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國際政壇上演了一出精彩的"三連擊"——先是空客宣布在天津啟動A321機身系統裝配,第二天中國就解除了對德國議員彼蒂科菲爾的制裁,緊接著沒多久,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就出現在北京。
這一套行云流水的組合拳,把華盛頓看得目瞪口呆。要知道,美國最擔心的就是中國和歐洲走近,現在倒好,空客直接把最先進的飛機裝配線搬到了天津,歐盟領導人還帶著大半個領導班子來華談合作,這劇情發展簡直像是照著美國最害怕的劇本在演。
馮德萊恩(資料圖)
空客這次在天津搞的A321裝配可不是小打小鬧。A320系列飛機里就數A321個頭最大,以前這種核心部件的裝配都是在歐洲完成的。但這次不一樣了,7月初那架A321的前后機身已經通過海運到了天津港,接下來50天里,中航西飛和空客的工程師們要完成包括飛行控制、液壓系統在內的12個子系統的安裝測試。
這可不是簡單的擰螺絲,而是實打實的高端制造。要知道從2021年6月首架A320機身裝配開始,西飛天津已經交付了104架飛機機身,這次升級到A321,說明中國在空客供應鏈里的地位又往上躥了一大截。
數據最能說明問題:空客天津總裝線現在交付的飛機里,A321機型已經占到40%。波音那邊估計要急得跳腳——他們現在麻煩纏身,737MAX的事還沒完全過去,眼看著空客在中國市場越做越大,2025年在華交付量可能夠嗆。
中國解除對彼蒂科菲爾的制裁這個操作也很有意思。現在突然解禁,時機選得那叫一個精準。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是給歐盟遞了個臺階下。馮德萊恩和科斯塔這次來,肯定要談中歐投資協定的事,先把政治障礙清一清,后面的生意才好做。
馮德萊恩(資料圖)
歐盟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像德國汽車巨頭、法國葡萄酒商這些靠中國市場吃飯的,早就受不了美國整天嚷嚷要對華脫鉤。這次制裁一解除,中歐之間的政治氣氛立馬就不一樣了。
科斯塔和馮德萊恩這次訪華,正好趕上中歐建交50周年。馮德萊恩在X上說的那句"為未來50年的中歐關系定調",可不是隨便說說的客套話。現在全球貿易亂成一鍋粥,美國這邊對中國電動車加征關稅,那邊又威脅要對歐洲鋼鋁產品動手。中歐這時候坐下來好好談談,對雙方都有好處。
前不久外交部記者會上,有記者拋出一個關鍵問題:在中歐建交50周年這個節骨眼上舉行領導人會晤,是不是說明雙方關系要更上一層樓?發言人郭嘉昆的回應堪稱教科書級別的外交辭令,既展現了格局,又暗藏機鋒。
中歐建交50周年和聯合國成立80周年,上來就給中歐關系定了調:"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雙邊關系之一",這話可不是隨便說的。要知道中歐貿易額去年突破了,涉及近20億人的飯碗,說是"最具影響力"確實沒毛病。當前,中歐關系正處在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重要時刻,既迎來新機遇,也面臨新挑戰。
整段回應看似四平八穩,實則把中方的立場、訴求和底線都藏在了字里行間,這種說話藝術確實值得細品。
馮德萊恩(資料圖)
華盛頓現在估計是五味雜陳。波音的困境就不用說了,讓他們的聲譽一落千丈。現在空客又在中國市場高歌猛進,此消彼長之下,美國在航空制造業的霸主地位真是岌岌可危。更要命的是,2025年上半年中歐貿易額已經突破。
美國不是沒想過阻撓,什么"芯片四方聯盟"、"清潔網絡計劃",變著法兒地想拉歐洲一起對付中國。但歐盟也不傻,德國車企、法國空客這些企業在中國市場賺得盆滿缽滿,政客們總不能跟錢過不去。馬克龍那句"歐洲不能做美國附庸",現在看來真是說到做到。
這一連串事件下來,明眼人都看得出國際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空客把高端制造搬到中國,歐盟領導人親自來華談合作,中歐貿易額創下歷史新高,這些都不是偶然。美國最擔心的就是盟友倒向中國,現在偏偏就發生了。說到底,在經濟利益面前,意識形態的大旗也沒那么好使。就像外交部發言人說的,中歐合作給近20億人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這種互利共贏的關系,可不是隨便什么政治操弄就能拆散的。未來的世界格局會怎樣?至少從這出"三連擊"來看,多極化已經不再是理論上的可能,而是正在發生的現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