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德萊恩訪華,說明了一個問題,當今世界,不是朋友多就是好事,除非你是老大,否則就是烏合之眾。
馮德萊恩于2025年7月24日抵達北京后,在社交平臺X上發文,表示了對華態度的轉變,還沒來中國之前,她對中國持批評態度,說中國在俄烏問題上立場不明,稱中國產能過剩,影響世界經濟。
但是到京后馬上稱“歐盟將于中國重新平衡關系”,和表示“雙方能夠實現互利合作”。
看到網上一些專家學者,對歐盟馮德萊恩訪華持樂觀態度,但是貓哥覺得,馮德萊恩訪華就是一場趕在特朗普訪華前的一場“政治秀”。毫無意義,改變不了歐洲跟著美國屁股后面圍堵中國的立場。
此前,北約秘書長呂特說,先解決俄羅斯,然后再集中精力對付中國。 這是北約的最終目標,呂特說的是實話,也是心里話。
反過來,歐洲非常清楚,真正的戰略智慧,從不在于筑墻設壘。當全球產業鏈早已血脈相連,“去風險”的執念終將反噬自身。
中歐關系需要的是不針對、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雙方要深化戰略溝通,增進理解和互信,樹立正確的相互認知。
但是他們做不到,一個是從1840年起,對中國的堅船利炮,和二戰后的飛速發展,在他們的潛意識中,他們就是高人一等,帶著原始的傲慢。
一個就是他們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和立場,都被美國深度控制,歐洲根本就沒有自主和自決權。所以歐洲不管誰來,都解決不了實質問題。
貓哥在另一個號上分享過的一個觀點,就是歐洲是目前非常尷尬的存在,想要脫離美國,美國現在已經沒有精力和能夠過多的幫助歐洲。與俄羅斯可以說是世仇,到現在還在為了各自的“安全空間”對立,與中國不得不進行有限的合作,但又不甘于低聲下氣。所以造成歐洲與上三常關系都尿不到一個壺里去。
另外,歐盟本就是一個松散,各自都想占便宜的組織,歐洲又是白左當道,所以就更不會有什么建設性的政治主張和建樹了。
所以,中國作為世界工廠,首先要做好內循環和內部調控,其次是不受意識形態和外界影響,平衡歐盟和東盟的經貿關系,爭取最大的利益。
在國家利益的關鍵問題上,寧可停滯不前,也堅決不能慫。你慫了,就必然受氣,而對方一定會變本加厲,老百姓的話說“見慫人壓不住火”,就是這個道理。
還有一句老百姓的話叫做“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靠誰不如靠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