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數|2627字
建議閱讀時間|8分鐘
“看蘇超了嗎?”
這個夏天,江蘇人見面聊天的內容,三句離不開“蘇超”。
這項以業余球員為主、以城市之名組隊參加的賽事于5月初開賽,首輪不溫不火,但沒多久就因五花八門的玩梗在社交媒體出圈。隨之而來的,是江蘇各地體育、文旅、商務、宣傳等部門不遺余力地參與和投入,助推“蘇超”掀起一輪又一輪的歡樂熱潮。據統計部門6月底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95.2%的江蘇居民都知曉“蘇超”,其中非常了解的,占比近1/3。
所以,為什么是“蘇超”?
獨一無二
就賽事組織形式來說,“蘇超”幾乎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根據規定,“蘇超”由十三個城市組建十三支球隊參賽,參賽球員必須是所在城市的戶籍人口、學籍人口,或者出示2025年1月以來的不間斷社保繳納證明??鋸堃稽c說,在講究血統的“蘇超”里,每支球隊都是畢爾巴鄂競技。
翻開各隊大名單,“蘇超”球員的多元化顯而易見?!疤K超”有少數職業球員,每隊可報名三位職業球員,判定標準是本年度在職業聯賽一線隊注冊的球員,比如常州隊的黃紫昌和鎮江隊的方昊,但這些高水平職業球員并不一定有時間回鄉參賽。而剩下的業余球員,還可以分為好幾類。
第919期《足球周刊》現貨熱銷中
首先,退役的職業球員,比如南京隊的楊笑天和渠成,這是很多江蘇球迷都比較熟悉的名字;其次是本賽季沒有報名參加職業聯賽的現役職業球員,比如南通隊的李賢成,他沒有在中乙海門珂締緣注冊,卻是標準的職業球員;三是沒有職業經歷,但接受過專業訓練的球員,比如南通隊的大部分球員,他們都是珂締緣俱樂部的梯隊人才;四是足球愛好者,比如宿遷隊的繩晟,他從未接受過專業訓練,目前在蘇州經營一家燒烤店。
這樣的組建形式和球員結構,基本構成了“蘇超”的草根特色、地域屬性和城市認同,同時也保障了一定的觀賞性。以廣義業余聯賽的標準看,這樣的競技水平算是“恰到好處”。
在我們已知的足壇范疇內,這樣的聯賽形式幾乎沒有先例。想象一下,賴斯代表倫敦隊出戰,碰到了代表曼徹斯特隊出戰的福登,這聽起來就有些滑稽。
只有一個算是例外,那就是歐足聯地區杯,一個非常冷門的歐洲賽事。歐足聯地區杯每兩年舉行一次,創辦于1996年,由歐足聯各個成員協會派出一支業余球隊出戰。至于球隊的名字,都來自于所在城市或州(自治區),比如1999年的亞軍西班牙馬德里隊,2019年的亞軍德國巴伐利亞隊,以及西班牙加利西亞隊和葡萄牙里斯本隊——這一點確實跟“蘇超”頗為相像。
只是,歐足聯地區杯的參賽球員皆為業余球員,競技水平相對較低,但能夠出戰地區杯,對于球員來說是非常難得的體驗——這也可能是他們通往職業賽場的方式和舞臺之一。正如西班牙球員亞歷杭德羅·雷伊所說,“并非每個人都有機會走上職業之路,這項賽事讓我感覺自己像個職業球員,它提醒著我當初為何愛上這項運動?!?/p>
爆火背后
5月10日,“蘇超”揭幕戰,鎮江隊對陣揚州隊。江蘇省省長許昆林出席了開幕式,副省長陳忠偉為比賽開球。要知道,這只是一場業余比賽。
行政力量的高規格推動,是“蘇超”爆火的一個根本原因。無論是場地協調,賽事安保還是宣傳造勢,“蘇超”可謂“一路綠燈”。賽季初,賽事爆火讓各地始料未及,常州、南通等隊在政府主導下均迅速完成了主場變更,球場的擴容也是雷厲風行。與此同時,江蘇各市新聞客戶端、官方社交媒體也連續將“蘇超”放在了重要位置,持續滾動報道。
憑借著江蘇的“玩梗體質”,“蘇超”的熱度徹底炸開。其實,包括“散裝江蘇”、“江蘇十三太保”等熱梗,早就在社交媒體上熱傳,“南哥”、“蘇哥”、“十三妹”等名詞的認知度也很高。各市之間的對抗頗有話題性,“場場都是德比”的噱頭,引得一波又一波的流量聚焦。
比如,蘇錫常之間的“太湖德比”、揚州和泰州之間的“早茶德比”、淮安和連云港之間的“西游德比”,南京和蘇州之間的“江蘇超級德比”等等。不光是網友,“南京發布”微信公號還連續發布《人人都想爭南哥》、《阿淮,睡了嗎》等爆款文章,親自下場玩梗,制造話題。
江蘇所呈現出的這種均衡式對抗、差異化協同讓人喜聞樂見,而主客場賽制的“蘇超”恰恰提供了讓這一特質落地的最佳載體。
更重要的是,搭建這個載體的可行性很高,江蘇省域面積相對來說不算大,各市之間來往頗為便捷,絕大多數城市之間實現了2小時內高鐵通達。江蘇各市的財政收入也支撐得起辦賽成本,無論蘇南還是蘇北,都有規模較大的奧體中心,基礎設施完備。
促使“蘇超”爆火的因素其實有很多,且缺一不可。這也是為什么,模仿“蘇超”并實現出圈的難度著實不小。
借鑒與啟發
“蘇超”可以為中國足球帶來什么啟發?
