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上頭了?打開微信喊一聲“over over”,就自動發出消息,仿佛回到了小時候拿對講機喊“收到收到”的年代。
今天這事兒上熱搜了,微信灰測的新功能:“對講機語音發消息”突然火了。
有多火?朋友圈、微博、微信群里全是朋友在玩這個,甚至還有人用“over over over”連續發三條語音
但咱先別只看熱鬧,這事兒其實值得認真講一講。
微信這次并不是搞什么技術突破,語音轉文字這種事,它早就能做得又快又準。但這次亮點不是“它能轉”,而是它怎么讓你愿意用它去轉。
“對講機”按鈕出現在輸入框右邊,點一下,微信實時轉你說的每個字。但最妙的地方是,只要你結尾說一聲“over over”,它就立刻把內容發出去了。別小看這兩個詞,這其實是一個極具象征意義的“社交儀式”。
我們現在的社交環境,太強調效率了。打字快、語音短、消息秒回,結果呢?聊天反而變成負擔。微信這次反其道而行之——不追求快,而是追求有意思,甚至有點“玩”的味道。這其實是微信少有的、帶著“情緒張力”的更新。
從產品視角來看,這設計非常聰明。它沒有打破微信一貫的簡潔,而是以一種“游戲化”的語言交互入口,自然融入熟人社交里。
你說完話、喊聲“over over”,朋友那邊立刻收到,就像你們在不同房間,用無線電喊話,一種熟悉的互動感立刻回來了。
更有意思的是,它激發了用戶參與感——你不是在用工具,而是在“扮演角色”。
這就讓人停不下來了。你看,那些喊“over over”的網友,其實不是在測試功能,而是在體驗一個角色——“我現在是對講機里的那個人”。
當然,目前這個功能還在灰度階段,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用上。但以我對微信的了解,這種“有溫度的功能”如果用戶接受度高,后面很可能成為正式入口。你說它沒什么用?
但請想想,我們是不是很久沒有在微信里,笑著發一句消息了?
所以這波操作,我愿稱之為:用一句“over over”,給枯燥社交加點人情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