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十三姐
全世界最緊繃的物種大概就是中國媽媽了,很多媽媽一年有300天掛在嘴上的句式基本就是這樣:
1. 先說自己家娃的一個壞毛??;
2. 問別人這種情況該怎么辦;
3. 別人也說不出怎么辦,但跟她產(chǎn)生了一堆共鳴;
4. 她們同時覺得那算了、不糾結(jié)了、順其自然吧;
5. 然后再說娃的另一個壞毛病,問怎么辦。
看得我都跟著緊張起來,生怕一句話沒聊好就能毀了她娃一輩子......真有不少中年老母把養(yǎng)育看得如洪水猛獸,認為孩子每一個不完美的細節(jié)都能導(dǎo)致人生失敗。
神奇的還不是這個,神奇的是有人來問我怎么辦,我告訴她你松弛一點就會好很多。
她不聽,然后又問一遍怎么辦。
我又說你松弛一點就好了。
她還是不聽,然后繼續(xù)沉浸在自己的憂傷里,吐槽帶孩子太累太煩。
有一次一個村子下暴雨,發(fā)洪水,整個村莊都快被淹完了,村民爬到最高一間屋子的房頂上,這時來了一只船,一些村民上船了被救了,過了一會兒又來了一只船,一些村民上船了被救了,最后只剩你坐在房頂上,一只船過來,撐船的人對你說你快上船啊,你說:不,上帝一定會來救我的。
最后你被洪水淹沒了,吐著泡泡罵罵咧咧:“上帝怎么還不來救我啊!”
上帝都震驚了:“我派了三只小船過來,讓你上,讓你上,你tm就是不聽啊!”
就這么說吧,我覺得很多孩子身上出現(xiàn)的小問題雖然不那么嚴重,但可能都是來自父母的映射。
倒不是說父母自己做得不好,被孩子學去了,而是父母對孩子要求太高,過度緊繃,死盯著每一個小細節(jié),結(jié)果孩子也緊張,緊張就有壓力,有壓力就產(chǎn)生戰(zhàn)/逃反應(yīng),有了這些反應(yīng)就會體現(xiàn)在一些行為上,而那些行為恰恰又是你特別討厭的壞毛病,于是更苛責孩子,孩子就更戰(zhàn)/逃......
昨天有人說她孩子上廁所40分鐘,她把娃打了一頓,打完又后悔了。
你為啥后悔啊?發(fā)火的時候不挺能耐嗎,打娃的時候不挺理直氣壯嗎,不是覺得自己是正義化身、教育專家即視感、拯救孩子于水火、培養(yǎng)良好習慣人人有責嗎?
之所以后悔自責,就是因為連自己內(nèi)心都知道“這點小事,根本不值得把娃打一頓”吧,一點小事就能引爆你,不是人性的扭曲也不是道德的淪喪,其實就是缺了點松弛感。
人不松弛,一點小事就會上綱上線。因為一緊張就失去了辯證思考能力,就會鉆牛角尖,死盯著最可怕的、最不想看到的后果去無限放大、幻想,最后導(dǎo)致情緒失控。
比如你不想讓孩子上廁所太久,完全可以通過迂回戰(zhàn)術(shù)跟他斗,而不是這樣明目張膽“剝奪廁所自由”,你可以在家里設(shè)置禁止帶電子設(shè)備進廁所的規(guī)矩,還可以在廁所里放數(shù)學書,相信他10分鐘不到就能出來。實在不行你就想想,40分鐘又怎么了,孩子放松一下又怎么了,難道這40分鐘耽誤他上清華了嗎,那我告訴你,很多學霸上起廁所來還不止40分鐘呢。
但是你一碰到小事就炸毛,一點腦子沒有,就知道施展淫威使用蠻力,這給人感覺不是你很會管教,只會讓孩子覺得你精神狀態(tài)可怕。
很多親子關(guān)系問題就是這么來的,很多孩子的小毛小病惡性循環(huán)也是這么來的。
心理學里有個著名理論叫“拓展-建構(gòu)理論”,意思是當你在放松、樂觀、積極、豁達等等情緒之下,你的視野會開闊,想得會長遠,思維更辯證,換句話說不會拘泥于眼前或代入一些很嚇人的聯(lián)想,這會幫助你重新建構(gòu)認知,人的格局、觀念、理念、行為,都會變得更有利。
想象一下,其實很多爸爸就是這樣的,他們不拘小節(jié),一些小事都是媽媽在操心,而爸爸們都覺得無所謂,什么帶娃出去玩摔個鼻青臉腫啊,孩子做作業(yè)東摸西摸啊,娃跟他們一樣上廁所遲遲不出來啊......這些小事在爸爸眼里都不叫個事,但在媽媽眼里可能是“孩子不能考上名校的攔路虎和絆腳石”。
講真,上廁所和上名校沒有必然關(guān)聯(lián),習慣不好的人也不見得就一事無成。
小時候老師和家長總是強制孩子“聽話”,所謂“養(yǎng)成好的習慣”,其實是養(yǎng)成“大人喜歡的習慣”,但是大家可以去觀察一下,很多看起來挺不錯的人,其實小毛小病比你還多,只不過因為人家比較松弛,才有能力調(diào)和優(yōu)勢與缺陷,最終形成平衡,找到了自己的路徑。
有的孩子其實就是不適合在高強度高規(guī)矩的環(huán)境下激發(fā)靈感的。就連我這樣一個大家認為還湊合的成年人,都依然是一個拖拉、磨蹭、很難專注做事的DDL驅(qū)動者,但你怎么就知道這種行為模式和習慣不利于我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呢?
有時候啊,可以試著尊重孩子命運,放棄助人情結(jié)。
比如像制定計劃安排學習這種小事,如果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最后都能完成,不完成也能承擔得起后果,對自己的任務(wù)負責,那么你管他過程中多么不堪入目呢!
你要抓過程還是抓結(jié)果,告訴自己只能抓一頭,不能既要又要還要,媽媽們找點無用之事填補一下自己的空白,不要滿眼都盯著孩子。
小孩也是人,需要舒展自己人性的墮落面,不能天天扮演一個完美小孩,只為了讓大人開心,換你你不累?。⊙輵蚴谴笕说娜松n題,小孩子還是盡量多做自己吧。
十三姐
魔都高影響力KOL
公眾號「格十三」「十三姐夫」「十三姐的下午茶」
著有《了不起的中年婦女》《了不起的中國媽媽》《帶夫修行》
微博@格十三
視頻號「格十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