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 年,一封特殊的信件擺在了上海市委的辦公桌上。寫信之人,身份頗為特殊,他是左宗棠的曾孫左景鑒。信中,左景鑒言辭懇切,希望市委能考慮分給他一套低樓層的房子。彼時,已至耄耋之年的他,滿心都是對上海的眷戀。
左景鑒的出身,自帶光環。他的曾祖父左宗棠,乃晚清赫赫有名的人物。左宗棠在那個風雨飄搖的時代,力挽狂瀾,收復新疆,成為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之一。其 “身無半畝,心憂天下” 的胸懷,至今為人傳頌。在這樣的家族背景下成長,左景鑒自幼便深受熏陶。
左景鑒的人生,并非一帆風順。三歲時,母親便離開了他,十多歲時,父親也撒手人寰。命運的重擊,讓年少的他早早學會了自立。被姑母收養后,他沒有依賴他人,而是憑借自己的努力,在人生道路上奮力前行。他選擇了醫學之路,立志用醫術治病救人。
多年的苦學,讓左景鑒在醫學領域嶄露頭角,成為我國著名的外科專家??姑涝瘯r期,他更是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研制出手提血液箱。這一發明,在戰爭的幕后,為無數戰士的生命保駕護航,他也因此成為抗美援朝戰爭中的醫療英雄。
1959 年,國家一聲令下,左景鑒響應號召,舉家西遷至重慶。當時,他在上海有著一套公寓??稍趪倚枰媲?,他沒有絲毫猶豫,毅然決然地將公寓上交給了國家。那時,他的女兒左煥琛剛考入上海醫學院,年僅 16 歲。對于父親的決定,左煥琛滿心不解。她質問父親:“為什么要將我們自己的公寓交給國家?” 左景鑒一臉嚴肅,說道:“我是單位的領導,必須帶頭做好榜樣?!?/p>
左煥琛從未離開過父母,也未曾與弟弟妹妹分開過。她乞求父親:“那能不能只帶弟弟走,讓母親和妹妹留在上海陪我,你們突然都離開,我不適應?!?左景鑒態度堅決:“要走,全家都得去,要帶頭,就得帶好頭。” 左煥琛又問:“那我住哪里?能不能在公寓里給我留一間住房?” 左景鑒冷冷地說:“你們上海醫學院不是有宿舍嗎?就住學生集體宿舍?!?就這樣,左景鑒一家扎根重慶,一待就是四十多年。
時光匆匆,左景鑒到了八十多歲,對上海的思念愈發濃烈。此時的左煥琛,已成為上海市副市長。然而,上海住房緊張,左煥琛自己都一直沒有分配到房子。她住的地方,房子老舊,樓層高且無電梯。左景鑒若去上海,上下樓成了大難題。
左煥琛的表哥看不下去了。這位曾擔任過上海原子能研究所黨委書記、又是離休干部的老人,想憑借自己的影響力,幫一幫左煥琛。他背著左煥琛給市委寫了封信,信中提到左煥琛住房樓層太高,年邁的父親無法走樓梯,希望能分一套電梯房,好讓左景鑒這位對國家有特殊貢獻的老人,能回上??纯础?/p>
市委秘書長將信交給左煥琛時,她卻拒絕了,只說房產緊缺。就這樣,左景鑒直到晚年,都沒能回到上海。父女倆相聚的時間,也因這住房問題,變得少之又少。左景鑒臨終前,對小女兒說:“我去世后,把我的骨灰灑到長江里,讓它流去上海,再流入大海?!?小女兒淚眼模糊,開玩笑說:“流不過去,葛洲壩和三峽大壩擋著呢?!?左景鑒笑著說:“會流過去的,流到上海看看我的母校,看看我曾工作過的地方,再看看大海?!?/p>
當年,年少的左煥琛不理解父親為何上交房子,不給自己留一間??僧斔蔀樯虾J懈笔虚L后,她明白了父親的選擇。她雖大權在握,卻沒有利用特權為父親謀福利。在醫學領域,她利用自己的權力,為社會做出諸多貢獻。她努力提高醫學技術,建立完整的醫療系統,構建社會衛生體系。
左景鑒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他雖出身名門,卻從未依靠家族,全憑自己奮斗。他響應國家號召,扎根重慶,將半生心血獻給了大西南。左煥琛繼承了父親的精神,舍小愛為大愛。他們用行動,賡續著左宗棠的奉獻精神,讓這種精神在歲月中熠熠生輝。
左宗棠家族的故事,就像一本厚重的書,每一頁都寫滿了家國情懷。從左宗棠的 “身無半畝,心憂天下”,到左景鑒的無私奉獻,再到左煥琛的克己奉公,這種精神代代相傳。他們不追逐名利,不貪圖享受,始終將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時代的浪潮中,他們或許只是一朵朵浪花,但正是這些無數的浪花,匯聚成了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力量,激勵著后人不斷奮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