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特朗普政府高喊"把工廠搬回美國",結果美國警察花4倍價錢買來的制服卻頻頻開線。
這場轟轟烈烈的制造業回流運動,正在變成一場昂貴的笑話。
美國現在面臨一個尷尬的現實:想重振制造業,卻發現連最基本的衣服都做不好了。
波士頓警察局最近采購的制服就是個典型例子。
以前從中國進口的制服物美價廉,現在換成美國制造后,價格翻了四倍不說,質量還差得離譜。
警察們抱怨說,新制服穿不了多久就開線,簡直沒法穿。
這種情況不只發生在警服上。美國很多行業都在為"制造業回流"付出慘痛代價。
鋼鐵行業看似紅火,鋼材價格漲了,鋼廠老板笑了,可下游的汽車廠、建筑公司卻叫苦連天。
他們不得不為昂貴的本土鋼材買單,最終這些成本都轉嫁到了消費者身上。
醫藥行業更是個大問題。
美國90%的抗生素原料都依賴進口,現在突然說要自己生產,哪有那么容易?
制藥公司說,要重建完整的生產線至少需要三四年。這期間要是原料斷供,病人吃什么藥?
特斯拉在美國的工廠也遇到大麻煩。
馬斯克自己都說,在美國建廠比在中國難三倍。
工人不好找,零部件供應跟不上,產能只有上海工廠的三分之一。
這不是特斯拉不努力,而是整個美國的制造業生態已經不行了。
最要命的是缺人。美國現在有近50萬個制造業崗位招不到人。
不是工資給得低,而是根本找不到合適的工人。
富士康在威斯康星州建廠就是個笑話,開出高薪都招不滿人,最后差點要從中國調工人過來。
玩具制造商Viahart的老板說出了大實話:在美國,會修模具的老師傅都快絕跡了。
這不是錢的問題,而是幾十年來制造業外流導致的技術斷層。
就像一個人多年不運動,突然要跑馬拉松,腿都抬不起來。
供應鏈的問題更讓人頭疼。就算把工廠搬回美國,很多零部件還是得從國外進口。
就像拼樂高積木,少了一個關鍵零件,整個模型就搭不起來。
美國現在就是這樣,想造個手機,屏幕要從韓國進口,芯片要從臺灣買,最后組裝出來的產品比進口的還貴。
這些問題的根源在于,制造業是個系統工程,不是靠政府喊口號就能重建的。
中國用幾十年時間打造了完整的產業鏈,培養了無數技術工人,這不是美國加個關稅就能輕易復制的。
更諷刺的是,美國一邊喊著要制造業回流,一邊還在大量進口中國商品。
今年上半年,中美貿易額不降反升,說明美國根本離不開中國制造。
就像一個人嘴上說要減肥,手里卻拿著漢堡大快朵頤。
特朗普的關稅大棒看似威風,實際上砸的是美國自己的腳。
波士頓警察穿著開線的制服,汽車廠用著天價鋼材,藥廠為原料發愁,這些都在告訴我們:
違背經濟規律辦事,最終只會自食惡果。
這場制造業回流運動已經變成了一場昂貴的政治秀。
花的都是納稅人的錢,買單的都是普通老百姓。與其花大價錢重建已經失去的制造業,不如想想怎么在現有基礎上轉型升級。
畢竟,21世紀的競爭不是比誰能做更多衣服鞋子,而是比誰能掌握核心技術。
美國的教訓告訴我們:全球化時代,關起門來搞建設是行不通的。
各國經濟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強行脫鉤只會傷及自身。
就像離婚容易再婚難,產業轉移出去容易,想再請回來可就難了。
現在美國面臨的選擇很簡單:要么繼續花冤枉錢維持這個制造業回流的幻想,要么面對現實,在全球化中找到自己的新定位。
但不管怎么選,波士頓警察的開線制服都已經成為這個時代最生動的注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