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古
近兩天,多家媒體報道稱,日前足協組織了中、外教練專家對符合U14和U15國少主教練選聘報名條件的候選人進行了評議和篩選。雖然還沒有產生最終結果,但“多數專家都傾向于選擇本土教練帶”。對于這些報道,不少球迷感到非常吃驚,知名媒體人李平康直言“不知道哪位領導想要背這口‘大鍋’”。
萬厚良和久爾杰維奇
新聞的背景是:5月下旬,足協發布公告公開選聘2011和2010年齡段(即U14和U15)年齡段兩支國少主教練。目的是備戰2027、2028亞足聯U17亞洲杯,“打造技藝精湛、作風頑強、能打硬仗、為國爭光”的新一屆國字號梯隊。
之所以兩支球隊同時選帥,主要原因是U17世界杯從今年開始改為每年舉辦一次,U17亞洲杯(U17世界杯亞洲區預選賽)也按此節奏進行。由于工作事多量大,因此足協須盡早完成包括選帥在內的球隊組建工作。
公告發出來后,報名非常踴躍,據稱有超過60人符合報名條件,其中包括周海濱、萬厚良、張馳明、毛彪、臧海利等約10名本土教練。
相關報道還稱,除了久爾杰維奇、安東尼奧以及足協在聘職業級講師拉爾斯等人之外,王寶山等多名中方教練員專家也參與了上述評議。結果是“大部分專家”、包括3名外籍專家“都傾向于”推薦中方教練員帶隊,因為這些年富力強的本土教練不乏“擁有優秀職業球員的經歷、良好的學習能力和態度、扎實的理論基礎以及相當的執教練經驗”。
周海濱
張池明
此外,還有媒體指出,上村健一執教08年齡段國少“并不成功”、正執教09年齡段國少的浮嶋敏“暫時還沒有看到成績”,因此足協為國字號梯隊選帥的“觀念正在悄然發生轉變”,更愿意為新生代本土教練創造機會。一個成功的例子就是:前申花球員王洪亮“曾脫穎而出”擔任U17女足主帥帶隊征戰新一屆U17女足世界杯。種種跡象表明,本土教練很可能在這次選聘中勝出。
看完這大段大段的報道,思緒亂蓬蓬的,一下子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好了。
首先,咱不能先入為主、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媒體沒有詳細披露上述評議開始之前、或者在評議過程中,主持人和與會的足協相關部門負責人都說了些什么,與外籍教練專家都“交流”了些啥;又或者,這些外籍專家平時除了做好本職工作之外,對中國足球真的是盡職盡責,比如對周海濱、萬厚良、張馳明、毛彪、臧海利等中國足球中生代教練的能力和水平知根知底,甚至對“脫穎而出”的王洪亮也非常了解。
毛彪
臧海利
我的意思是說,如果只是評議時看一些資料,就能讓3名外籍專家都“傾向于”選擇土帥,本人是持保留態度的。畢竟報名人數多達60人,光看資料恐怕就需要大量的時間,更何況需要以認真、負責任的態度對每一名符合條件的報名者的履歷進行全方位的了解、對比和評估。有些不是太了解的外籍報名者,還必須通過各種關系打聽、了解,再逐一進行對比等等。如果沒有人事先進行“引導”,相信短短的一次會議不可能高質量地完成工作量如此龐大的評議,更不可能得出多數專家“傾向于”本土教練的結論。
其次,不是本人崇洋媚外、有意貶低本土教練。單只說上述幾名土帥,除了俱樂部青訓、誰有過什么拿得出手的成功經驗呢?萬厚良當過久爾杰維奇的助手、周海濱退役后擔任泰山梯隊教練,球迷相對還比較熟悉,但其他人呢?
“上村健一執教08年齡段國少并不成功”,這個結論張口就來,臉不發燙嗎?浮嶋敏帶隊才多久啊,“暫時還沒有看到成績”,這也成了選擇本土教練的理由?人家足球那么成功,人家的國家隊都進入世界強隊之列了、人家的青訓水平有目共睹,為什么我們選擇的都是要么不成功、要么暫時還沒有看到結果的日本教練呢?是我們沒選擇對、還是我們的評價機制、評價體系本身就有問題?
退一步說,這些洋教練的不成功,就成了選擇土帥的理由,這叫什么邏輯?吃過幾個漢堡覺得難吃,就下結論西餐一定不如中餐、因而改為頓頓饅頭大米飯,是這個意思嗎?用這種思維管理中國足球,會取得成績嗎?
土帥這么強,何必還要留下久爾杰維奇?何必幾年之后重新找回安東尼奧?咱們中生代教練也不錯啊也人才輩出啊,比如于根偉、邵佳一、謝暉、楊晨、李國旭、李霄鵬、李金羽、陳洋、曲剛,甚至還有王寶山、沈祥福、賈秀全、傅博等等,都可以用嘛!
剛吃幾天飽飯,就忘了曾經的饑餓和貧困。當初選擇洋教練執教國字號梯隊,不就是因為自己覺得土帥能力還不夠嘛。可上村健一、浮嶋敏,包括此前的中材雅昭,這才執教多久啊,怎么就得出人家這不行那也不行的結論來了呢?
事實上,早兩年國字號梯隊剛剛出現由多名洋帥帶隊時,大多數球迷、包括媒體在內都是叫好之聲一片的,還因此紛紛憧憬中國足球的未來,怎么現在突然又要來一個徹底的大轉變,“傾向于”本土教練了呢?都說前人要“栽樹”、久久為功,現在唱的又是哪一出?
就像李知名說的,除了U17亞洲杯、U17世界杯,U14和U15國少還承擔著2030、2034、2038這幾屆世界杯的希望和重任。如果認為之前的洋帥水平、層次不夠,現在就要換土帥進行閉門造車?3個大餅吃不飽,那就繼續吃第4個啊,怎么能怪這大餅吃不飽、因此不吃了?
回憶一下歷史吧,過去的選帥,所謂的專家們都說了啥、又做了些啥,這些教訓還不夠慘痛、深刻嗎?
本人絲毫也沒有對本土教練不尊、不敬之意,甚至絲毫不懷疑足協的好意,但僅僅當過幾天洋教練的助手、僅僅帶過幾年青訓梯隊,就堂而皇之當上國字號球隊主教練,這能服人嗎?更何況,這些土帥們的球員時代,除了失敗的教訓,有過成功的經驗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現在把他們扶上國字號球隊主教練的位置,對球隊、對土帥本人是負責任的態度嗎?
(今日獨稿,未經許可禁止以非本人名字轉載!圖片全都來自今日免費圖片庫,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