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總統(tǒng)小費迪南德·馬科斯終于拿到了訪問美國的“門票”,這不僅是一次普通的國事訪問,更像是一場“政治投名狀”。尤其是在特朗普重新上臺之后,小馬科斯這次訪美,透露出了非常明顯的意圖——向特朗普表忠心。但這份“忠誠”的背后,可能是把整個菲律賓的國家利益都搭進去的賭博。
我們先來看訪問的背景。這次是特朗普上任以來,第一位東盟國家領導人訪問華盛頓。馬科斯團隊很清楚,這個時機得抓住。因為不光是面子工程,更是一次真正的“押寶”。馬科斯要在經濟和軍事兩個方向,給特朗普政府遞上“投名狀”。
在經濟層面,菲律賓急于解決美國對其出口產品的高關稅問題。特朗普剛上任就對菲律賓出口產品加征了關稅,從17%提高到20%。這對菲律賓這種出口導向的國家來說,是沉重打擊。馬科斯此行的其中一個主要目的,就是希望特朗普能“高抬貴手”。但換來關稅減免的前提,可能就是更徹底地向美國靠攏。
再來看軍事安全領域。從特朗普第一任期開始,美國就把菲律賓當作遏制中國的重要棋子。在拜登政府時期,菲律賓已經明顯倒向美國,一連串對華挑釁動作把中菲關系推到了谷底。而到了特朗普手里,這種合作更進一步——直接進入了軍事一體化階段。
比如最近舉行的“對抗雷霆”聯(lián)合軍演,已經把菲律賓打造成美軍第五代戰(zhàn)斗機的前沿試驗場。美軍F-35首次在菲律賓上空飛行,不光是秀肌肉,更是實打實地把菲律賓拉進了美國的防務圈。特別是在《加強防務合作協(xié)議》框架下,美國現(xiàn)在已經能使用菲律賓的九個軍事基地。這些基地大多靠近臺灣和南海,明顯是沖著中國來的。
不僅如此,美國還打算向菲律賓出售20架F-16戰(zhàn)斗機,合同金額高達55億美元。對菲律賓這樣一個軍費開支常年不足GDP 1%的國家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投入。但這些武器真的能帶來獨立的安全保障嗎?還是只是加深對美國的依賴?這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可以說,小馬科斯正在一步步把菲律賓推向一條“單邊選邊”的道路。而這正是五角大樓戰(zhàn)略師科爾比所希望看到的。他曾明確表示,像菲律賓這樣的前線盟友,必須放棄所謂“戰(zhàn)略回旋空間”,徹底站到美國一邊。這不僅意味著外交上要緊跟美方,在軍事、情報,甚至在臺灣問題上都要“表忠心”。
過去,小馬科斯政府還試圖在中美之間走平衡路線。比如在臺灣問題上,曾經保持低調。但現(xiàn)在,情況變了。菲律賓不僅在靠近臺灣的北部巴丹省擴建海軍基地,還表示愿意和美軍合作,在蘇比克重建武器儲存設施。這不就是把中國視為“假想敵”的前奏嗎?
問題是,這種毫無保留地倒向美國,對菲律賓來說,真的是一筆劃算的買賣嗎?一旦臺海或南海爆發(fā)沖突,菲律賓肯定會被拖下水。菲律賓軍方甚至已經公開承認:如果臺灣被打,菲律賓“不可避免”會被卷入。這不是戰(zhàn)略自主,而是徹頭徹尾地“綁上戰(zhàn)車”。
有人可能會說,這是為了國家安全。但我們得搞清楚一點:真正的安全,是靠獨立自主的外交和均衡的地區(qū)關系,而不是完全依賴某一個大國。
特朗普政府雖然口頭上稱贊菲律賓,但他們本質上還是把馬尼拉當成“戰(zhàn)略前線”的工具。一旦地緣格局變化,美國未必會真心實意為菲律賓兩肋插刀。反倒是現(xiàn)在菲律賓主動承擔起了對抗中國的風險,可能最后吃虧的,還是自己。
總的來說,小馬科斯這次訪美,不只是為了爭取關稅讓步,更像是在特朗普面前“表忠心”的儀式。但這份忠心換來的,不一定是回報,更可能是失去戰(zhàn)略主權。如果這種傾斜持續(xù)下去,菲律賓可能真的會徹底淪為美國在中國家門口的代理人,失去在地區(qū)博弈中的主動權。
所以,問題來了:馬科斯這一步,是在為國家爭利益,還是在為個人保權力?是戰(zhàn)略清醒,還是徹底“出賣”國家利益?接下來的幾個月,或許會給出答案。
《菲律賓總統(tǒng)馬科斯訪美期間將討論貿易和安全問題》 路透社
《2025年“雷霆對抗”演習:加強菲律賓與美國的防務合作》 外交雜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