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土遼闊且海岸線漫長(約1.8萬公里),海域面積超過300萬平方公里,維護國土安全需兼顧近海防御與遠洋權益保障。結合戰略需求和裝備效能分析,航母:遠洋力量核心,數量底線:需6-8艘以滿足常態化部署、三大艦隊(北海、東海、南海)各需2艘輪換(1艘執勤、1艘維護/訓練)。維護周期導致實際部署率僅1/3,需冗余配置保證至少2個編隊同時行動。
戰略目標:近海防御依托陸基導彈體系即可覆蓋,航母側重遠洋通道(如印度洋能源航線)及“一帶一路”利益保護。電磁彈射型福建艦(003型)及未來核動力航母(004型)將提升持續作戰能力。驅護艦:區域拒止與編隊護航。主力構成:055型萬噸驅逐艦:承擔編隊防空指揮,雙波段雷達+垂發系統支撐反艦/反導/反潛多重任務。2025年已服役16艘。
052D/052DL型驅逐艦:數量達64艘(截至2025年),X波段雷達強化超低空目標探測。需求規模:每個航母戰斗群需4-6艘驅護艦護航,結合獨立任務艦艇,總量需保持70艘以上主力驅逐艦。兩棲攻擊艦:應對離島沖突,075/076型:配合航母形成“輕重搭配”,075型可載30架直升機實施立體登陸。076型搭載電磁彈射器,可起降攻擊-11無人機群。數量匹配:與航母按1:1配置,需7-8艘。
海警與輔助力量:日常維權執法,海警艦艇:常態化巡航釣魚島、臺海及南海,依托規范化編隊管理維護爭議海域實際控制。國際合作:與越南等開展北部灣聯合巡邏(2024年累計28次),降低沖突風險。核潛艇:戰略威懾與反介入,093B型核潛艇:噪聲降至105分貝,配備垂發導彈系統,可反制外軍航母。部署方向:西太平洋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體系關鍵節點。
動態平衡的規模
艦種最低需求核心功能
航空母艦 6-8艘 遠洋存在、能源通道保護
驅逐艦/護衛艦 70艘+ 編隊護航、區域防空
兩棲攻擊艦 7-8艘 離島投送、無人機作戰
核潛艇 多批次迭代 戰略威懾、反介入
海警艦艇 常態化編隊 主權巡航、沖突緩沖
核心邏輯:近海防御:陸基導彈+驅護艦為主,航母非必需但增強威懾彈性;遠洋安全:6艘航母可維持西太平洋/印度洋雙方向存在,8艘具備全球應急能力;成本約束:參考美軍維護困境,盲目追求數量反降低戰備率,需匹配造船與預算能力。戰艦規模需以“有效控制近海、可靠輻射遠洋”為目標,在技術升級(如電磁彈射、無人機協同)與戰略聚焦(“一帶一路”節點)中動態優化。中國講究夠用就行,別人有我們也有別人沒有我們一樣有,為了維護大國安全利益, 我們還需發展強大的海軍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