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一場令人痛心疾首的悲劇在陜西渭南上演。21 歲女孩小依(化名)養銀環蛇當寵物,意外被咬傷后,謊稱不知是被哪種蛇咬傷,最終耽誤治療搶救無效身亡。
事發后,女孩的母親悲憤不已,一紙訴狀遞上法庭,索賠百萬。
那么,這起悲劇的發生究竟怎么回事?小依怎么會養銀環蛇當寵物?小依母親又將誰告上了法庭?最后結果如何呢?
小依是個充滿好奇心且追求獨特的女孩,近幾年熱衷于飼養小狗、小鳥、小兔等寵物,還曾想開寵物店,父母考慮到她沒有經驗便拒絕了,她甚至還擺過一周地攤賣寵物。在社交媒體和各類新奇寵物資訊的影響下,她逐漸對寵物蛇產生了濃厚興趣,銀環蛇那神秘的外形和獨特的習性,深深吸引著她。
2018 年 6 月 20 日及 7 月 1 日,小依在轉轉公司運營的二手交易平臺上,通過平臺聯系邵某,先后兩次購買銀環蛇。邵某與楊某聯系發貨,第一條銀環蛇由申通公司運輸,小依于 6 月 24 日收到;第二條銀環蛇由王某發貨,百世公司運輸,小依于 7 月 6 日收到。
7 月 9 日下午 6 時 53 分,意外突然降臨。小依左手食指被銀環蛇狠狠咬住,劇烈的疼痛瞬間襲來,她驚恐萬分,拼命掙扎,好不容易將蛇甩開后,看著手臂上滲血的傷口,滿心恐懼與無助的她趕緊撥打了 120 急救電話。母親接到她的求助后,急忙將她送往醫院。
在救護車上,醫生一邊緊急對小依的傷口進行簡單處理,一邊焦急詢問她咬傷她的是什么蛇,以便準確判斷毒素類型,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依盡管痛苦萬分,也明明知道是被銀環蛇咬傷,卻因為害怕被父母責備謊稱不知道,始終不肯說出蛇的種類。醫生和急救人員反復提問,并告知這一信息對后續治療的重要性,可她依舊牙關緊閉,一言不發。
抵達醫院后,醫生們爭分奪秒地展開搶救。由于不清楚咬人的蛇種,無法精準使用抗蛇毒血清,醫生們只能根據經驗,采取一些常規的解毒、抗休克等治療手段。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小依的病情并未得到有效控制,毒素在她體內迅速擴散,引發了一系列嚴重的并發癥。
她的身體狀況急轉直下,陷入昏迷,生命體征逐漸微弱。因陜西省內醫院沒有銀環蛇血清,家人百般周折委托朋友從上海購買到血清空運至陜西。然而,注射后小依的情況并未好轉。
7 月 11 日,小依被轉往省人民醫院繼續治療,情況依舊沒有改善。經相關專家多方評估,16 日宣布小依已腦死亡,建議家屬放棄治療回家。7 月 17 日凌晨 5 時許,小依出現高燒、心律忽快忽慢等癥狀,隨后不幸身亡。
小依的離世,如晴天霹靂般擊中了她的父母。在悲痛之余,父母心中充滿了疑惑和憤怒。在整理女兒遺物和調查事件經過時,他們發現了女兒購買寵物蛇的交易記錄以及與賣家溝通的聊天記錄。
小依母親稱,在女兒和賣家的聊天記錄里,對方說過銀環蛇有毒,且毒性很大,接觸時要戴手套。但即便如此,賣家依舊將銀環蛇售賣,而平臺也未能有效監管。
小依父母認為,女兒的死并非偶然,交易平臺、賣家和快遞公司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于是,他們毅然決定將轉轉平臺、銀環蛇賣方邵某、楊某、王某三人以及申通、百世兩家快遞公司告上法庭,要求他們為女兒的死承擔法律責任,并提出了 150 萬余元的賠償金訴求。