首先是普及。95.2%知曉“蘇超”的江蘇居民,涵蓋了社會的各類群體,其中非傳統球迷群體占比近八成。超高的知曉度,加上相對低廉的票價,讓“蘇超”每一場比賽的搶票難度都是“地獄級”。6月29日蘇州對陣揚州的比賽,兩輪搶票人數高達144萬人。
誠然,討論“蘇超”的競技水平沒有太多意義,那些牽連到中超和國足的“惡意拉踩”也不應該出現。真正需要注意到的是,很多原本從沒踏進過球場、從沒看過足球比賽的人開始看球了,原本不會產生太多體育消費的人也開始購買裝備和周邊了。官方媒體開始正經科普各地的足球發展歷史,介紹了海門珂締緣、南通二中、宿遷三棵樹小學、河海大學等長期扎根校園足球的學?;驒C構。隨著那些為青訓付出努力的人開始被更多人看見和關注,孩子們利用課余時間踢球也不再是“犯錯”。這些,一定是有意義的事情。
其次是文化。足球文化中有個經典的口號——支持你的本地球隊。雖然有些魔幻,但不得不承認,我們在職業聯賽中很難落地的文化氛圍,在“蘇超”賽場實現了。
基于地方政府的強力推動,自帶的地域屬性和城市認同,“蘇超”的熱鬧遠不止于場上,也在場外,不止于線下,還在線上。
南通提出的“全域是主場”概念,和足壇的主流理念非常接近:每逢比賽日,不止于球場,整座城市都是主場。在南通隊攻破宿遷隊球門的時刻,不光是球場內沸騰了,遍布南通全域的192個觀賽點也熱鬧了。這些觀賽點既分布在商場,在濱江公園,也在距離大海邊只有幾公里的農村。那一刻,城市、球隊和人民實現同頻共振,這正是足球的真諦和本質。
一定程度上,“蘇超”是對中國足球的一次“抄底”。在整體足球環境仍沒有太大改觀的情況下,球迷,尤其是所謂的非傳統球迷,選擇對沒有江湖紛爭、人情世故,只有刺刀見紅、你追我趕的“蘇超”報以希望——人們非常樂于見到球員們為自己所在城市的榮譽拼盡全力。幾輪比賽下來,“蘇超”確實沒有“垃圾時間”,領先的一方無論領先多少都會進攻到底,落后的一方無論落后多少也永不放棄。
其實,“蘇超”何嘗又不是外界與中國足球的一次“和解”。多年來,中國足球陷入了“輸球、罵街”的死循環,球迷和非球迷之間也存在一些鴻溝。
“蘇超”的火熱,讓非球迷見到了足球頗具魅力的一面,見到了中國球員努力和拼搏的一面,有了支持的球員,也逐漸理解了球迷“中國足球這么差為什么還看球”的心態?!疤K超”的火熱,讓球迷們感受到了足球作為世界第一運動的魅力,見到了中國足球的一個突破方向,也為校園足球、社會足球被重視程度的提高感到欣慰。
“蘇超”的持續火熱,或許可以讓管理者和決策層認識到,大眾想要的、喜歡的足球是什么,足球之于一座城市來說是什么,以及足球在推動社會消費、促進文商體旅融合發展方面的巨大潛力。
在勝利終將到來之前,我們需要讓熱愛扎根,讓希望蔓延。
本文作者:袁杰
本文原載于第919期《足球周刊》
發行日期:2025.7.25
圖片源自網絡
2024-2025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
高中組男女足冠軍限量特別版
《足球周刊》2025下半年訂閱
第918期《足球周刊》現貨熱銷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