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17日,北京建昊集團董事長袁寶璟被押赴刑場,執行注射死刑。
從一無所有到賺得200萬第一桶金,袁寶璟只用了不到1年,再從200萬到實現資產成萬倍增長,手握30億資產,袁寶璟用了4年,而從被警察帶走,到供認自己“雇兇殺人”后被正式批捕,袁寶璟只花了不到5個月。
“中國股票第一人”、“商業奇才”‘、“北京李嘉誠” 最后成為了中國第一個被注射死刑的億萬富豪。
袁寶璟真正實現富甲一方,以30億資產“笑傲江湖”是在他31歲那年。
而在此之前,1966年出生于遼寧遼陽一個普通工人家庭的他,由于家中子女眾多,從小就體會到生活的艱辛,上小學時便常常在放學后去鐵道邊撿煤渣補貼家用。
1985 年,復讀一年的袁寶璟成功考入中國政法大學,這在當時的街坊鄰里間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大學期間,他學習刻苦,同時為了賺取生活費,做了不少兼職。1989 年從中國政法大學畢業,袁寶璟在北京一家銀行謀得工作,然而這份在當時看來穩定且體面的 “來之不易” 的工作,并沒有讓他滿足于現狀。
1992 年,袁寶璟毅然辭去了銀行工作,在北京懷柔注冊了北京建昊實業發展公司,啟動資金只有 20 萬元,但不久,袁寶璟即通過黑小麥種植出售麥種,獲利翻倍,掘出人生第一桶金,也就是他今后賴以快速發展的200萬元。
1993年,他轉向股票、債券市場,取得巨大收益后又離開股票市場,開始以資本運作的方式 “吞” 下多家企業。1994 年,袁寶璟開始以令人目不暇接的速度和手法,一口氣吞下 60 多家企業。他看中了北京懷柔一家瀕臨破產的水泥廠,僅用 300 萬元就完成了收購,隨后投入 500 萬元進行設備改造,半年后水泥廠便實現盈利,當年凈利潤達 1200 萬元。這種 “低價收購、快速盤活” 的模式讓他在商界嶄露頭角。
3 年之內,建昊集團一躥而紅。到 1996 年左右,其旗下已擁有眾多全資或控股公司。
1997年,袁寶璟31歲,才過而立,已富甲一方,他的個人資產達到 30 多億元,被媒體稱為 “北京李嘉誠”。他的商業運作以 “快、準、狠” 著稱,1997 年收購遼寧一家上市公司時,他僅用 7 天就完成了從談判到簽約的全部流程,投入 1.6 億元控股后,通過資產重組讓公司股價在三個月內上漲 210%,這種資本運作能力讓他獲得 “收購大王” 的稱號,也被稱作 “商業奇才”。
同年,袁寶璟捐資千萬設立了“建昊獎學金”,不久還成為了中國首位 “世界青年創業者大獎” 得主。如此,在商業上的成功,讓袁寶璟一度成為了商界的傳奇人物,他的創業故事也被不少人津津樂道。
然而,袁寶璟的人生軌跡在 2003 年發生了重大轉折。一起雇兇殺人案牽出了他早年投資期貨的事情,原來從惹上了一個叫劉漢的人物,他便一步步走上了不歸路。
劉漢,是四川綿陽地區 “教父” 級人物,2003 年胡潤 “中國百富榜” 上,他與兄弟以 12 億元財產排名第 61 位。在期貨界,劉漢有 “水下巨鱷” 之稱。早年他從 1000 元起家,靠炒綠豆等期貨賺了大錢。他的發家史伴隨違法犯罪,組建黑惡勢力,壟斷市場,犯下多起命案。2015 年 2 月,劉漢被執行死刑,其 “黑金帝國” 轟然倒塌。
劉漢
而在此之前,1995 年時,他曾與袁寶璟在國債期貨交易中形成競爭關系。
當時,袁寶璟將商業觸角延伸至期貨市場,在四川成都參與國債期貨交易。他投入巨資,大量囤積國債期貨合約,試圖通過操控市場價格獲利。而劉漢當時在四川期貨市場也頗具實力,兩人“同業競技”,斗了個你死我活。
在一次關鍵交易中,劉漢旗下的公司集中拋售所持合約,導致市場價格大幅下跌,袁寶璟因未能及時止損,瞬間損失高達 9000 余萬元。這場交易糾紛讓袁寶璟損失慘重,他認為劉漢是故意針對自己,由此懷恨在心。
于是就在此之后,袁寶璟找到了曾在遼陽公安局工作過、當時已離職下海經商的汪興,提出讓其幫忙報復劉漢,并承諾給予高額報酬。
汪興隨后糾集了幾個人,在成都對劉漢進行跟蹤,伺機實施傷害,但因劉漢身邊安保嚴密,幾次行動都未能得手。這次報復行動失敗后,汪興開始以 “曾為袁寶璟辦事” 為由,不斷向袁寶璟索要錢財,從最初的幾十萬元逐漸增加到數百萬元,甚至威脅如果不給錢就向有關部門舉報袁寶璟的報復計劃。
這讓袁寶璟覺得汪興像個 “無底洞”,擔心其無休止的勒索會影響自己的生意和聲譽,便與兄弟袁寶琦商議 “解決” 汪興。
2003年10月,在袁寶璟的授意下,袁寶琦聯系了堂兄袁寶福,袁寶福又找到了其弟弟袁寶森,最終由袁寶森具體實施,在遼陽某小區附近將汪興槍擊致死。
這起案件很快引起了警方的注意,經過深入調查,袁寶璟等人的犯罪事實被一一查清。
2003年11月14日,袁寶璟被刑拘。2005 年 1 月,遼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袁寶璟、袁寶琦、袁寶森死刑,袁寶福死刑,緩期二年執行。
后袁寶璟及同案的另外三名被告人曾以之前的證詞是受警方刑訊逼供為由提出上訴。而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審理認為原判定罪準確,量刑適當,審判程序合法,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不過就在此期間,案件引發了廣泛的社會關注。據傳袁寶璟等人的死刑日期曾延后,還在獄中見了妻子最后一面。
2005 年 10 月,袁寶璟表示愿意將自己持有的一家印尼石油開采公司 40% 的股份,無償捐贈給國家,當時這部分股份估值高達 495 億元。
消息一出,輿論嘩然,“花錢買命” 的說法甚囂塵上。公眾紛紛質疑,袁寶璟作為億萬富翁,是否妄圖通過此舉干擾司法公正,以巨額財富換取死緩判決。不過,法律的審判有著嚴格的流程與依據,并不會因外界因素而動搖。
2006 年 3 月 17 日上午,遼寧省遼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公判大會,宣布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判處被告人袁寶璟、袁寶琦、袁寶森死刑的刑事裁定和執行死刑的命令。隨后,袁寶璟、袁寶琦、袁寶森分別被押赴刑場,采取注射方法執行了死刑。而袁寶璟的堂兄弟袁寶福,則被判處死刑,緩期 2 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至此,這一備受矚目的億萬富翁雇兇殺人案畫上句號,袁寶璟的人生也從曾經的輝煌走向了終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