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T拉各斯常規挑戰賽,原本看起來是個挺常規的站點賽,結果因為國乒全員棄賽、日乒頭號主力早田希娜自費參賽、曬定制球衣,輿論場瞬間就炸開了鍋,8.5萬美元獎金、400個冠軍積分,說多不多說少不少,關鍵是國乒直接“擺爛,連一個人影都沒留,反倒是日本這邊,早田希娜和橋本帆乃香頂著時差和舟車勞頓殺到現場,拉開了這場有點魔幻的國際乒壇劇本。
國乒棄賽的理由,官方沒明說,球迷心里多少有點數,按以往經驗,類似拉各斯、南美這種站點,國乒如果覺得意義不大或者和整體備戰節奏沖突,經常會選擇全隊缺席,這次估計還是考慮到巴黎奧運臨近,主力隊員要么備戰要么養傷,次主力也不愿意貿然遠征,反正積分體系國乒本來就占優,少打一站影響不大,但是說到底,這套“集體行動的打法,多少還是透著點鐵板一塊的管理味道,考慮的是大盤子,個人訴求直接被抹平了,你說有沒有國乒球員想去感受下國際賽場,混個積分、刷刷存在感,不排除有,但人家就是不給機會,這在國內乒乓圈已經是老問題了,誰想“單飛,基本沒門。
這時候日本這邊的操作就有點意思了,JTTA(日本乒協)對球員參賽政策肉眼可見地寬松多了,球員只要自愿,自己承擔費用就能報名,早田希娜這次直接以“個人名義參賽,費用全包,虧賺自負,這種“個人自負盈虧的做法在國乒體制下簡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效果也很直接,早田希娜作為世界第11的種子選手,拉各斯站頭號種子,首戰打印度阿庫拉,橋本帆乃香分在下半區,二號種子,兩個最能打的日本女將,直接把拉各斯賽場變成了舞臺中心,氣氛一下就起來了。
說到早田希娜這波操作,最出圈的還不是她參賽本身,而是她在社交媒體“首曬個人定制球衣,球衣設計師是她的教練石田大輔,這事看起來像是花邊,其實背后很能說明問題,從14歲到現在,石田陪著早田成長,不只是技術調教,還負責生活和心理關照,贏一起笑,輸一起哭,這份師徒情、隊內氛圍,和國乒那種“鐵軍風格的團隊管理形成了鮮明對比,某種程度上,這也是日本乒協“人性化管理的一個縮影,球員可以有自己的小圈子,有表達空間,甚至球衣風格都能玩出點花頭,這種放權,其實也給了球員動力,哪怕自費也愿意拼一把。
回到比賽本身,早田希娜不是那種靠流量吃飯的選手,打法很有特點,正手搶攻、反手斜線突襲、前三板壓迫性十足,本賽季表現穩定,世界排名卡在第11,沒有太多溢出,也沒被追上,橋本帆乃香則是削球流里的佼佼者,攻削結合,場上常常讓對手崩潰,國乒不少主力都吃過她的虧,這倆人代表著日本女乒的兩種極端風格,現在頂著頭號、二號種子身份在拉各斯沖鋒,既是為自己練兵,也給日本乒協贏了面子,賽場之外,順帶“輸出一波個性化管理和自由參賽的理念。
當然,乒乓圈看熱鬧的不少,真懂球的都明白,拉各斯這種站點賽事,頂級球員其實能放則放,積分和獎金都不算核心,主要還是給二三線選手練級用的,國乒這波棄賽,短期看沒啥影響,體系內球員照樣能靠大賽刷分,長期看如果一直鐵板一塊,“一刀切不留余地,可能會把一些有潛力但不夠主力的選手壓在板凳上,個人成長空間被鎖死,反觀日本,雖然整體實力不如國乒,但讓球員有自由選擇的空間,偶爾冒出幾個黑馬,氣氛活躍,球員也有更強的自我驅動力,這種模式碰上大賽不一定能占便宜,但在世界乒壇“對噴輿論場里,確實容易贏得好感和尊重。
問題來了,這種完全放權、自由參賽的方式,真能讓日本追上國乒嗎,歷史已經給過答案,單靠個體爆發很難撼動整體實力,但對球員自信心、技術儲備、抗壓能力,確實有幫助,反過來說,國乒如果一直堅持“大鍋飯,會不會錯過某些天賦型選手的成長窗口,這其實是個長期矛盾,短期內看不出大問題,但一旦出現陣容斷檔或者新老交替不順,弊端就會被放大,拉各斯這次只是一個縮影,背后其實是中日乒協兩種管理哲學的碰撞。
WTT拉各斯站少了國乒,確實少了點看頭,但早田希娜“孤勇者式參賽,加上定制球衣這種自帶話題的操作,還是讓賽事有了不少熱度,橋本帆乃香也穩穩站上舞臺,誰說冷門賽事出不了新故事,這波中日管理差異被擺上臺面,大家都在觀望,下一次,國乒還會不會全員放棄類似賽事,日乒這種自負盈虧的做法會不會成為潮流,沒準下回場邊觀眾席,真的會多出幾個“單飛球員的身影,你說巧不巧,這才是乒乓球世界最有意思的地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