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的一天,李鐵映正在翻閱報紙,突然他的目光被那篇“彝族首領——小葉丹”的報道吸引住了。
“立刻去查一下新聞中所說的地方并核實真實性。”
等了幾天以后,部下拿著報告敲門,進門后說道:“經過我們現場核實,新聞所寫的內容是真實的。”
“非常好。”李鐵映點了點頭,嘴角浮現出一絲欣慰的笑容:“我們需要盡快行動起來,將他們請到北京!”同時,李鐵映還將這個消息一并同布給了劉伯承元帥的長子劉太行。
小葉丹究竟是什么人?為什么李鐵映會如此重視,劉伯承又與之是何關系?
步履艱難,尋求生機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紅軍背負著沉重的失落和無盡的疲憊,踏上了長征路。山路崎嶇,雨水滂沱,每一步都顯得異常艱難。然而,心中那股信念驅使著他們不斷前行。
1935年5月,紅軍經歷了無數次的遭遇戰和生死考驗,每一步都仿佛是在與命運抗爭。紅軍抵達四川涼山彝族地區,這里的地形復雜而陌生,仿佛迷宮一般。
更令人頭痛的是,隊伍與當地居民之間存在嚴重的語言障礙,而敵人的數十萬追兵此時正在金沙江和大渡河周邊活動,隨時可能發起攻擊。
在營地臨時搭建的帳篷里,大家圍坐在一起,神情凝重。
“同志們,我們身處險境,敵人就在附近,我們必須迅速找到和當地人民建立聯系的方法,以便獲得他們的支持與情報。”時任先遣隊司令員劉伯承和政委聶榮臻在深思熟慮下說道。
這時有人插嘴道:
“可是我們根本不會說彝族語,怎么才能與他們溝通呢?”“我們先將此次討論結果上報給軍委,接下來再詳細部署。”
經過慎重討論,軍委明確了行動的方針政策:
本次行動的目的是向彝族人民借道,以便穿越彝區。在此期間,所有將士務必嚴格遵守民族政策,務必以自己的行動來感化彝民,同時也要確保不打擾他們的生活。此外,未經劉、聶的命令,絕對不允許對彝民采取侵擾行為。
一接到上級的緊急指令,劉伯承立即著手進行部署。為了確保此次活動能夠順利進行,他從地方黨組織的隱蔽渠道中,挑選了一位長期居住在彝漢混居區、熟悉彝族文化、通曉彝語的漢族青年作為導游。
“非常感謝你愿意幫助我們。”劉伯承開門見山道:“我們這次出行,希望能夠順利穿越彝族地區。我知道你在這里生活多年,對當地風俗習慣非常了解,希望能借助你的經驗。”
陳姓向導點了點頭:“這沒問題,我在這里待了這么多年,也和村民們建立了良好的關系。不過還是要小心處理與彝族人的交流,他們對陌生人通常比較謹慎。”
隨后陳姓向導提到了一個極其重要的人物——小葉丹。
“小葉丹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劉伯承問道。
“他為人正直,講義氣,以前曾多次幫助過外鄉人,他的名聲在彝族中很好。與他建立聯系,會使行動更加順利,接下來我詳細給你介紹一下……”
小葉丹,本名“果基約達”,隨著年歲的增長,小葉丹不僅保持著他的聰明才智,還展現出了卓越的領導能力和公正無私的品質。族群會議上,小葉丹被推舉為首領,在他的引領下,家族逐漸成長為當地最強大的一支力量。
劉伯承聽了向導的介紹,迫不及待想能夠與小葉丹見上一面。為了這次行動,先遣隊進行了周密的準備。
5月21日,在導游的帶領下向彝區進發。剛剛走進彝區,便被突如其來的彝民包圍。這些彝民手持各式武器,從茂密的樹林中突然沖出,將他們團團圍住。
彝民高聲呼喊著,雖然聽不懂他們的話語,但那兇狠的表情和銳利的目光已經說明了一切。面對突如其來的攻擊,劉伯承迅速下達命令:“保持冷靜,不要輕舉妄動!”