在法庭上,小依父母的律師指出,交易平臺作為網絡交易的組織者和管理者,對平臺上的商家和商品負有審核和監管義務。在這起事件中,轉轉平臺未能有效審核賣家售賣銀環蛇的合法性以及安全性,為悲劇的發生埋下了隱患。賣家明知銀環蛇具有劇毒,卻在售賣過程中未充分告知買家相關風險,也沒有提供必要的安全飼養指導,且通過不規范的物流渠道發貨,直接導致了小依在毫無充分準備的情況下接觸到危險動物,最終釀成慘劇。
兩家快遞公司則違反了相關規定,承接了活體動物運輸業務,且在運輸過程中未能保障動物的安全以及運輸環境的規范,使得寵物蛇在運輸過程中可能受到驚嚇,增加了其攻擊性,間接對小依的死亡產生了影響。
被告轉轉平臺方面辯稱,平臺制定了一系列規則,要求商家遵守法律法規進行經營,對于違規行為也有相應的處罰機制。但由于平臺上商家眾多,難以對每一筆交易進行實時、全面的監控。此次事件中,賣家可能存在隱瞞、欺詐等行為,平臺在接到投訴前并不知情,不應承擔主要責任。
兩家快遞公司稱,他們在接到賣家委托時,并不清楚運輸的是活體寵物蛇,賣家采用了隱蔽包裝等手段,逃避了快遞公司的檢查,因此快遞公司不應承擔責任。
最后,賣家則干脆不承認自己有賣過銀環蛇給小依,堅稱自己所售蛇種并非劇毒蛇類,按照正常飼養方法不會出現危險。小依被咬可能是她自身操作不當所致,自己不應為此承擔全部賠償責任。
對于賣家的狡辯,所幸小依的母親在上訴后及時找到了關鍵證據。
原來,賣家在得知小依出事后,曾發過一條朋友圈,但是忘記了設置屏蔽。
而這條朋友圈徹底暴露了賣家的謊言。
最終經過多次庭審,法庭對各方提供的證據進行了細致審查和分析。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網絡交易平臺有義務保障平臺內交易的安全、可靠,對商家的經營活動進行合理審查。盡管平臺聲稱難以全面監控,但這不能成為其免責的理由。
賣家作為寵物蛇的出售方,對所售動物的特性和風險有著更專業的認知,應向買家充分履行告知義務,并提供詳細的飼養指南,顯然賣家在此方面存在重大過失。
快遞公司在貨物攬收時,應嚴格按照規定檢查貨物,防止違禁物品及危險物品的運輸,即便賣家采取隱蔽手段,快遞公司自身的監管漏洞也不可忽視。
法院認為,根據 “如無則不” 的判斷標準,如果銀環蛇未交付給小依,則其不會遭受銀環蛇咬傷的損害結果。被告與小依損害后果之間均存在事實上的因果關系。銀環蛇系我國 “三有” 保護野生動物,賣家的行為直接違反了《野生動物保護法》《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平臺上架 “銀環蛇” 商品,是審查失職。快遞沒有進行有效審驗,沒能排除包裹可能出現的危險,也違反了《郵政法》《快遞暫行條例》《禁止寄遞物品管理規定》等相關規定。
最終,法院判決六被告共計賠償約 33.69 萬元。其中銀環蛇賣方三人賠償約 25.27 萬元,轉轉公司賠償約 3.37 萬元,兩家快遞公司賠償約 5.05 萬元。
判決為悲劇畫上了句號。而這場悲劇它不僅是一個家庭的災難,更是對整個社會的一次深刻警示。在網絡交易日益發達、人們追求個性化寵物飼養的今天,如何平衡個人興趣愛好與公共安全、如何加強網絡交易監管、規范特殊寵物市場以及完善物流運輸管理,都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每一個環節的疏忽,都可能像此次事件一樣,引發無法挽回的嚴重后果。而對于廣大消費者來說,在追求新奇寵物帶來的樂趣時,也務必充分了解相關風險,謹慎做出選擇,切不可讓一時的沖動,換來終身的悔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