變革重塑,積極支持社區充分發揮黨建統領優勢,廣泛凝聚資源力量,積極構建服務新場景,不斷探索社區經濟的有形抓手和有效載體,以進一步拓展服務領域,讓居民在現代社區建設中持續增強幸福感、獲得感。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張珺
原標題:“我們的社區,變得更讓人喜歡了” 江北加快建設現代社區,為居民提供更精細更多元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