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聚焦“茶產業與特色資源融合發展”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在宜昌市夷陵區沙坪村開展。團隊將觀察重點放在村黨組織如何以黨建為紐帶,串聯茶產業與本土資源,推動鄉村產業升級。
圖為萬助理帶領團隊成員參觀茶園 周旋供圖
圖為茶農示范采茶過程 黃嘯宇供圖
實踐伊始,團隊跟隨村黨組織委員走進連片茶園。委員介紹,村里茶產業能從“小打小鬧”發展到如今的千畝規模,離不開黨組織的統籌:早年黨員帶頭流轉土地打破地塊限制,后來又成立“產學研黨支部聯絡點”,對接高校專家改良品種,近兩年更通過“支部+企業”模式引入深加工項目,讓茶葉附加值提升近三成。大學生們邊聽邊記,對黨組織在產業布局中的前瞻性有了直觀認識。
圖為萬助理說明黨建引領茶產業發展的模式 戴沁芳供圖
在與村民的交流中,團隊發現“黨員責任崗”遍布茶產業各環節:技術崗黨員負責指導種植,銷售崗黨員跑市場談合作,服務崗黨員則協調解決茶農遇到的用水、用工難題。“有黨組織在,我們發展產業就有了主心骨。”一位茶農的話讓團隊成員印象深刻。
圖為村民指出目前發展模式的好處 宋瑾供圖
圖為團隊成員與萬助理進行專項交流 周旋供圖
當天下午,實踐團隊與村黨組織就“茶產業與特色資源深度融合”召開專題交流會。村黨組織提出,計劃以黨員志愿服務隊為骨干,開發“茶文化研學”“茶園紅色記憶”等融合項目。大學生們結合調研數據,為項目的規劃設計、宣傳推廣提供了專業建議。
此次沙坪村實踐,讓大學生們真切體會到,黨組織的引領如同“穿針引線”,將茶產業與鄉村各類資源緊密縫合,為產業融合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