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1月,正擔任第一副總長、實際負責主持總參謀部工作的楊勇,原本將成為板上釘釘?shù)男氯慰傞L;但軍委短期內收到了幾份材料,都是對楊勇“提意見”的,這也讓首長產生了疑慮。并非不相信楊勇將軍的人品,可總參謀部作為關鍵中樞部門,新總長若不能服眾的話,如何開展好工作呢?楊勇性格耿直,或許無意間得罪了一些同志,才會被匿名舉報。
也就是從這個月開始,組織上開始討論并研究總長候選人問題:在楊勇之外,呼聲最高的一位將軍是楊成武。他是“雙紅一”出身的開國上將,當過兵團司令、大軍區(qū)司令員,最重要的是1965年便出任過代理總參謀長,現(xiàn)在若二度接管總參,完全可以做到駕輕就熟。
另外老帥聶榮臻,一直十分器重楊成武,抗戰(zhàn)和解放戰(zhàn)爭期間,兩人在晉察冀根據(jù)地共事多年,聶帥非常了解楊成武的才能及人品。軍委征求老帥意見時,聶榮臻不假思索地推薦了這位“愛徒”,并且鄭重地寫了封推薦信,力陳楊成武的優(yōu)點及任職條件。
但軍委謹慎研究后,還是給出楊成武“不太適合”的結論,沒有接受聶帥的推薦。經過進一步權衡比較,楊得志在1980年3月走上前臺,這位三楊之中的“老大哥”,正式成為了全軍總參謀長。其實公認“占優(yōu)勢”的楊成武落選,還是有原因的,老將許世友多年前就有過一番評價,比較中肯。
1968年,楊成武在代總長崗位上受到排擠、處境微妙。南京軍區(qū)司令員許世友很替他擔心,說楊成武太剛易折,恐怕“要出事”。沒過多久,許司令一語成讖。而這段話,其實許世友在楊成武面前也直接說過。
1974年楊成武恢復工作,許世友很高興,專門去北京看望他,并直言不諱地分析起對方的遭遇:你那可是“軍機大臣”的活啊,不能那樣干,出事是肯定的。楊成武完全明白許世友的意思,說自己跟許世友是一樣的人。
許世友之所以如此關心楊成武,跟他本人的經歷有直接關系。1967年許世友陷入困境,待在大別山出不來,是楊成武仗義出手,替他向大首長匯報情況,才最終幫許世友渡過難關,回到南京軍區(qū)司令部。所以許世友一直念著楊成武的好,1968年后很為他擔心。
而楊成武說許世友跟他是“一樣的人”,也有道理。這兩位開國上將,都適合放開手腳干“獨當一面”的工作,比如許世友當過山東兵團司令員、執(zhí)掌過南京軍區(qū)、廣州軍區(qū),這樣的將軍需要相對獨立的權限,才能真正發(fā)揮出才能。
楊成武在晉察冀時,也是頭牌將軍,甚至是軍政一把抓,也早早當上了兵團司令員。所以不管許世友還是楊成武,都更適合撐起一個方面的工作,而不太擅長梳理中樞部門、服務軍委領導。許世友戰(zhàn)功和地位那么高,卻從來沒有當過總參謀長,他知道不好干、本人也不想干。
總參謀長不僅本職工作要做好,上下左右都要兼顧到。1980年軍委領導評價楊成武“不太適合”,也是出于類似的原因,許世友之前并沒講錯,他對戰(zhàn)友的特點,看得還是很準的。
而真正當上總長的楊得志,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相反還是他的一大優(yōu)點。楊得志歷來是以厚道穩(wěn)重、能團結同事著稱的,人緣非常好,能夠妥善平衡好各方。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楊得志一直在總參謀部干到1987年,成為建國后在任時間最長的一位總長。
本欄目由軍事歷史作家運營,專注于軍情、軍史、戰(zhàn)史、國際關系研究,以專業(yè)視角為您還原全貌,帶來精彩細節(jié)。作品覆蓋圖文、視頻、音頻領域,歡迎關注以獲得更多精彩文史內容,也歡迎您點贊、評論支持,作者期待您寶貴的意見建議。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