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2025年7月17日,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在記者會上神情嚴肅,語氣堅定地發出了一則足以改變沖突走向的警告:要是烏克蘭動用西方提供的遠程武器,對俄羅斯境內縱深目標發動襲擊,那么俄羅斯將毫不猶豫地對那些支持烏克蘭的國家實施直接打擊。這話一出,全世界都為之震動,大家心里都清楚,俄羅斯這是實實在在地劃下了一條不容逾越的紅線。
武器(資料圖)
俄羅斯之所以會如此強硬,與美國解除對烏克蘭使用美制陸軍戰術導彈系統(ATACMS)的限制脫不了干系。自那之后,烏克蘭開始頻繁針對俄羅斯境內目標展開攻擊。要知道,這ATACMS導彈系統射程可達300公里,直接把俄羅斯后方大片區域都納入了打擊范圍。俄羅斯方面可不認為這僅僅是簡單的武器供應問題,在他們眼中,北約通過提供衛星偵察、目標鎖定等關鍵技術支持,早已深度介入這場沖突,成為烏克蘭作戰體系中密不可分的一環。然而,北約卻一口咬定這些行為屬于“非直接參戰”,還拿著《聯合國憲章》第五十一條的“自衛權”當擋箭牌,試圖撇清關系,逃避國際法責任。
在軍事層面劍拔弩張的同時,美歐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也在持續加碼,手段愈發狠辣。德國宣稱要在接下來的幾周內,向烏克蘭交付“愛國者”防空系統,給本就緊張的局勢火上澆油。美國那邊,鷹派參議員格雷厄姆大放厥詞,揚言要對所有與俄羅斯有貿易往來的國家加征高達500%的關稅,這無異于想在經濟上把俄羅斯徹底孤立。歐盟也不甘示弱,批準了對俄羅斯的第18輪制裁,這次制裁范圍之廣,甚至把俄羅斯在印度的煉油廠都囊括其中。面對美歐這一系列的經濟攻勢,俄羅斯沒有絲毫退縮,直言這些制裁只會加快自身“去美元化”的進程,并且會進一步加深與中國的人民幣合作,在金融領域另辟蹊徑,繞過西方主導的金融體系。
在這場復雜的國際博弈中,中國始終保持著戰略彈性。在7月15日中俄外長會晤期間,中國外長再次強調,通過對話和談判才是解決沖突的唯一可行途徑。中國既沒有選擇深度介入美俄之間的這場沖突,也沒有在雙方博弈中偏向任何一方,而是通過加強與俄羅斯的能源和貿易合作,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為地區穩定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回到俄羅斯劃出的紅線這一關鍵問題上,一旦烏克蘭真的使用遠程導彈對俄羅斯大城市發動攻擊,俄羅斯的報復行動很可能不再局限于烏克蘭戰場。按照俄羅斯的表態,其很可能會直接將矛頭對準美國或北約成員國。要是真發展到這一步,那全球安全格局必將遭受前所未有的沖擊,引發的連鎖反應或許會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普京(資料圖)
回顧美歐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自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以來,那可謂是源源不斷,規模越來越大。美國截至2025年7月,已累計向烏克蘭提供了超過17億美元的武器裝備,從200輛M113裝甲運兵車,到18門155毫米榴彈炮,再到11架米-17直升機以及“彈簧刀”無人機、“標槍”反坦克導彈等各類先進武器,一應俱全。歐盟27國也通過15億歐元的軍事援助計劃,全方位地為烏軍提供支持。這些援助不僅極大地提升了烏軍的裝備水平,更通過北約的軍事訓練體系,將烏軍逐步納入西方作戰指揮框架,使得烏軍在作戰理念和戰術運用上越來越向西方靠攏。
俄羅斯對于美歐的這種“拱火”行為早就忍無可忍。俄羅斯副外長里亞布科夫曾明確表示,任何在烏克蘭領土上運送武器的北約車輛,都將被俄羅斯視為合法軍事目標,俄方保留“無差別打擊”的權利。這表明俄羅斯對西方援助的忍耐已經到了極限,而此次劃下紅線,更是凸顯了其捍衛國家核心利益的堅定決心。
對于美歐而言,面對俄羅斯的紅線警告,陷入了一個極為艱難的兩難境地。一方面,出于國內政治因素的考量,美歐內部存在著一股強大的“反俄共識”,這種政治氛圍使得美歐政府在對烏軍援問題上難以輕易退縮。再加上部分政客對俄羅斯“核威懾疲勞”的錯誤判斷,認為俄羅斯在常規軍力消耗巨大的情況下,不敢輕易與北約發生直接沖突,所以仍然在持續加大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持力度。另一方面,美歐也不得不正視俄羅斯紅線背后所蘊含的巨大風險。一旦俄羅斯真的實施報復行動,北約與俄羅斯之間的沖突很可能會迅速升級,甚至有可能引發核戰爭,這對于美歐來說,同樣是無法承受的后果。
北約為了規避沖突升級的責任,在法律層面進行了一系列操作。他們將自己的行為包裝成“非直接參戰”,聲稱提供武器僅僅是為了幫助烏克蘭行使自衛權,符合《聯合國憲章》中“自衛權援助”的條款,試圖以此來擺脫在沖突中的直接責任。然而,在現實中,北約與烏軍之間的情報共享、戰術協同等合作已經達到了非常緊密的程度,雙方事實上已經形成了一個作戰聯盟。這種在法律層面與實際行動上的巨大矛盾,讓俄羅斯更加堅信,任何針對俄羅斯的遠程攻擊,背后都有北約的影子,這也為俄羅斯實施報復行動提供了現實依據。
在這場復雜的國際沖突中,中國的立場備受關注。中國一直秉持著客觀、公正的態度,堅持勸和促談,積極推動雙方通過對話來解決爭端。在與俄羅斯的合作中,中國既注重維護與俄羅斯的友好關系,又始終堅守自身的原則和立場。通過加強與俄羅斯的能源合作,中國保障了自身的能源安全,同時也為俄羅斯提供了穩定的能源出口市場。在貿易領域,中俄之間的本幣結算比例不斷提高,進一步推動了“去美元化”進程,減少了對美元體系的依賴。這種合作模式不僅符合雙方的利益,也為全球經濟格局的多元化發展做出了貢獻。
普京(資料圖)
從目前的局勢來看,俄羅斯劃下紅線的本質是一種“止損策略”。其目的并非是主動挑起與北約的全面戰爭,而是通過明確的威懾,阻止美歐進一步突破其底線,為后續的談判創造有利條件,爭取更多的籌碼。而美歐方面,面對俄羅斯的強硬態度,內部已經開始出現分歧。德國、法國等歐盟核心成員國開始重新評估“軍援過度”所帶來的安全風險,呼吁對武器使用設置地理限制。美國國會內部也就是否批準“遠程導彈出口”等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辯論。這些跡象表明,美歐對烏軍援的政策可能會從過去的“全面支持”逐漸向“精準賦能”轉變,以避免觸發俄羅斯的強烈反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