終于,一位氣度不凡的彝族男子緩緩走來,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不容忽視的威嚴。向導低聲對劉伯承說:“這位是小葉丹的管家,他不僅地位顯赫,而且精通漢語。”
劉伯承以一種尊重而友好的姿態走向管家說道:“我們無意打擾彝族同胞的寧靜生活,我們保證不會對你們的生活造成任何影響。”
管家的目光在劉伯承身上打量了一番,片刻之后,他微微點頭。
劉伯承抓住這個機會,繼續說道:
“我們非常尊重彝族的文化和傳統,如果可能的話,我希望能夠親自與小葉丹見面,表達我們的敬意,并確保我們的行動不會給你們帶來不便。”
管家沉思了片刻,然后緩緩開口:“我會將你的請求轉達給小葉丹,請耐心等待,我會盡快給你答復。”
結為兄弟,共同作戰
小葉丹騎著他的馬,威風凜凜地出現在眾人的視線中。向導在一旁輕聲介紹:“這位就是小葉丹,族中的領袖。”
小葉丹一躍下馬,動作矯健而優雅。他正準備按照以往見漢人官員的禮節,行跪拜之禮,卻被劉伯承搶先一步阻止。
小葉丹微微一愣,隨即他感受到了劉伯承的尊重和友好。他抬頭看著對方,眼中閃過一絲敬意,然后爽朗地笑了起來,回應道:“既然如此,那我也就不再拘泥于禮節了。”
在彝海邊,小葉丹和劉伯承并肩而坐:
“你看這彝海,它見證了我們民族的苦難與抗爭。如今形勢風云變幻,我們的宗旨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我誠懇地邀請你加入我們的隊伍,與彝區的封建勢力進行堅決的斗爭,還這片土地一片安寧。劉將軍,我深知彝區百姓的苦難,也渴望改變這一切。我愿意加入你們,共同為彝區的未來而戰。”
隨后,兩人在彝海邊舉行了莊重的結拜儀式。“我們兄弟二人,今已結拜為兄弟,并肩戰斗,共創彝區太平盛世。”劉伯承將自己的手槍和一面紅色的旗幟交給小葉丹,小葉丹則將自己的馬匹交給劉伯承。
在小葉丹的幫助下,大部隊成功穿越了彝區,并在敵軍抵達前順利渡過了大渡河。事后不久,小葉丹與劉伯承結拜的消息傳到了敵人的耳中,這無疑觸動了他們的敏感神經。
他們開始編造各種借口,將小葉丹秘密逮捕。陰暗潮濕的牢房里,敵人對小葉丹進行了嚴刑拷打,逼迫他交出那面紅旗。但小葉丹堅定如山,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不屈的意志,即使在痛苦的折磨下,他也沒有屈服。
于是敵人用重金買通了其他部族,設下了一個致命的陷阱,小葉丹被伏擊身亡……
劉伯承的遺愿得以完成
新中國成立后,劉伯承懷著復雜的心情重返彝族地區,尋找那位曾與他并肩作戰的戰友小葉丹。
然而迎接他的卻是小葉丹被殺害的噩耗,他決心要找到小葉丹的子女,給予他們應有的關懷和照顧。但遺憾的是,他始終未能找到任何線索。
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他將這個未了的心愿托付給了他的兒子劉太行和李鐵映:“太行,找到小葉丹的后代……”劉太行眼中含著淚光:“父親,您放心,我一定會找到他們,完成您的遺愿。”
直到1995年,李鐵映無意中發現了一則關于小葉丹后人的新聞。得知確切消息后,李鐵映心中激動不已,立刻下達指示:“馬上安排,我要親自去北京接待小葉丹的后人。”
與此同時,李鐵映也沒有忘記將這個激動人心的消息告知劉太行。劉太行的眼中不禁涌出了淚水,哽咽著說:“父親,您的遺愿我總算完成了。”
小葉丹和劉伯承的事跡,就像一幅壯麗的圖畫,向我們展示了在困難時期,各族人民是怎樣攜手共渡難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