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謹慎、克制的微信,正在全力加速電商業務布局。
今年5月,騰訊發布全員信,宣布對微信事業群(WXG,微信事業群)進行重大架構調整:正式成立電商產品部,全面負責微信內交易模式探索、交易基建及生態發展;將開放平臺基礎部更名為開放平臺部,聚焦公眾號與小程序的產品運營。
這一調整被業內視為騰訊加碼微信電商生態的明確信號,但也有聲音指出,在流量成本攀升、用戶留存難的當下,電商市場增量空間有限,微信高調入局的底氣又來自哪里?
7月23日下午,微盟企服生態運營部負責人王媛媛在微盟Weimob Day上海峰會期間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微信電商生態的增量來自兩部分:一方面是13億實名用戶中,大量是其他平臺未觸達的‘純增量’;另一方面則是‘水下生意’顯性化,過去社群、私域的交易正通過小店變現。”
“它像下棋,一步步布點,用‘修路通衢’的方式輸送用戶。比如‘送禮’場景,把熟人分享流量變現到小店,同時重推商家供給,前端給獲客能力,后端補商品服務。”王媛媛分析微信的增長邏輯時強調,“微信不走阿里巴巴、抖音‘大團隊重運營’模式,今年的業務重點是‘產品基建+供給招商’,耐心布局,等棋子就位后再發力。”
王媛媛認為,微信電商雖然坐上牌桌的時間尚短,但憑借著13億用戶與生態協同,完全有能力與2024年GMV(商品交易總額)已達3.5萬億元的抖音電商實現同等體量。
微信社交流量導入電商生態 當前核心是解決“雞生蛋”問題
從商業數據看,微信生態的商業化潛力已逐步釋放。
騰訊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公司實現收入1800.22億元,同比增加13%;凈利同比增長14%至478億元。其中,營銷服務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0%至319億元,主要源于廣告主對視頻號、小程序及微信搜一搜廣告庫存的強勁需求。
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此前的表態已埋下伏筆。今年1月,微信小店“送禮物”功能上線時,他曾強調,“微信要用5年時間甚至更長時間去做一個電商生態連接器,發揮社交的力量,講究慢工出細活,要做成精品”。
在電商大盤增量趨緩的背景下,微信生態憑借龐大用戶基數與獨特社交屬性,也成為微盟等SaaS(軟件即服務)企業及各類商家尋求增長的新藍海。
騰訊與微盟關系緊密。從股權層面來看,騰訊是微盟集團股東。在業務協作上,雙方呈現出深度耦合的態勢。微盟旗下的微盟營銷、微盟智慧零售等業務與騰訊旗下騰訊廣告、騰訊智慧零售互相協同。無論是公眾號、小程序,還是近年來興起的視頻號等風口,微盟都多次成為騰訊的首批合作伙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梓桐 攝
作為微信生態核心服務商,微盟針對不同商家制定差異化策略。對于頭部品牌,王媛媛表示:“我們聚焦‘全域一體化經營’,打通小程序與小店的會員、商品系統。品牌既需要私域陣地降傭金,也需要小店獲公域拓增量,兩者結合有長期價值。”
針對中小商家,微盟依托AI(人工智能)工具降低門檻。“大量淘寶、抖音商家涌入微信,我們把AI產品接入小店服務市場,提供開店指導、流量激勵。中小商家更關注快速起量,AI能幫他們高效完成上架、策劃等工作。”王媛媛說。
對于微信的產品創新,王媛媛則透露:“繼‘送禮’后,上半年推出‘一起買’試水拼團,下半年或有重量級產品。當前核心是解決‘雞生蛋’問題——商家觀望流量確定性,流量主等待優質供給。”
她表示,與其他電商平臺相比,微信電商定力很強,正在耐心將社交流量導入電商生態。微信自去年8月小店上線后方向明確,以小店承接公域交易,聯動私域形成全域經營。
談及微信的“克制”,王媛媛解釋稱:“它要保障用戶社交主場景不被打擾,13億用戶的流量疏導正以自然方式推進。不像其他平臺搞大規模大促,微信‘618’‘雙11’更像‘節點獎勵’,用流量激勵、平臺券等支持,激勵商家階段營銷,引導生態繁榮。”
“抖音電商GMV已達3萬多億元,微信憑13億用戶與多場景生態協同,完全有能力實現同等或更高體量。微盟的機會是深度綁定生態演進,在營銷、軟件、運營服務上持續發力,與平臺、商家共挖增長空間。”展望未來,王媛媛充滿信心。
AI電商場景落地關鍵在于降低理解門檻
在緊密綁定微信電商生態的同時,如何在AI技術席卷各行各業的浪潮中,讓前沿技術真正滲透到電商運營的毛細血管,成為微盟提供工具與服務時思考的另一核心課題。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梓桐 攝
微盟集團AI負責人裘皓萍在7月23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AI在電商場景落地的關鍵在于降低理解門檻。“AI的價值不在于技術本身,而在于能否以用戶易懂的方式解決實際問題。”在她看來,Agent(代理)技術的核心突破在于“擬人化呈現”,這種特性使其能與真實業務場景中的角色形成精準映射。
“一旦擬人,它就可以做一個很好的概念映射。比如電商運營、零售運營、導購團隊的人設或角色,能準確描述AI Agent需要實現的功能,并通過AI Agent的形式實現。”裘皓萍進一步解釋稱。
微盟通過實地調研發現,電商團隊的日常運營天然存在明確分工。以商詳頁制作為例,需文案、設計師、拍攝團隊等角色協同,而Agent團隊能完美復刻這一流程:文案Agent從商品信息庫抓數據寫賣點,設計Agent接文案規劃版面,拍攝Agent優化素材,各環節自動銜接,就像有一群“數字同事”在協作。
據悉,微盟WOS新商業操作系統通過“一套系統,千種解法”的開放生態,已為服飾、寵物等垂直行業提供垂直行業解決方案。商家部署AI推薦引擎后,消費者客單價提升25%。
隨著通用大模型向動態視頻領域延伸,電商場景的視頻生成需求日益凸顯,但技術瓶頸仍待突破。
“視頻生成現在面臨三個問題:商品一致性保持、效果穩定性不足、全流程覆蓋不夠。”裘皓萍坦言。
對于技術落地的難點,裘皓萍直言:“若僅解決部分環節,剩下仍需手動操作,99%的商家可能望而卻步。理想狀態是‘傻瓜式操作’——輸入商品圖,AI自動完成腳本、運鏡、剪輯全流程。同時,視頻成本也是挑戰。一張圖片20秒生成,視頻5秒可能要5分鐘以上,渲染成本高。”
在大模型同質化加劇的當下,差異化競爭是否成為關鍵?
“大模型短時間內難有顯著差異化,勝負手在于行業數據與場景經驗的沉淀。”裘皓萍認為。
她以攝影修圖工具為例解釋稱:“像‘像素蛋糕’這類細分工具,因精準解決行業痛點,更易獲認可。我們正把電商運營經驗內置到模型中,讓BI(商業智能)Agent不僅分析數據,還能給具體可行經營建議和系統配置自動化,實現‘手腦一體’。”
對于Agent技術的發展階段,她則生動地比喻道:“現在大模型像剛畢業的大學生,有通用能力,但專業能力不足,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我們作為服務商,在真實場景與通用能力間找平衡,幫‘學生’補位,共同服務場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