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作為國內最強的黑馬新勢力品牌,雖然目前僅有SU7和YU7兩款車型,但無論是熱度還是車型銷量遠非其他新勢力品牌可比。或許是為了趁熱打鐵,近期代號“昆侖”的增程SUV諜照被曝光,作為一款外形方正且采用大六座布局的全新SUV車型,新車的亮相也標志著小米正式進入家用SUV腹地,那這款車型能否復刻YU7的顛覆性成功呢?今天我們就來深度分析一下。
產品力解讀:
作為一臺更偏向家用場景的全新SUV,小米“昆侖”的核心競爭力首先體現在座艙內的空間利用率,從目前曝光的諜照圖來看,整車采用了“方盒子”造型,車高預計超1.8米,前后車門尺寸寬大,從第三排側窗面積來看,車內的三排布局保持了相對寬裕的水平。在外觀方面,全新的設計語言與SU7和YU7呈現出的運動美學形成較大差異,后期預計新車將與理想的L系列及問界的M系列展開競爭。
雖然當前并沒有更多的車型和配置信息,但預計小米“昆侖”的智能化配置延續小米的傳統優勢,從諜照來看,車頂的激光雷達確認其具備高階智駕功能,預計將支持城市NCA和高速NOA智能領航功能。座艙方面,車機預計采用HyperOS系統與驍龍8295芯片的組合,預計能進行多屏協同,同時內置應用保持豐富,構筑其差異化的智能功能體驗。
作為小米首款增程車型,小米“昆侖”動力系統備受關注。綜合多方信息,新車有望搭載1.5T增程器+雙電機組合,在寧德驍遙電池的賦能下,整車純電續航有望突破400公里,而綜合續航或將達到1200-1500公里。這一數據若能兌現,將超越當前主流增程SUV,進一步滿足家庭用戶長途出行時的核心痛點。尤為關鍵的是,新車或將搭載后輪轉向系統,這一技術將顯著降低轉彎半徑,并化解“停車難”的痛點,進一步提升城市通勤靈活性。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昆侖”的技術隱憂同樣存在,根據網上的信息,整車搭載的增程器并非小米自研,而是采用了東安動力方案,而理想和問界目前已通過了多代產品驗證了增程系統的可靠性,小米作為后來者,能否在NVH控制、能效優化、油電銜接平順性等細節上達到同等水準還需要實車驗證。
機遇與挑戰并存:
從目前官方的定位看,小米“昆侖”預計錨定在30萬-40萬元區間,巧妙避開了45萬起理想L9(參數丨圖片)和47萬起的問界M9,形成了一定的錯位競爭優勢。同時小米預計依舊推行“高配低價”的策略,以激光雷達、后輪轉向、長續航等配置沖擊競品車型,從這點看這款新車有望復制小米YU7的輝煌之路。
不過對于小米而言,小米“昆侖”如果火爆上市,對于小米的產能挑戰預計進一步加劇,目前小米YU7的訂單積壓已達40-57周,產能瓶頸可能會加劇后期的交付危機。另一方面,30-40-萬的家用SUV市場面臨著較多的競品,除了理想和問界之外,智界、騰勢等品牌的新品都虎視眈眈,同時這些車型均背靠了華為、比亞迪等技術巨頭,生態協同能力不遜于小米。
總結:
小米“昆侖”的推出不僅是小米產品線的擴充,更是小米汽車從運動化車型向家用場景轉型的首款產品,若后期小米“昆侖”能驗證在增程技術的成熟度,并在家庭場景中擁有優異的表現,后期有望借助小米品牌的優勢,復刻小米YU7的成功之路。不過面對同樣實力強勁的競品,也注定這是一場慘烈的競爭大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