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一名美國專利商標局的美籍華人員工飛抵成都雙流國際機場,計劃探望闊別多年的親人。然而,這名未在簽證申請中披露美國政府雇員身份的商務部工作人員,很快被中國邊檢部門扣留。據《華盛頓郵報》披露,其護照一度被沒收,盡管后來歸還,但離境禁令持續生效。截至7月21日,他仍滯留北京,成為繼富國銀行高管毛晨月(音譯)之后,又一位被限制離境的美國公民。《華盛頓郵報》表示,這名美國商務部員工未披露他為美國政府工作,知情人士表示,他被禁止離境與中國認為的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有關。
這起事件表面是移民管理問題,實則暗流涌動。中國《出境入境管理法》明確規定,危害國家安全或涉及未結案件者可被限制出境。而美方對事件的緘默態度耐人尋味——富國銀行已緊急叫停所有赴華差旅,美國政府卻僅以“隱私保護”為由拒絕置評。耐人尋味的是,兩起離境禁令均發生在2025年中美稀土博弈白熱化階段。而稀土走私,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
就在商務部員工被扣的同月,中國宣布對釤、釓、鋱等7類中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要求進口方證明“非軍用”并接受45天審批。這一舉措直擊美國軟肋:美國國防承包商78%的生產線依賴中國稀土,戰斗機、導彈的制造均需這些“工業維生素”。國家安全部7月18日罕見公開稀土走私手法:某國(暗指美國)承包商將中國稀土偽標為“鐵合金”,混入瓷磚原料甚至塑料,通過快遞小包分批次偷運出境;更有間諜機構策反境內人員,竄改原產地標簽經第三國(墨西哥與泰國)轉口。
這些行徑印證了美方的迫切——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直言:“中國稀土政策已卡住美軍武器制造的咽喉。”美國試圖以技術封鎖遏制中國,卻暴露了自身供應鏈的致命傷。蘭德公司分析顯示,美國重建稀土鏈需耗時10年、耗資1200億美元,遠超《芯片法案》預算。而中國通過“一批一證”出口許可、人民幣結算期貨市場等組合拳,徹底堵死轉口漏洞,強化全球定價權,離境禁令在此背景下絕非孤立事件。
當美國指使意大利以九項罪名逮捕中國工程師時,中國對美方人員的依法審查,既是主權捍衛,也是對“長臂管轄”的精準回應。正如白宮前腳抱怨“中國未履行日內瓦協議”,后腳又默許芯片禁運和C919發動機斷供——稀土管控與離境禁令,恰是中方在美方破壞合作氛圍后的反制鏈條。預計未來將是制裁與談判的并行軌道。短期內,美國難逃稀土困局。
中國已批準部分對歐日韓的民用出口,卻對美企申請異常審慎;美汽車制造商聯名警告白宮“沒有磁鐵就造不出零部件”,但本土采礦因環保和勞工問題步履維艱。而離境人員的命運,或將成為談判籌碼——若美方在工程師引渡、技術解禁等問題上讓步,事件可能出現轉機。從成都機場的邊檢柜臺,到墨西哥與泰國成為關鍵偷運稀土中轉站,從被偽裝的稀土包裹,到簽證表格上刻意隱去的職業信息,這場大國博弈的每個細節都印證著同一邏輯。
當美國試圖用制裁大棒維護霸權時,中國正以資源安全為盾牌、法律武器為長矛,在攻守易勢的棋局中奪回主動權。稀土管制的鋼印和離境禁令的印章背后,是一場關乎未來全球秩序主導權的無聲較量。稀土暗戰未有終局,但棋至中盤可見分曉——任何繞過管制的走私行徑,任何危害國家安全的跨境活動,都將遭遇最堅決的反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