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主席馮德萊恩失算了!她沒料到,她提出的包括中方要在歐洲投資建廠在內的三個條件,中國會直接搖頭說不。更讓她頭疼的是,德國大眾這回玩了個大的直接關掉了本土不少工廠,裁員、降薪,規模之大堪稱二戰以來頭一遭,同時還把工作重心轉向中國,2024年計劃額外砸下超過25億歐元,和中國新能源車企深度綁定,加速電動化布局。
說實話,這事兒乍一看挺炸裂的。你想想,德國街頭那些老廠房,曾經機器轟鳴、工人忙碌,現在卻鐵門緊鎖,門口的公告欄上貼著停產通知,旁邊還有幾個老員工抽著煙,眼神里滿是迷茫。而另一邊,大眾的高管們估計正坐在上海某個高樓會議室里,端著咖啡,討論著怎么在中國市場再分一塊大蛋糕。畢竟,中國可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電動車的需求漲得跟坐火箭似的,大眾這一步棋,看似冒險,其實明擺著是順勢而為。
可馮德萊恩呢?她提的條件,壓根沒摸準中國的脈。人家中國更愿意在自家地盤搞投資、做創新,而不是跑到歐洲去建廠當打工仔。這就像你請鄰居來家里吃飯,非要人家帶鍋帶菜,人家能樂意嗎?這還用問?結果就是,她的提議直接被拒,連個商量的余地都沒留。
再看德國國內,那真是雪上加霜。工廠一關,工人怎么辦?有些人干了大半輩子,突然沒了飯碗,回家連孩子的學費都快掏不出來。你能想象那種場景嗎?社區小酒館里,幾個人圍著桌子喝悶酒,有人忍不住拍桌子:歐盟這幫人整天開會,能不能先管管我們?這種不滿情緒,就像夏天的蚊子,越聚越多,嗡嗡作響,直接沖著歐盟的政策去了。
更別提長遠影響了。大眾這一走,可能不只是丟了幾個工廠,而是把歐洲汽車制造業的老大地位都給動搖了。這對整個歐洲來說,就是個響亮的警鐘啊!反觀中國,通過和大眾合作,新能源車企的技術和市場份額估計得噌噌往上漲,雙贏局面明擺著。中國這邊高興得不行,畢竟25億歐元的投資,可不是小數目,這相當于國際大牌給咱們的新能源產業蓋了個認可章。
至于馮德萊恩,她的失算不僅讓條件被拒,還可能在歐盟內部丟了面子。以后再推政策,底下的人怕是要多問幾句:您確定這次不會又踢鐵板?她的威信受損,后續動作估計得小心翼翼。而歐盟呢,也得好好想想,對中國的策略是不是該換個路子?與其單方面提條件,不如琢磨怎么合作共贏,不然中國市場的吸引力那么大,歐洲車企一個接一個往那邊跑,誰還守著家門口那點地兒?
當然,從環保角度看,大眾加大電動車投資倒是個好信號。畢竟,少燒點油,多開點電車,碳排放能下來一些。可問題是,這好處眼下更多落在中國市場,歐洲這邊卻在擔心技術外流,心里那個糾結啊!就像菜市場買魚,你挑了半天好魚,結果老板說:不好意思,這條已經賣給隔壁攤了。
再深挖一層,大眾的決策其實也反映了全球汽車產業的格局變化。競爭規則變了,歐洲車企要是還抱著老套路不放,早晚得掉隊。這就像下棋,你光顧著守自己的子兒,卻忘了對手已經把車馬炮調到你家門口了。至于德國本土工廠關閉,或許還能倒逼歐盟加快制造業轉型,但這過程得多疼啊,那些失業的工人可等不起。
最后,說句實在話,全球化的大環境下,大眾的選擇未必不是個必然。跨國公司嘛,哪里有肉吃就往哪里跑。可對普通人來說,這種必然背后,是多少家庭的生計問題?凌晨時分,某個德國小鎮的街頭,一個剛被裁的工人裹緊大衣,看著遠處的工廠煙囪不再冒煙,心里在想什么?或許,這就是這場博弈里最真實的聲音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