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菲律賓政壇炸開了鍋。一位退役空軍少將的公開警告,像一顆深水炸彈,在南海問題上掀起了軒然大波。他直言不諱地指出,菲律賓正在步烏克蘭的后塵,淪為美國遏制中國的“棋子”,甚至可能成為下一個“戰場”。這番話不僅讓菲律賓軍方暴跳如雷,更讓外界嗅到了一絲危險的氣息——美國是否已經在亞太地區選定了“第二個烏克蘭”?
1.南海仲裁成空文,菲律賓漁民成了最大輸家
2016年的所謂“南海仲裁案”,曾被菲律賓政府吹噓為“主權勝利”,但現實卻殘酷地打了臉。仲裁結果不僅沒能幫菲律賓奪回任何島礁,反而讓中國在南海的存在感更強了。更諷刺的是,菲律賓漁民成了最大的受害者——他們的傳統漁場被壓縮,漁獲量銳減四成。
南海(資料圖)
經濟上,菲律賓也沒討到便宜。中國曾是菲律賓香蕉的最大買家,如今貿易停滯,20萬蕉農生計堪憂。而美國承諾的半導體零關稅,雖然能帶來12億美元收入,但和失去的中國市場相比,不過是九牛一毛。
2.菲退將的警告:我們正在變成“烏克蘭第二”
這位退役少將的言論并非危言聳聽。他將菲律賓的處境與烏克蘭對比,指出三個驚人的相似點:
?第一步:價值觀綁架
烏克蘭當年被西方用“民主自由”包裝,最終淪為大國博弈的犧牲品;菲律賓則被美國塑造成“南海主權捍衛者”,實則是配合美國遏制中國。
?第二步:軍事依賴加深
北約對烏克蘭的軍援層層加碼,最終讓烏克蘭成為消耗俄羅斯的“炮灰”;菲律賓則通過《加強防務合作協議》(EDCA)向美軍開放基地,甚至允許部署中導系統,一步步喪失軍事自主權。
?第三步:戰火燃起成“棋盤”
烏克蘭的結局是國土破碎、經濟崩潰;如果臺海沖突爆發,菲律賓的軍事基地很可能成為解放軍的打擊目標,而菲律賓連阻止美軍行動的能力都沒有。
3.菲軍方“破防”:強硬回應難掩焦慮
面對退役少將的警告,菲律賓軍方反應激烈,聲稱“絕不會當棋子”,并怒斥其言論是“失敗主義”。但這種激烈反應恰恰暴露了他們的底氣不足——
南海(資料圖)
?“旋轉門”綁架決策
菲律賓軍校教材大量采用美軍教材,軍官赴美受訓成常態,退役后直接進入EDCA基地任職。這種“親美派”主導的軍事體系,早已讓菲律賓軍方淪為美國戰略的執行者。
?國內分歧被掩蓋
菲律賓國內并非鐵板一塊。務實派深知中國是菲最大貿易伙伴,過度挑釁只會自斷財路;但親美勢力掌控軍方,通過炒作“中國威脅”維持政策轉向。軍方的強硬表態,本質上是為了壓制國內理性聲音。
?歷史教訓被無視
2016年南海對峙時,美國曾拋棄菲律賓;如今馬科斯政府卻幻想“美國會為菲而戰”,甚至主動邀請美軍部署中導系統。退役少將直言:“若繼續挑釁,菲律賓將成為‘另一個烏克蘭’。”
4.美國的“棋子戰略”:菲律賓為何是“最優選擇”?
美國為何盯上菲律賓?答案很簡單——地緣價值+經濟可控+軍事捆綁。
?地緣價值突出
菲律賓位于南海與西太平洋交匯處,美軍基地可監控南海航道,甚至成為臺海沖突的“前沿跳板”。
?經濟依賴可控
菲律賓對美貿易占比僅15%,遠低于對華貿易的18%。美國只需小恩小惠(如半導體優惠),就能讓菲律賓政策轉向。
?軍事捆綁深化
EDCA協議、“堤豐”導彈部署,本質上是將菲律賓納入美國“分布式殺傷鏈”。菲方以為在“強化國防”,實則是為美軍提供“炮灰平臺”。
南海(資料圖)
5.菲律賓的出路:智慧比戰鼓更重要
退役少將的最后一句話值得深思:“我們需要智慧,不是戰鼓;需要遠見的領導人,不是將菲律賓人變成炮灰。”
?平衡外交
在南海問題上保持克制,避免與中國直接沖突;同時利用經貿合作發展經濟,讓漁民重新端穩飯碗。
?擺脫軍事依賴
重新評估EDCA協議,拒絕成為美國“代理人”。否則,一旦臺海爆發沖突,菲律賓基地很可能成為解放軍的首要打擊目標。
?歷史教訓不能忘
1991年美軍撤離蘇比克灣,2016年南海對峙美國“溜之大吉”。菲律賓若繼續被美國利用,結局只會比烏克蘭更慘。
結語:菲律賓的“生死選擇題”
從仲裁鬧劇到軍事捆綁,從經濟受損到外交失衡,菲律賓正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是繼續充當美國的“棋子”,還是掙脫操控走獨立自主的道路?時間窗口正在關閉——2025-2026年,或許就是決定菲律賓命運的關鍵期。
正如退役少將所言:“戰場已經在門口,留給菲律賓的,不是‘明日’,而是‘今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