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二月底在曼谷召開了主題為“克拉運河與金磚組織的經濟前景”的國際會議。六、七月泰國和馬來西亞媒體引用官方來源報道,說2030年代中期將實現中泰于2015年5月在曼谷簽署的政府間備忘錄:關于使用中國資金建設通過泰國南部克拉地峽長約100千米的運河,可以繞過馬六甲海峽,將印度洋與太平洋之間經過南中國海的航線至少縮短三分之一。后來很可能由于地區玩家,如新加坡和印度的抵制,兩國政府的這一協議并未能落地,運河建設僅限于預先討論。由于南中國海存在領土爭端,通過馬六甲海峽和巽他海峽安全風險高,需要對航線進行調整。于是,中國將這一方案納入了“一帶一路”倡議。
作為次此會議的參加者,多名專家有相同的觀點:首先,對這一早在十九世紀中葉就提出來的古老方案,政治經濟的需求日益增長。其次,這一要道將促進中國與所有南亞國家政治經濟關系的發展,加速金磚地區的擴大,增加泰國的經濟收入。專家評估:總體而言,克拉運河方案對于地區海上貿易可能是革命性的,縮短運輸延遲,創造新的跨地區經濟能力。
泰國方案建議運河長95-160千米,穿越地峽最寬的南部,包括建設平行的輸油管道,類似于沿巴拿馬和蘇伊士運河岸邊建設的輸油管道。
緬甸的方案是沿最短的路線:在地峽北部不超過60千米,但不建設平行的輸油管道。而且這一路線繼續向太平洋深入15千米,只能通過相鄰的泰國地峽段,因為緬甸沒有進入暹羅灣的出海口。緬甸方案比泰國方案造價低一些,因為90%的路線在緬甸領土上。
泰國運河方案投資的預先評估為230億美元。根據現有的消息,中國將以某種形式參與對運河的開發和使用,中國的投資將保證這一工程至少70%的經費。
北京和曼谷為運河選擇了最南邊的第三種方案,在泰國最南端,靠近馬來西亞邊境,總長約95千米。預計在運河兩端建造深水港,主要用于集裝箱貨物的過境運輸,而且這條航路的通過能力達到每年2000萬標準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