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還有點用:“大罷免”讓扶不起來的國民黨纏斗民進黨是最佳理想狀態
文章核心觀點
臺灣國民黨難托終身嗎?民進黨又拖民誤入“臺獨”歧途,臺灣的這兩個黨,對國家不但毫無意義,反而成為了祖國統一的分裂對立的害群之馬,老百姓已看清國民黨“不獨不統不武”,是大陸老百姓“不寄希望”的黨,而民進黨呢?又是帶臺灣老百姓誤入“不歸路”的黨,那么這兩個黨,我們還能寄予一絲希望嗎?今天的文章就是分析大罷免過后國民黨的出路在哪里?
先從現階段國家的全球戰略步驟,對于國家的戰略定力以及國際形勢來分析,又急不我待,又不能操之用力過猛,這是穩定國際局勢,繁榮與穩定地區的大格局,而在這個時候,國民黨就尤顯珍貴,國民黨“沒用的用處”在于“他還能夠纏斗民進黨”就還有點這個價值。所以筆者認為——讓扶不起來的國民黨纏斗民進黨是最佳理想狀態。而在這個時事大局過后再收拾民進黨,趕國民黨鴨子上轎,這個時候國民黨就能夠覺醒,一定會改變“不獨不統不武”作風,讓國民黨執權臺灣,最終實現“北平和平解放”,我們還記得傅作義將軍和平模式,他可是一個正宗的王牌的國民黨黨員,國民黨的內核一部分是認同一個中國原則的,北平和平解放模式就是國民黨黨員身上演變出來的結果,所以大陸民眾可以拐個彎認知國民黨還具有一絲希望。
一、國民黨的無用之用
國民黨的“無用之用”,正體現在其與民進黨纏斗的能力上。不可否認,國民黨早已沒了當年推動兩岸交流的銳氣,內部派系林立、決策低效,面對民進黨“臺獨”攻勢時屢屢退縮,確實“扶不起”。但即便如此,它仍是島內唯一能在政治版圖上與民進黨形成制衡的力量。此次民進黨及其側翼發起的“大罷免”,將24位國民黨民代列為目標,本質上就是想通過削弱國民黨,實現“立法院”的“一黨獨裁”。而國民黨若能在這場較量中守住陣腳,哪怕只是勉強抗衡,就能讓民進黨“單獨過半”的野心受挫,延緩其推動“臺獨”議程的節奏。這種纏斗或許不夠精彩,卻能像一把鈍刀,不斷消耗民進黨“以獨亂臺”的精力,為大陸爭取戰略緩沖期。
二、國家全球戰略布局看國民黨的用處
從國家戰略全局來看,這種纏斗狀態符合當前穩定國際局勢與臺海大局的需要。當前國際形勢錯綜復雜,大國博弈暗流涌動,民進黨正試圖勾連外部勢力,借“臺獨”議題攪亂地區穩定。若此時大陸采取過于激進的手段,反而可能給外部勢力干涉提供口實,破壞國家發展的穩定大局。讓國民黨與民進黨在島內相互牽制,既能暴露民進黨“綠色恐怖”“打壓異己”的真面目,讓臺灣民眾看清其“為奪權而分裂”的本質,也能避免民進黨一家獨大后鋌而走險、“以獨引戰”。這種“以拖待變”并非消極等待,而是以最小成本維持臺海現狀的智慧,為祖國統一積蓄更充足的力量。
三、讓國民黨纏斗民進黨,讓國民黨回歸臺灣執政,才是“2.0版北平和平解放”模式
更重要的是,纏斗的過程,也是為民進黨“秋后算賬”、倒逼國民黨覺醒鋪路。民進黨如今的囂張,源于其對權力的貪婪,而長期的纏斗會讓其執政弊端不斷暴露——從“抗中保臺”口號下的民生凋敝,到“大罷免”中暴露的政治操弄,臺灣民眾對其失望情緒正在累積。當民進黨因內耗與失政失去民心,便是“收拾”其分裂行徑的最佳時機。而國民黨在與民進黨纏斗的過程中,也會逐漸意識到“不獨不統”的道路走不通:要么被民進黨徹底碾壓,要么轉向真正的“統”,才能找到生存空間。就像當年的北平和平解放,在歷史大勢面前,國民黨若能認清現實,放棄模糊立場,扛起推動統一的責任,未必不能成為兩岸和平統一的助力。
或許有人會說,對這樣“扶不起”的國民黨抱有期待,是浪費感情。但現實的戰略選擇,從來不是非黑即白。我們不必對國民黨的“咸魚翻身”抱有幻想,卻也不能忽視其在當前階段“纏斗民進黨”的現實價值。它就像一枚楔子,暫時釘在臺灣政治的裂縫中,阻止分裂勢力一路狂奔。當“大罷免”等時事塵埃落定,當民進黨在纏斗中耗盡公信力,當國民黨被逼到“不統則亡”的墻角,那時的臺灣政治生態必將迎來質變。
結語:祖國統一是大勢所趨
祖國統一的歷史大勢不可逆轉,而實現這一目標,既需要堅定的決心,也需要靈活的策略。讓“扶不起”的國民黨與民進黨繼續纏斗,不是妥協,而是為了更穩妥、更徹底地實現統一。待到時機成熟,民進黨被掃入歷史垃圾堆,國民黨在大勢所趨下轉向正途,“北平模式”的和平統一便會水到渠成。這,才是當前臺海局勢中最值得期待的理想狀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